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言静思:不一样的经典重温
7月是属于海明威的。他出生在7月,逝世也在7月。在他不长的一生中,写了不少小说,最让人熟知的还是这篇《老人与海》。
这次活动在天竺路边上的一杯活法会客茶空间进行。那里装修雅致舒适,墙上挂着“不杂”“不争”“不急”的禅心字眼。在这样的环境中朗读硬汉海明威的作品,可谓别具一格。
这次朗读的《老人与海》是由诗人作家鲁羊翻译的版本。朗读由劳月老师起头,根据座位顺序,在场的书友挨个儿接龙朗读,每人两页。没有停顿,没有评论,只有翻页和传递话筒。我们时而听见温润如玉的女声,时而感受浑厚低沉的男声。有男孩和老人生动活泼的对话,也有孤独苍老的自言自语。大家都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感觉像小时候听广播小说连播节目,小说中的画面随着各色声音纷纷呈现。
我感觉这本书真的太适合朗读了。故事情节有舒缓,有紧张,有柔情,有惊险,张弛有力。朗读节奏有快慢变化,尤其是文澜朗诵团的老师们,他们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的朗读,让我们享受了一场文学听觉盛宴。
朗读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译本语言干练利落,较好地体现了海明威的文学特点,特别适合朗读。看到书的后记,才知道译者鲁羊翻译后,用三周时间让学生接龙朗读他的译稿,发现读来拗口或有疑问立即一一修改。难怪大家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带劲。于是觉得,鲁羊“用听觉去看懂作品”的理念很有道理。
这样的全场接龙朗读,参与感特别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音特色和对小说的感受力,听来画面感非常丰富,与一般只用眼睛去看书体验很不一样。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现场只读了小说的40%,感觉意犹未尽。回家后,我又拿起书继续往下读,直到读完,感觉前所未有得好,大概是受到下午朗读会的感染吧。
读到老人周旋两天两夜,最终治服大马林鱼那一幕,真为老人开心。读到老人无奈疲惫又不得不坚韧地与鲨鱼群搏斗时,沉重心疼。读到结尾老人超越梦想,归于平静时,我居然读出了眼泪……
通篇文字,老人一直理智勇敢地面对一切,既不怨天也不怨人,总是积极鼓励自己,用经验和专业解决问题,保持着渔夫的骄傲,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历程,终于可以踏实睡觉了。
《老人与海》实在鼓舞人心,只要决心战胜,只要做好当下,没有过不去的坎。难怪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要将此书送给今年的新生,太赞了。
好久好久没有读过海明威的作品了。这次通过朗读重温经典,于我这个喜欢看书又喜欢朗读的人来说,真是一举两得,感受到很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与众人一起接龙朗读,更是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希望文澜读书岛以后继续组织这样的活动。
只可惜海明威最终选择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感到遗憾。能写出如此毅力和坚持到底故事的海明威,为什么会这么早就结束生命?有书友说是孤独,劳月老师说是硬汉行为,网上也有很多说法,而我不得其解。那位“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的海明威是被什么打败了呢?在艰难面前为什么不去读一读《老人与海》呢?
也许海明威把自己也作为一个文学作品了吧,同样采用他的创作风格——冰山原则,结尾留给世人去无限想象,那冰山下面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