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戴明说诗书画皆通,拜师孙奇逢,终成大家!

戴明说(音yue,通“悦”)(1608-1686),字道默,号岩荦,晚号定圃,晚年自号铁帚,行一。沧州(今河北沧县)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入清官户部尚书。工书画,墨竹得吴镇法。简洁明晰,疏密有致;用笔沈着痛快,力透纸背。雍正赐以银质印,文曰:“ 米芾画禅,烟峦如觌,明说克传,图章用锡 。”

明代人性解放思想狂飙突起,尤其是明中后期,资本主义思想开始萌芽,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对于理和欲的思考与表现,开始有了反传统的倾向。王阳明对南宋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阐述,提出“良知说”,肯定了人的欲望,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人的自由与尊严,这在晚明掀起了一阵关于人性解放的思想热潮,并纷纷得到了大部分市井民众乃至许多学者的认同和加入。戴明说《青县》一首,诗云:

畿邦初占地,朝议又兴屯。

谁引河边骨,来依楼上魂。

畏兵穿小户,避赋去颓垣。

舅氏今垂老,荒尊到古原。

明代中期,国家虚弱,财政匮乏等危机,统治者对思想上的控制有所放松。随着城市繁荣,中外交流的增强,一股反传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正在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中间涌动,对文学上的台阁体和书法台阁体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和批判,反映在文艺中便是要求抒写性灵,反对摹拟与强调艺术独立的思潮出现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之中,强调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注重人品气节对艺术的主导作用。而哲学思潮表露于形式,往往通过艺术上来表现,首当其冲就是反应在诗书画上,出现了如何用情丶如何写、如何画的问题,以便与上述文艺思潮相适应。

作为画家,戴明说擅长山水,他的墨竹,学的是元代吴镇的构图和用笔,作品构图简洁明晰,竹叶往往向背纷披,疏密有致;用墨浓淡适宜,笔笔中锋,遒劲雅致;皴染的墨石,配上行云流水的行书款识,珠联璧合,清雅宜人。他的创作不可能与时代脱节,他必须也要有创新的趋向。戴明说《西沽》一首,诗云:

长风摇海气,日在大河西。

诗老惊驼背,途穷妒雁泥。

柳营村牧避,桃口晓沙迷。

谁寄文房梦,河间认旧溪。

作为书法家,戴明说生活在晚期,不可避免地受到有明一代,特别是晚明书风的影响。晚明书风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邢(侗)、董(其昌)、张(瑞图)、米 (万钟)晚明四家,力图革新,改变元以来的赵体书风,直追晋人风韵,或取法宋人笔意,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中以董其昌的影响为最大。董书自唐人而上溯魏晋,得力于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及二王等前代书家,标举萧散古淡的意趣,开宗立派,笼罩书坛,而且一直影响到康、乾之世。明清之际的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人欲以劲健朴拙、超逸绝俗的书风改变董氏的巧妙、淡泊,从而塑造自己的书法个性。

戴明说书法,从点画到结体,不难看出其楷书的基本功力,唐楷、魏碑的精神,可见端倪。运笔的潇洒流畅,不乏董赵的遗韵。透过书法和笔迹,可以看出他在追求一种雅朴、古淡、天真、自然的意趣和境界。 点画粗细搭配,疏密有致;用笔清劲,结体自然,洒脱而不狂怪;用墨润丽而不肥胖,章法随手错综,密处不使透风,疏处可以跑马,一任自然,不见布置和雕琢痕迹。

戴明说天启丁卯(1627)科举人,崇祯甲戌(1634)科进士,当时他才26岁。可是,从他入仕到崇祯吊死煤山,大明给他只有区区十年时间。他是京官,从明朝时的基层京官户部陕西司主事督通州西仓,一直经历了吏科给事中,礼科右给事中、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中,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正卿,户部右侍郎、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河南南汝参政,广西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左侍郎,户部尚书,提督四译馆少卿,通政司右通政,太仆寺卿。官履复杂,升迁历明、清。戴明说《送杨莪蒿入蜀》一首中写道:

剑倚峨眉霜鬓寒,

孤臣五夜独攀鞍。

岘山剩有江湖泪,

别过羊公仔细看。

顺治乙未(1655)仲冬,戴明说奉旨写画,蒙赐冠裘各一,银章一颗,上镌“米芾画禅,烟峦如觌,明说克传,图章用锡”。赐御笔《老仙图》。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王铎评为“博大奇奥,不亚于古人”。顺治皇帝为了笼络汉人,对戴明说的评价很高,说他画的山水画能够和米芾、董其昌媲美。这样高的评价,当然掺杂了感情色彩,不过在清初这样的时间节点也是很正常的。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统治政权,为了安抚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汉人,统治者必须做出融合的姿态。尤其是在明亡之后,有很多汉人的大儒都以遗民自居,不接受清政府的统治。

戴明说官至户部尚书,和王铎是至交好友,以诗、书、画闻名于世。戴明说在大清混得顺风顺水,可是,到顺治十七年(南明永历十四年,公元1660年)戴明说辞去官职时,他才只有52岁。而是年3月,清兵攻陷永昌,沐天波护送永历帝逃往缅甸,时永历帝还在,南明未亡。同时,清安南大将军达素率兵至泉州。四月,清兵攻晋江围头被阻。五月,清兵袭厦门。郑成功在海上大败清军水师,达素兵败逃回泉州再作图谋。

戴明说52岁辞去官职,盖因为他心里另有追求,他的追求就是从学于孙奇逢。孙奇逢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孙奇逢身处天崩地解的明清嬗递时代,坚守遗民立场,其学术“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他提出了“躬行实践”、“经世载物”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肯定了王守仁“知行合一”合理的一面,认为做学问的,不应是空谈家,应注重实践,重视经世致用。不拘泥于门户之见而气魄独大,提倡学以致用、躬行实践。对当时的士大夫 、特别是北方学者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戴明说在《题王西樵年丈小像》一诗中说:

鹿砦今将问,能封草径无。

岳摇惊句老,月定爱禅枯。

尔我千秋外,曹刘一代孤。

平山遗落照,莫误洗桐图。

康熙元年(1662),孙奇逢七十九岁,戴明说五十四岁。戴明说于是年拜孙奇逢为师。戴明说晚年倾心学术,欲从书画应酬之累中解除出来,向学之后大有与昨日之我一刀两断地做派,孙奇逢则称他是风雅主其盟者,认为风雅与道德并不冲突,“字画亦游艺之事,技亦道也,以道德出之,则无一事非道德也。”

明 戴明说 竹石图 嘉德2014春拍 成交价207万元

孙奇逢在《答戴问一则》中说,周易中“闲邪存诚”,乃为穷理尽性、闲邪存诚的真义,“夫忿与欲,不善与过皆邪也。惩之 、室之、迁之 、改之,乃所谓闲邪也。邪与诚不并立,留得一分邪,便减得一分诚。有纤毫间杂处,即息矣,终与乾行不相似,净尽坚固田地,只是个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道之所以光也”

孙奇逢认为须看透一切风波、是非、荣辱、得失,如此才能直接入道,才是做圣贤豪杰的真路数。康熙三年(1664),孙奇逢八十一岁,戴明说五十六岁。二月,因老蠹举报孙奇逢所作《甲申大难录》有犯禁之语,刊刻该书的济宁州牧李顺昌被捕下狱,八十一岁高龄的孙奇逢不得已北上辩诬。次年,孙奇逢第二次北上辩诬,自五月三日回到北城旧庐,一直到康熙四年三月再次南返夏峰,停留了十个月之久。期间,康熙四年二月初七日,戴明说之子戴王绥和陈若虞专门到容城接孙奇逢前往沧州讲学。十一日,孙奇逢和韵雅在陈若虞和戴王绥的陪同下到达沧州。戴明说命四子大矩、长孙戴宴迎候于西河,安排孙奇逢下榻定园。孙奇逢在戴明说定园别墅盘桓二十余日,与戴明说、陈若虞 、陈奉敕等研讨学问,诗酒唱和。当晚,戴明说向孙奇逢请教:“心如何得静?”孙奇逢答曰:“濂溪云:无欲故静。”

戴明说向孙奇逢问学十余载,为夏峰学术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孙奇逢门生遍及大江南北,尤以北方为多,戴明说的交游,勾勒出较为清晰的晚年向学的学思历程。戴明说著有《定园诗集》、《定园文集》、《篆书正》、《礼记提纲广注》、《历朝诗选》、《唐诗类苑选》、《六朝诗集》、《邹鹿合编》、《定园未刻草》、《香云庵诗集》、《茅庐诗草》、《偶见录》行世。

戴明说首先是个官员,其次是个诗人,最后才是个书画家,戴明说寿七十八岁。研究孙奇逢及清初北方理学,戴明说是一个颇具代表意义的人物。

卢秀辉有《为戴明说定园歌》一首,诗云:

尚书本是前朝郎,

好为书画钻如锥。

清影移灯惊澜观,

画尽林泉江湖垂。

风叶霜枝寒蛩语,

赵腰春瘦烟树舞。

字画游艺作道看,

道德出之一事与。

闲邪存诚真义瞻,

夫忿与欲善邪偏。

夏峰理学既倾倒,

终与乾行难越前。

心静如何应幻节?

无欲便得水空月。

离歌一曲客心终,

图画声孤霜华发。

净尽泪纸不忍看,

躬行实践请君知。

明 戴明说 风竹湖石图 嘉德2013秋拍 成交价52万元

文/卢秀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