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在接收失智老人时注意事项
前言:失智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认知功能减退。随着疾病的进展,失智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进一步衰退,在伴有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精神行为症状也日益增多,更加重了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失智症患者难以应对的行为问题,是他们被收住院的最常见原因。【整理摘编:时英平】
此篇文章期望深入了解这些照料有行为问题的老年失智症患者的护理员的照顾体验,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帮助,最终达到提高入住养老院失智症老人入住照顾质量的目的。
01、主题1:护理员感受到多方压力
失智症老人对护理员的攻击行为,也给护理员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护理员普遍在最初照顾失智症老人时都觉得“有精神压力,太累,有时受不了”,觉得“委屈”,甚至“哭过”。
N4:“等身体恢复后去建筑队工作,因为经济压力大,而这个工作工资不高。”
02、主题2:从实践中学习
03、主题3:寻求同伴支持
护理员普遍表示在照顾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同伴是他们寻求帮助的主要资源,即 “护理员都互相帮忙” 。
N8:“老人去砸别人房门的时候,其他护理员帮忙约束。”另外,由于攻击行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护理员彼此之间也是依靠相互安慰来疏导的。
N6:“被老人骂的时候不好受,就大家在一起聊聊。”
N11:“平常都跟其他护理员聊这些事,聊完后心里好受些。”
04、亟待关注照看失智症老人的护理员的身心健康
随着病情的进行性发展,失智症老人的家庭照顾者虽然已积累了一定的照顾经验,但其负担反而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失智症老人被收入养老院通常是因为家属没有时间照顾,或者照顾者照顾负担太重而不能承受。因而住院的失智症老人所需的护理人力和照顾精力就相对更多。
护理员作为直接照顾者,其照顾负担也会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存在精神行为症状时。既往研究显示,失智症老人的精神行为症状,是影响照顾者负担最重要的因素,给居家照顾者的身体、心理以及经济方面都带来极大的影响。
护理员也普遍表示,老人的精神行为症状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同的精神行为症状所带来的负担程度是不一致的。
护理员很少关注老人的抑郁焦虑等 “阴性症状” ,更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攻击行为方面。除攻击以外,护理员对其他精神行为症状都表示 “无所谓” 。这与既往居家失智症老人照顾者负担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即激越或攻击行为,对照顾者产生的困扰最重,但与护理员相比,居家照顾者还关注患者的幻觉、妄想、抑郁、焦虑等精神行为症状,因而感受到的困扰更重。
另外,护理员的压力负荷,还来源于对自身健康的担忧和家庭经济负担两方面。
照顾任务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员的睡眠时间,身体疲乏,抵抗力下降,易生病, “稍一开窗就感冒” 。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多关注护理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全方位的支持来减轻照料负担。护理员在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时,需要外界的支持来缓解压力。由于彼此间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同伴支持因而取得比较好的支持效果。
05、需加强护理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在失智症老人的照护中,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很多护理员认为养老院提供的岗前培训非常实用,但大部分护理员均表示,个体化的日常生活照顾技巧以及一些精神行为症状的具体应对方法,都是通过实践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在护理员列举的培训内容中,失智症老人的一般日常生活照顾技能占主要部分,却未发现有关与失智症老人沟通,以及应对精神行为问题方面的培训内容。
根据研究显示,护理员是非常需要这些培训的,而部分护理员也表达了对攻击行为突出老人的照顾方法的需求。国外对于照顾失智症老人护理员的培训,就多集中在沟通及行为问题管理方法上,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护理员群体的工作满意度,减轻照顾负担,降低流失率,对减少失智症老人精神行为问题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养老机构同样应该在照顾失智症老人的护理员上岗前,对其进行失智症老人照顾技能的培训,同时在照顾过程中,也应进行间断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护理员在照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照顾困难。
护理员是失智症老人的直接照顾者,他们在照顾过程中承担着来自多方面的身心压力,尤其是面对存在精神行为症状的老人时。对护理员的岗前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护理员不仅能在实践中摸索学习,同时也能得到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指导。养老机构管理者应该多关注护理员的身心健康,提供失智症老人照顾技巧的培训,建立共同的压力舒缓平台,促使护理员更好地提高失智症老人的照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