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学习是输出知识
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宅在家里,以前把忙碌当成累,现在会觉得忙碌也是一种幸福。
其实并不是忙不忙的问题,而是怎样安排时间。对于优秀的人,不管多忙,都有时间输入知识,输出知识。因为他们知道优秀必须建立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
你可以利用这段时光养成一种新的习惯,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多数人都是输入者,在闲暇的时间,不断浏览各种信息,视频。这些碎片化知识不成系统,并且负面比较多,被潜意识吸收后,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有的人也看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读了很多的书,但留在记忆里的却很少,也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转换身份,从一个输入者变成一个输出者。这就像武侠小说里被世外高人传授功力,没有整合成自己的,就发挥不出它的威力。
输出就是把每天输入的各种知识整合过滤,找出连接和不同,结合自己的生活写成文章,分享给别人,这才能变成自己的智慧。
读完一本书很感动,但合上书没几天把这种感动就忘了。如果在当下你能把这个感动写出来并讲给别人听,就会变成记忆的一部分。
知识并不是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而是当你用的时候能调用多少。
有些人会把一些名言名句,称为“心灵鸡汤”,有这种想法,说明你只是知道这些知识,并没有和自己的人生结合。当你剖开人生中痛苦的部分,再把这些"鸡汤“喝下,才会发现,它慢慢疗愈了心灵上的创伤。
名言流传至今,肯定有存在的价值,你不能在喝掉这些鸡汤后,觉得没有效果。就说它没有用。
像哲学里的一个名言:认识你自己。或许你会认为,多么简单。谁不认识自己,我们每天都会照镜子,但有谁会在镜子前仔细的看看自己,并赞美自己。
当去深度思考,才会发现我们并不了解自己。
同样的话语,有的人听到会发怒,有的人会平静的对待;对于同一件事,有的人会说“我不行”,有的人会说“我可以”。
产生不同的观念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在追寻这些问题的时候,逐渐认识了自己,也就能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含义。
那么在之后的生活中再遇到困惑,就不会执著于它,这些知识就会出现在意识里,化解当下的困惑。
所以只是读书,学习是无效的。读书的目的为了改变。改变性格,改变命运。从认识自己开始,一步一步剖析,把书中产生共鸣写下来,并加入思考。
这种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就是在慢慢的改变习惯。而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按照爱比克泰德的所说:人们很难想起一种知识,除非他每天都在陈述和听到同一条原则,同时把它们用于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