古人写文字为什么要竖写?之后为什么又改成横写?

相信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古人写字,都是右手执笔,从右往左竖着写的。

这同我们现在写字,从左往右横着写,完全不一样。

那么,古时候为什么是从右往左竖着写字呢?

又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从左往右横着写的方式了呢?

《春夜宴桃李园图》局部    清 吕焕成

从殷商时期有文字记载开始,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都是竖写左行的方式。

而人们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传统规范,是由书写材料决定的。

殷商时期,龟甲兽骨是文字的主要载体。

那些被人们用来占卜的龟甲兽骨,被火烧过之后,会出现一些竖向的裂纹。

然后,人们就以这些竖向裂痕为界格,把占卜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竖着刻在龟甲兽骨上。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但那个时候,左右的观念还不是很强烈。

商周之后,竹木简成了文字的主要载体。

我们知道,竹木简是一片片简条用绳连接起来的。

不管是刻字、写字,还是阅读,双手左右方向展收竹木简,都会比上下方向展收要方便得多。

所以竹木简会横着展开,简条自然就是竖向的,这也就决定了竖着写字的方式。

决定了竖着写字之后,是从左往右换行呢?还是从右往左换行呢?

竹简

考虑到竹木简展开时,如果是从左往右写,那没有展开的那部分就会一直搁在右手下面,这显然就会让书写变得极为不方便。

所以,这也就决定了从左向左换行的写字方式。

之后,文字的载体不再限制于竹木简,有了丝、帛、绢、牛皮、羊皮等材料,甚至在宋以后,出现了纸张。

但文字的书写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被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以后。

那是什么时候,文字开始转变成横写右行的呢?

楚帛书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许多知识分子觉得原有的竖写左行文字,在引用外文、阿拉伯数字以及新式标点,都十分的不方便。

于是,他们开始倡导汉字改革,其中就包括文字的书写方式,想要将传统的竖写改为横写。

其中,清人刘世恩在1909年的时候,写过一本讲拼音方案的《音乐记号》,这是最早的一部横着排版的书籍。

《音乐记号》

到了新文化运动的时候,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提出了将汉字“竖写改横写”的建议。

虽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和推广,但由于文字的历史惯性和印刷技术的原因,这一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民国时期从右向左竖向书写的书籍

官方正式开始认定横写,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陈嘉庚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文字横写右行的提案。

经过各种会议的商讨,直到1955年才定下来横写的方式。

改革前的《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率先做出文字从左往右横向的排版方式,之后,《人民日报》和各大党报也都改成了横向右行的排版。

至此,延续了几千年的竖向左行的书写方式改为了横向右行的书写方式。

改革后的《人民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