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大埔结出甜美果实

春临大埔,万物新生,乡间村落,物阜民丰。一路走一路看,一家家村民合作社拔地而起,日渐成熟的电商把致富的桥梁驾向了远方,而那缀满枝头的果实,是产业兴旺的象征,那挂满笑容的脸庞,是幸福的生活呈现……

回望来路,大埔县踏石留印。2019年,大埔县狠抓“牛鼻子”,以农村产业发展筑牢脱贫根基,同时突出示范引领、连片打造,打造了西河“十村绕漳河·五香飘十里”十村联动、枫朗“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带”、大麻镇“六村共同缔造”的大埔模式,用实干担当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大埔华章!

    突出产业扶贫--让脱贫增收有“抓手”

春日的清晨,西岩山岽顶湖茶场内,烟雾缭绕,风光旖旎,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茶田占连绵不断,宛如绿浪叠叠。基地内,10余位采茶人背着竹篓,正忙着采春茶。

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种茶致富。图为风光旖旎的西岩山岽顶湖茶场,漫山遍野的茶田占连绵不断,宛如绿浪叠叠。

新建茶叶加工厂、开辟优质茶生产基地。多年来,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还带动了群众种茶致富。公司在周边村庄挑选比较大的农户设立临时加工点,并提供简易加工设备,再邀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为茶农培训制茶技术,从而提高制茶专业水平。

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下,西岩茶农开始家家户户种上了茶叶。

茶叶品质提高了、品种多了,西岩山茶在外的名声也逐渐响了,茶青收购价格由起初的每斤5元到现在每斤15元,干茶由不到50元到现在150元以上,茶叶种植面积也由6000多亩发展到了如今3多万亩,年产量更是达到2万多吨。从“麻袋装茶”到“宝马收茶”,西岩茶农是真正受益的主人翁。

凯达公司带动群众致富的故事,是大埔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模式实实在在落地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大埔县发动凯达公司等57家农业(扶贫)龙头企业挂扶57个贫困村,成立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龙头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抱团,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能,增添生机与活力。

青山环绕,绿水潺潺,进入埔境,全然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般的胜境,但振兴乡村,仅仅只有“种豆南山下”是不够的。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培育美丽经济幸福产业,让农民吃上“生态饭”、“口袋”鼓起来,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大埔县成功创建省级蜜柚、茶叶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重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蜜柚、茶叶等特色现代农业,带动贫困户1712户。

产业规模已起,如何在销售上靶向发力,搭建起农村致富“桥梁”?大埔县的做法是全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红色村”枫朗镇大埔角村修缮红色旧址“天成商号”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村”示范引领,深化党建联村。先后投入3800多万元,建设三河镇旧寨村、枫朗镇大埔角村、茶阳镇太宁村3个“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成功打造旧寨村“343”党建模式(即突出“党味”“红味”“原味”“三个味”;强化组织设置、班子核心、先锋示范、组织制度“四个引领”;坚持支部+产业、支部+理事会、支部+精准扶贫“三个加”)。

    ——“先行村”示范带动,塑造振兴“样板”。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抓好农村道路、集中供水、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把57个省定贫困村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先行村。在此方面,大埔县可谓硕果累累。大埔县成功创建西河镇“十村联动”、大麻镇“六村共同缔造”、三河镇“六村六联”、枫朗镇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带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枫朗镇做好南方工委旧址建设,建设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带。图为大埔角村红色广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如今,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行走在大埔农村,随处可见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环境优美、整洁卫生,随处可听儿童嬉笑打闹,老年人闲唠家常……多年来,大埔人对家乡的美好憧憬,现正悄然变为现实,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