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深秋触景

深秋触景

深秋,赏景,我建议来山东淄博的博山区。这里有4A级原山国家森林公园,3A级鲁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还有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的和尚房。博山山峰秀美,树种丰富,深秋时节,大山里的黄连木、黄栌树、柿树、乌桕、枫树就会变红变黄,色彩缤纷,那夺目的色彩常常会吸引你走进大山,去亲吻它、触摸它,感受大自然对生命最真实的诠释。

赏景,人不需太多,三五成行,一路或聊或思或感,既不寂寞也不嘈杂。十月下旬,我们来到博山区石马镇盆泉村南峪山欣赏红叶。此村因一泉状若盆形而得名。据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载:“在常熟川东南青龙山下半亩园塘似盆形,盆泉庄因是取名。”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载村名为“盆泉”。

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徒步向南峪出发,此时节,田地里正在收获白菜、菠菜,嫩绿绿的,甚是喜人。行至半山坡,农作物越来越少,翻耕后的黄土地正一垄垄整齐排列着,看着裸露的大地,我便感慨秋天的凄凉。同行的老师却说,不必为这暂时的凄凉难过,因为大地正在孕育着新的生命,农民已经将小麦种下,寒冬之时正是孕育之季,随后会发芽、成长,等待着来年的收成。

谈论间,我们面前出现一大片金黄,这是农户未刨除的玉米杆,干枯稀疏的枝叶正随风摆动,这让我想起奶奶。那年的秋天,奶奶将成熟的玉米收获后,便将玉米杆留在地里。奶奶说,玉米可是庄家人的宝贝,收获的玉米是冬季农民的主食,或煮或蒸,或磨粉摊煎饼、贴饼子、熬稀粥,家家顿顿离不开它,一到饭时,满庄都飘着玉米粥香味。而留在地里的玉米杆也不能丢弃,它可是庄户人生火的好材料,晒干的玉米杆被捆成捆背回家,用作冬季取暖做饭的材料。这时一位裹着小脚,背着高高一捆玉米杆的老人,颤巍巍往山下走,手里还领着不到5岁的孙女。这便是奶奶和我留给秋天的记忆。

经过了一片红薯地,我们便开始进山。山路上覆盖了厚厚地树叶,宽度仅一人通行,两侧是茂密的植被。自下而上攀岩,须借助两侧的树枝,山石陡峭之处需要朋友间的互助,强者为先锋,借众力攀上,然后再逐一将同行拉上。山路难走,自然要小心,攀登时,因朋友与我之间距离太近,她松开的树枝瞬间朝我打来,因躲闪及时,未被划伤或打下山坡,这便有了登山有惊无险的经历。

这里的红叶和别处的红叶有所不同,它随了村庄的名字——盆。红叶多在山谷中,四面高山围成盆状,半山腰是无法欣赏红叶谷全貌的,这便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看美景必登高至顶,从上往下望,那漫山红叶在翠柏点缀下显得更加耀眼。如果此时正巧有秋风袭来,你便听到林涛与鸟鸣的最美合声,这时的山谷便有了灵气。

攀至山顶,山谷红叶尽收眼底。一树树一丛丛,绚丽多姿,如霞似火,溢彩流芳,把整个山岭装扮得灿烂辉煌。坐在厚厚的落叶上,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杜牧的千古绝句“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午时,阳光正烈,红叶正艳,山顶的风却越发紧起来,一阵强似一阵,红叶便一片、两片、无数片的从空中散落;有的飞向远方,有的飞向田野,有的依旧留在大山深处。那摇摆的枝干拼了命在呵护着未凋落的红叶,可这又能坚持几时呢?待到寒冬腊月时,叶子总会离开枝干,留下的最终是树干的孤苦伶仃。这情景便让我想起父母,她们像老树一样护着孩子,待孩子长大后,便随着梦想飞向远方,留下的是他们日渐枯竭的生命。

回想,母亲离开我已有27载,她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可我已经无法触及她、感受她。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伤感之时,一片红叶落于掌心,它是那么红,那么艳!抬头远望,眼前的大山多美啊!银杏的黄,芦苇的白,松树的绿,还有黄栌、枫树的红;他们为了生命都卯足了劲活着,哪怕燃烧自己的鲜血,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季节有春夏秋冬的转变,人有生老病死的轮回,树叶也有凋零重生的希望,何况人呢?感伤只是无耐的叹息,好好活着才是不枉来世一遭的道理。父辈们用他们的意志为后代做出表率,将优良品质传承下来,让后代拥有了独立成长、自强不息的生存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和传承才让后代踏出的每一步,都如此的敦实有力。

现在,我们也将逐渐老去,但又何需悲伤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像父辈那样挺起腰、抬起头,用坚实的臂膀和温暖的双手,为孩子托起远航的船帆,目送他们为追求走向远方。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王凌云,女,国网淄博供电公司职工,鲁迅文学院电力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国网山东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参与拍摄的纪录片《铁鞋传奇》获英大传媒2017年度优秀电视作品一等奖;微电影《成长》获2016年第三届“中国梦·劳动美”全国微电影视大赛最佳奖。其创作的报告文学《深山里的牡荆树 》获得04年山东新闻副刊二等奖,《变电站的爱情》《武术达人张春艳》《明星班组的创新历程》《舞起的中国梦》等作品在国家电网报、中国电力报等国家及省级报刊发、剧本《小彬的夏天》在脊梁杂志刊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追秋季 | 酣睡山谷秋色、徒步红叶秘境,大山深处藏了最美的秋天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这是宋人笔下的秋色.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天空的白云.山中的红叶都悠闲自在.这是令人陶醉的幽静之秋,也是令人向往的惬意之秋. 位于密云与 ...

  • 郭怀福:喊山|散文

    文/郭怀福 [作者简介]郭怀福,北京密云人,爱好旅游和写作,在政法部门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喊山,自然和山有缘.我喊山,外人看来有点滑稽:伫立山顶,或身处峡谷,伸展双臂,挺直脖子,亮开嗓门, ...

  • 山语

    四月的美,不在于繁花似锦,而是山里满目的青翠,这青色推陈出新,浑然天成:这翠色鲜嫩欲滴,娇羞怡人.每一棵老树都在迸发着生机活力,每一滴露珠都在滋润着生命的绿洲.这是城市人向往的世外乐土,这里是远方的家 ...

  • 小时候许的誓言 还记得吗‖文/橘猫

    小时候许的誓言 还记得吗 好像...我们在不停的忙着长大 长大长大 好像...什么都变了 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想这 ...

  • 散文: 深秋之美 | 明月心 合诵 | 青柠儿 倾听自然

    长风文化传媒集团 大风起兮,长歌当酒 深秋之美 明白心        深秋宛如一位披着七彩霓裳流苏顾盼的美人,婉约而静美,成熟却沉稳.她款款的步伐,如诗如画般渲染着金色的世界. 秋日骄阳沐浴着果红花暖 ...

  • 散文 | 大风煞景:小花山

    小花山 文:大风煞景 / 图:堆糖 翻上小花山,回顾整个建昌城,涟漪着一潭碧水,那是卭海.在海的那一边有一座泸山.明代升庵先生曾有诗句:"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 ...

  • 触景撰联明心志

    张卫民 王茂荫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位中国人.王茂荫有才学.有担当,为人却很低调,是一位清廉官员.他返乡探亲,没有前呼后拥,似普通老百姓一样. ...

  • 散文界 | 马景新: 回忆和妈过年的日子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回忆和妈过年的日子 文|马景新 不知那是哪里,只是感到那是一个很幽静的院子. 我轻轻推开门,看到母亲正在院里弯腰收拾着什么,我惊喜万分地喊了一声:"妈!&quo ...

  • 散文界 | 马景新:路边的烧烤摊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路边的烧烤摊 文|马景新 家门口不远的人行道边,有一家卖烧烤的小吃摊.摊主是夫妇俩,男的看起来四十多岁,面目清瘦,腰总是弯着,好象总是伸不直的样子.女的要年轻一些,面容姣 ...

  • 曹红波​ | 《对牛》图 ——赏析习元龙绘画作品触景随想录

    <对牛>图 --赏析习元龙绘画作品触景随想录 曹红波 <对牛>图是习元龙同志的一幅得意应景佳作. 该幅作品是属写生.应侯.即景而创作的珍品,其主旨表现在: 一.主题画面展象录 ...

  • 散文||深秋,临空赏菊正当时

    深秋,临空赏菊正当时 童金喜 || 湖北 那日偶尔读到杜牧的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我就想起去赏菊了. 九月重阳节刚过没几天,满园菊花盛开之后,别的花就自然枯萎凋 ...

  • 散文||关中八景

    关中八景 人们一说起到陕西旅游,大都会想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法门寺.黄帝陵.乾陵等等这些历史人文景区,很少想起陕西的山水景区.就是提起华山,还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原来陕西还有一个西岳华山! ...

  • 散文||深秋了

    深秋了 今年的深秋来的很早. 雨一直不停的下,让秋的冷,着实的感到了冬天的来临.走在大街上各种摊位上生意人的叫卖声,不绝于耳.社会变迁,企业说破产就破产,职工也随之沦落,失去了工作才明白,它不仅能挣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