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分享两个腰痛的案例, 来感受下针灸的独特魅力
王居易教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载,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经络医学诊疗思路,在丰富的经络理论和临床方面颇有建树。今天就分享两个腰痛的病例一起来感受下针灸的魅力。
点击加载图片
第一个病例是位49岁的女性,腰痛有10多年,近1年来加重,尤其是久坐久站及后腰痛厉害。腰椎检查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经络这诊察发现太阳经、督脉异常。所以选取至阴(放血)、后顶、阳谷、通谷。
二诊:上述症状减轻,弯腰时间加长。针后顶、阳谷。
三诊:弯腰后已经不痛。取后顶。
四诊:上述症状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取穴同前,加筋缩。
这个病例从西医的角度比较符合慢性腰肌劳损的诊断,目前的治疗以银质针较为显著,不过为了巩固疗效,后期一定要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这个病从针灸角度来治疗效果也很好。辨经比较单纯,仅涉及太阳经和督脉,治疗过程不长,直接取病经。取穴的思路是治疗经筋病的常用思路,也就是寻找相关经络的异常反应腧穴(阳谷、通谷)和经筋的附着点(至阴、后顶),再加筋缩。筋缩穴从名字上也可以看出它对经筋病有特殊治疗作用,能缓解筋的筋缩。
阳谷
[位置]在手腕尺侧,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处,当豌豆骨和尺骨茎突之间。
点击加载图片
[取穴方法]先定尺骨茎突和豌豆骨之间的缝隙,在两筋之间取穴。
[功效]疏散风邪,清心,息风,安神。
[主治]颈椎病,颈椎韧带病变,劳损、环境冷热造成的颈椎肌肉紧张度改变。神经性耳聋、耳鸣。热病汗不出。吐舌,牙痛,癫疾。
通谷
[位置]在第五跖趾关节前下缘凹陷处,赤白肉际处。
点击加载图片
[取穴方法]从第五跖指关节外侧,循摸至其前下缘的凹陷中。
[功效]通太阳经,安神,疏导经气。
[主治]太阳经头痛,项强,落枕,头重,癫狂病。目眩,善惊。
第二个病例是位44岁的女性,急性腰痛、左腿痛3天,发病是扭伤后出现的。经络诊察发现太阳经异常,取右侧天宗、后顶。弹拨右天宗,同时让病人踹左腿。针后腰痛、腿痛都消失。
二诊:复受风寒,左髋及左下肢又痛,活动受限。病在足太阳经,取左环跳、委中。
三诊:下肢已经不疼,仅抬腿时有不适感。左秩边TDP。
这个病例是急性扭伤后出现的腰腿痛,属于足太阳经筋病。很多时候我们把关注点都放在十二正经,却忽视了经筋。扭伤后出现的疼痛大都是经筋病,单纯从正经取穴往往效果不好。初诊时先按揉了右天宗穴,同时让病人下踹左腿。我天宗穴是左髋疼痛部位相应位置,踹腿能使髋关节的筋脉和肌肉回到原位。
治疗急性经筋病,也就是刚损伤的那几天,采用同名经对应取穴法往往疗效较好。这种治疗有点类似于修理传统的木椅,传统的椅子是没有钉子的。如果有条椅子的腿扭曲变形了,用锤子敲打椅子背后的对应部位,就能使变形的椅子腿回到原位,然后再对它进行微调。直接敲打错位的地方也可以,但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伤。
同名经对应取穴法是用同名经的腧穴,在相应部位,疏通整个同名经筋。按揉右天宗以后,还是稍有不适,所以就用了后顶搓针法。后顶能疏通和督脉有关的肌肉、经筋,针完后疼痛消失。
这个病人后来由于左髋关节受风,髋部又疼,但腰不疼,因为病不在督脉,所以不用后顶。环跳是足太阳和足少阳的交会穴,是回阳九针之一,能温阳散寒,痛经活络脉。必须指出的是一定要重视用手去仔细循摸腧穴,并且循摸具体的疼痛部位。摸的过程中用心去感觉温度、结构、酸痛、滑涩等异常反应。循摸环跳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个很明显的筋出槽。针完后发现虽然筋出槽消失,还有小的结络,所以用足太阳经的合穴委中,对整个足太阳经经筋有松解作用,使得错位的经筋彻底复位。
天宗
[位置]在肩胛骨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于第四胸椎相平。
点击加载图片
[取穴方法]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处即是本穴,用力按压有明显的酸痛感。
[功效]祛风通络,宣肺平喘,消肿散结
[主治]肩胛疼痛,乳痈,气喘。
环跳
[位置]侧卧屈髋,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和骶管裂孔的连线上,当外1/3和中1/3的焦点处。
[取穴方法]取法一:侧卧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和骶管裂孔的连线上,当外1/3和中1/3的焦点处。
取法二:俯卧位,骶管裂孔和大转子连线1/2处,臀部肌肉深层的肌肉缝隙处。循摸股骨大转子最高点、骶管裂孔及坐骨,该穴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和骶管裂孔的连线上,坐骨上缘。
点击加载图片
[刺灸法]直刺,2~3寸。可灸。
[功效]温阳通络,祛寒湿,祛风湿,利腰腿。
[主治]半身不遂,痿病,腰胯痛,风疹遍身,寻麻疹,冷风湿痹不仁,痛经,月经不调,白带,阴道炎,前列腺疾病,痔疮,风湿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