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田间小路
田间小路
刚开始人小腿短,从这个垄台迈到另一个上面去,中间的垄沟好似一道道鸿沟,走累了也就顾不上什么沟什么台了;有一天,感觉垄与垄之间的距离变短了,两只脚很轻松就迈了过去;又有一天,行走于两垄之间总是赶不上步,便隔着一个跳过去,而后又隔着两个跳过去.....就在这不知不觉中,在这风霜雨雪中,在这季节交替中,在这垄与垄的丈量中,我变成了半大小伙子。
准确地说,这里并不是真正的路,而是人们为了取近道在田间里愣把它给踩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每次播种、铲草时,都要用犁把垄趟上一遍,可犁过后,原来已踩实的“路”面又会敷上一层浮土和土块,踩到上面就把土直接灌进鞋里,等放学回到家,别说鞋里,就是那脚丫子,也会洗下二两泥土来。下雨天就更不用提了,又黏又滑又起伏不平的路面,若是穿着鞋,走不了多远就会粘成泥坨子,别说行走,就是把脚抬起来都十分吃力,稍不注意抬起来的不是鞋,而是脚,鞋被留在原地,脚已陷在泥水里。无奈之下,只好索性拎着鞋光脚走。光脚走脚下又滑,不小心滑倒,又会弄得浑身上下全是泥,那情景就甭提有多滑稽了。诚然,这样的境遇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并没有感受多少苦,倒是从所谓的“苦”中能随时找出很多乐趣来。比如:看谁跳得远,不需量尺画界,只需数一下谁跳过几根垄便是;我个子小,弹跳力也差,无论比双腿跳或是单腿蹦,成绩最差的那位肯定是我;一路玩数走过多少垄的比赛,看谁数的又快又准,尽管使出浑身解数,落在后面还是我。论跑,我是甘拜下风,但要是比走,我可不服气。别看腿短,走起来那可是脚下生风,两条腿倒动的频率极快,让那些个子高、年龄大的人也不敢小觑。
到了高粱抽穗季节,有些未授粉的穗子成了乌米(真菌孢子),我们就利用放学的路上钻进高粱地找乌米吃。不过寻找乌米可是技术活,需要具备一双慧眼识别真假,因为没抽穗的高粱孢子和乌米孢子外形只有毫厘之差,稍不留意就可能错把高粱给揪下来,要是那样可就犯了“罪”了。
播种前后正值地气上升,暖气来袭之时,冷暖空气对流产生龙卷风。龙卷风的威力我们都知道,美国南方不说,上世纪六十年代福建省出现过的旋风,就把几吨重的油桶卷到半空又抛出五百多米远。
小时候哪有什么其它信息来源,只是听大人们讲,说旋风是鬼怪,专门把小孩卷走吃掉或者把血喝干。所以,我们只要看见旋风过来,就会吓得赶紧趴到垄沟里,一动不动地等着旋风过去,生怕被鬼怪捋了去丢掉卿卿小命。
上世纪末期,国家实施的“村村通”工程,让原来的土路都变成了混凝土路面,靠两条腿或自行车走路的模式已被摩托车、汽车取代。当年行走的乡间小路,也随着时间推移销声匿迹。
但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时代如何变迁,儿时记忆却深嵌在脑海的褶皱里,驻足在心灵的最底处,寄托在希望的梦境中。那条狭窄弯曲、凸凹不平的路仍在延伸、铺展、汇聚,汇聚成一行行、一次次、一条条坦荡的通途,并化作虹桥连接昨天、今天和明天。
摄影/网络
作者简介
张守权,退休,现居哈尔滨。军旅十八载,战友之情甚笃。如今:年过花甲,闲赋于家;时尔润笔,未显章华。百聊之余,漫步天涯;随心题记,权且涂鸦。无心栽柳,初露萌芽;偶见于报,网刊也发。国运祥通,恩泽华夏;生活美妙,尽显余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