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年华】| 何迅鲁作品:何西太公的传说
穿山半岛东端的华峙村坐南朝北,南为高山,北面临海。整个岙的形象是一顶捕鱼的契网。
村后的那片山坐落在南边群山的正当中,也就是华峙岙的中心位置。它高耸入云,山势陡峭,自南向北直插入地,恰如飞鹰扑虎。山体两旁又有东西两条溪流自南向北流淌,呈曲水绕城之势。溪流两旁另有高山相扶,形似两个巨型的翅膀。所以人们就把何家屋后的山叫做凤凰山。
华峙何家就坐落在凤凰山下。根据史书所述,早在清康熙年间(1662-1722),何氏先祖就从象山迁入,第一代太公圣壬在此落脚,以处士身份隐居。他娶妻张氏,生有两子,分为大小两房。那小房至第六代穆字辈的何品全太公起,断嗣绝后。大房为何西太公,娶二妻,生八子,立八房,成何氏旺族。因人丁兴旺,何西太公又知识渊博,能言善辩,颇受人敬重,但身份提高了,不但心直口快,而且总是帮善良的人说话,因而难免遭坏人忌恨。
太公曾请一颇有身份之人来此看风水。忌恨太公的人事先给了此人很多银两,要他从中使坏。此人从轮江那边过来,径登石岩,看到何家屋后的凤凰山如此气势磅礴,情不自禁地说,此岙中必有大官或身份显赫之人,人到此地,文官要落轿,武官要下马。但当此人走到张中房附近,回头往右前方一看,又故意改口说,从这里一眼就望到了华峙岭头,可见此地是一顶漏底契网,将来即使有大人物,也从契网底给漏出了。看来,何家最多只能出一个小小的秀才。说完,此人就扬长而去。村里有人听了,难免心中不安,但是太公听了,却只是笑笑,不予理睬。此后数年,村里常有人才出来,这才让众人放心了。
既叫凤凰山,太公想在凤凰嘴边挖个池塘,方便凤凰饮水止渴。便又请来了一位看地先生。按照看地先生指点的地方,太公让人挖池塘,但是明明白天挖好的池塘,过夜就被填平了。看地先生说,这池塘的位置是凤凰的脚爪所在,所以到了夜里,凤凰就用脚爪把挖掉的土又填回去了。看地先生又说,若要不再填回,只要把铧锹插在池中就行了。人们按照看地先生的说法,再次挖好池塘后,要把铧锹插在池中。但此人一走,太公就让人把插在池中的铧锹拿掉,说,如果这样插着,就会把凤凰的脚给铡断了。他让人们另外在旁边挖了一个大坑,说这里可以让凤凰安放脚爪。从此凤凰有了饮水,村里的风水就更好了。
因为有何西太公,何家在当时没有人敢欺负。但外村也有人妒忌华峙何家,想方设法诋毁华峙何家,说何西太公的坏话。
有一次,太公有事外出。古时候交通不便,出远门要坐航船。船上有一个陌生人同他坐在一起。因为是冬天,那人随身带了一条棉被焐脚,并让何西太公和他一起取暖。闲聊中,那人获知何西太公是从郭巨那边来的客人,他就说,听说你们那边有个华峙村?华峙村有个“何西太公”?太公只是应着“是的”“是的”,那人就说,听说此人名声很不好,常常欺压老实人。何西太公听了,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很是生气,于是趁那人不注意,何西太公悄悄拉出棉被的里子布,在角落上写上几行字后,再把被角塞进被子里。
到了目的地,两人离船上岸时,何西太公抱起那人的被子就走。那人当然不肯,于是两人发生了争执,争执不下,就闹到了县衙门。在县太爷面前,两个人都说这被子是自己的。县太爷就叫他们两人各自拿出证据来。那人说,我自家的棉被,每天在用的,还有什么证据?而何西太公却说,我是有证据的。说着,他把写有字的被角拉出来,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大红绸缎白夹里,为娘送我出门被,我的名字叫何何西”。就这样县太爷把那条棉被判给了何西太公。这时候那个人才知道原来面前的人就是何西太公,并且知道了何西太公的厉害,但既然县太爷已判,他也只能自认晦气。
但走出县衙门时,何西太公又把手上的棉被还给了那个讲他坏话的人。那人虽然心中有气,但是这本来就是自己的棉被,他理所当然地接了过来。不料,当此人拿着棉被想回家时,何西太公又跑进县衙门说:“老爷,我的棉被又被他夺去了。请老爷帮我拿回来啊!”县太爷一听,怒不可遏,立即命衙役去把此人拖来,打了他二十大板,并且把棉被夺回,再次给了何西太公。何西太公亲眼看着那人被打得大声哭喊,离开县衙时,何西太公这次真的把棉被还给了他,并且告诫他说:“以后出门把嘴巴管住一点,不了解情况,不要乱讲别人的长短,乱管人闲事。闭着眼睛说瞎话,何必呢?”此人知道自己乱说话的错,并且尝到了何西太公的厉害,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日子一年一年过去,华峙的何家越来越兴旺,何西太公的智慧故事,也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本栏目主编:张仿治
作者简介:何迅鲁,生于1949年,小时顽皮,上了小学、初中、高中,高一时文革开始,有幸成为“老三届”。教过书,务过农,做过木工,经历耐人寻味。虽没有什么长进,现年逾古稀,仍然健在,还算有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