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仨老师

浓情九月,恩师难忘

Teachers' Day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仨老师

焦红玲||北京

题记:近三十年了,有一条河,在我心中始终奔涌不息。那是一条爱之河。溯流而上,我要寻找她的源头,那些温暖,那些美好……

谢老师

时至今日,我对谢老师的印象,仍停留在他五十多岁时的样子。这么说吧,只要那首唱遍大江南北的“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歌在耳畔响起,我眼前就会浮现出他的形象来。时光如梭,当年在我们这所乡村中学里,神一般存在的谢老师,如果健在的话,今天应是须发皆白的八十多岁老翁了。

他是1986年秋,从牡丹江农垦子弟学校调回来的语文名师。从五十年代的风华正茂,到八十年代的年过半百,他把大半辈子献给了东北边陲的教育事业,临近退休才荣归故里。我是他调回后的第一批弟子。他中等身材,目光如炬,这目光对于心怀鬼胎的人来说,颇具震慑力。他张口则侃侃而谈,掷地有声;抬脚即健步如飞,步履带风。他的到来,令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学渣”们闻风丧胆,令一心想着力争上游的“学霸”们欢欣鼓舞。

初来乍到的谢老师,承蒙校长厚爱,成了我们这最烂的初二七班的班主任。用前任班主任老师的话来说,我们班“歪瓜裂枣”太多,“顺溜齐整的”挑不出来几个。譬如说英语吧,排名第一的我总是能拿到九十几分(百分制),第二名刷地降到了七十多分,从第三名开始,瀑布般顺流而下,一直到第四十名,一水儿的不及格。一年之后,凡是被他鹰一样锐利的眼睛盯上的,继而吃过他“糖炒栗子”(一种惩戒方法)的同学,只要是有上进心,有韧劲儿,无不脱胎换骨,以鲤鱼跃龙门般漂亮的姿态升入到初三年级快班。彼时他升任年级组长,作为他钦点的一班之长,我毫无悬念地进入了由他任最高行政长官的初三二班。

既是初三准考生,自然离不开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好汉那样的“位次”,它是一个学生的成绩坐标。那时候初三一班至四班是尖子生的摇篮,排名非常容易换算。单说二班,我前边是号称“七大金刚”的七个复读生,从而位列第八,考得不好会沦为第九第十。当时的总排名动态是这样的:二班真正意义上的平行班只有一班,也就是说,一班二班是一对孪生姊妹;三班四班虽同属快班却不学英语,是五科生的班级,对我们来说,失去了可比性;后边的八个慢班,对于尖子生排名的影响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因此一班二班综合起来,完全可以作为六科生年级总排名的重要依据。由此推算,我的年级排名大概是前十五至二十之间。而要想考上我心仪的中等师范学校,必须考到年级前五才算妥当。这相当危险的排名,此后成为父母口中的紧箍咒,直到次年五月中考一模考试成绩揭晓,尽职尽责的“唐长老”才停止了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不同于对待后进生“秋风扫落叶般”的严苛,谢老师对好学生的教育属于“春风化雨”式的,经常用榜样的无穷力量激励着我们。他讲得最多的,就是牡丹江农垦子弟学校的学生,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发图强,考上哈工大、吉大等全国名校的事迹。后来我读迟子建的小说,总是边读边脑补谢老师当年的描述,也算是从文学作品中补上了老师没有展开叙述的东北往事等章节。

初三第一学期,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中学生作文比赛活动。共有十几篇作文被选中参与区级角逐。筛来筛去,只有我一篇题为《集市见闻》的习作被区里留了下来,参与市级评比,而后又参与终极评比。如此过五关斩六将,杀入决赛,在我们这有着近两千师生的普通乡村中学,一时间传为佳话。身为辅导老师的谢老师,不但给我领回来一个相当高级的皮质双肩包,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还把我带去他家,让师母做了满满一桌子佳肴来庆祝。之后,恩师的家,成了我在家校两点一线之外,时常光顾的温暖驿站。

到了决战阶段的初三第二学期,我不负厚望,终于超越了平时战无不胜的两个快班十几名金刚大将,中考时又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把他们狠狠甩在后边,考进了心仪已久的师范学校。

师范最后一个学期,恩师已经退休去县城和女儿女婿同住。一天夜里,我梦见他老人家弥留之际,用虚弱的声音唤着我的名字,我泣不成声,从梦中惊醒。次日中午,我匆匆扒了几口饭,借故向班主任老师请假,用一直舍不得花掉的奖学金,去小卖部买了水果和奶粉,骑车几十公里去恩师家探望。师生久别重逢,免不了热泪纵横。那天我们谈的话题很广,关于学业、恋爱、职业、人生,几乎都有所涉及,就差宇宙苍穹了。作为忘年交,在恩师面前,我一向是透明的。天色渐晚,因为急着赶回学校上晚自习,我谢绝了老师一家人的宴请,骑车大汗淋漓地赶回学校。

参加工作之后,我也曾看望过几次恩师。直到他再次搬家,尚不发达的通讯使我们断了联系。前几年有了微信群,有了同学聚会,这才知道原来好多人都在寻找恩师的下落,然而未果。我不得不接受这残酷冰冷的事实——恩师于我们,渐行渐远渐无书了!他的下落,断线风筝般,成了永久的谜团!寻找之余,静静的夜里,想到渐渐老去的他,人到中年的我总是按捺不住内心深处的思念,任凭泪水肆意漫流……

回首三十三年前,他的回归故里,犹如一场春风,给我们这寒冬般沉寂的乡村中学,带来了暖暖春意。他的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多年以后仍被我们津津乐道。我们是学校有史以来中考成绩最佳的一届考生。多年之后我理解了他打开我这把锁的秘诀,就是用爱的力量激发我昂扬的斗志,让我认识到,所谓披荆斩棘,就是向着困难,挥舞起信心和勇气的大刀;所谓所向披靡,就是不惧山高水长,挺直腰杆,迈开双脚。

支老师

在师范学校里,教三年级《文选与写作》的支老师,很有些“吊儿郎当”。必须备注一下:这虽说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师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严重分歧:学生圈里,认为他的“吊儿郎当”是褒义的,涵义相当于“独树一帜”,而在循规蹈矩的其他老师那里,这个词连中性都算不上,属于不折不扣的贬义词。

支老师比我们大十来岁的样子,阳光帅气,谈吐不俗,更酷的是还有副磁性嗓音。听他说话都是一种美声享受,更不用说听他朗读和唱歌了。课余,他负责学校广播站及朗诵兴趣小组工作,在学校众多的课外兴趣小组里,朗诵组招生人数有限而报名人数火爆,须层层筛选,通过率颇像今天的“北电”和“中戏”等热门艺考学校。以至于后来,同学们之中,谁要是想嘚瑟,只需说一句“我是支老师朗诵组的”,就足以羡煞旁人。

文艺范儿十足的支老师,每节课必早到。他的标配,是一台便携式立体声录音机和一盒盒的世界名曲磁带。他的课是在音乐的预热氛围里开始的。有他在的教室,课间十分钟一定会飘荡着世界名曲。这就导致了同学们离座外出率不高,除非内急,否则我们绝不会错过这听觉盛宴的。最妙的,是他还会带着我们赏析,分享作品的创作背景,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等等。现在想想还真有些奇葩——用音乐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居然不是音乐老师,而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后来成为一个资深乐迷也是受了他的影响。他还注重对我们口才的培养,搞了个三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课有三个同学上台,即兴演讲,这一训练形式大受同学们欢迎,一直持续到我们毕业前夕。

那时候我选修的是美术。1990年12月31日,我提前画了一张油画效果的贺年卡,临摹莫奈的《日出印象》,准备在晚会上送给和我们一起联欢的老师。说来也巧,那晚班主任只打了个照面便匆匆离去,随后驾到的支老师一直陪伴我们跨年。当新年钟声敲响,他领着我们唱响了深情款款的《恋曲1990》。迎新晚会到达高潮,我举着贺卡走向他的时候,他变戏法似的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本《台湾现代诗选》赠给了我,可把我高兴坏了!这特别的新年礼物,此后一直陪伴着我,几次搬家都没有遗失。

爱好文艺的支老师,同时也是一个旅游达人。如同一个停不下来的逗号,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好践行者。每个假期,都会来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他,无论走到哪儿都自带光芒。这样的他,如同一个强悍的病毒携带者,作为他的密切接触者,我们全班同学几乎无一幸免,全部感染上了这迷人的“支原体”病毒。

在课上学了诗歌单元,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纷纷跑去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淘“诗”。遥想当年,谁要是有一本舒婷、席慕蓉或汪国真的诗集,会击鼓传花般地,在全班范围内传阅。再后来,狂热的我们干脆自己创作,一个个都像模像样地当起了校园诗人。一首首稚嫩的小诗新鲜出炉,我们还在晚自习后加班加点,油印出来,创建班级《诗刊》,我是编委之一。记得有一本全班参与的诗集,名字是我起的,叫《年轻的远航》,很汪国真。才华横溢的支老师,在我们毕业前夕,亲自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原创诗歌朗诵会。同学们一个个登台亮相,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作品,为师范生活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页。

转眼毕业快三十年了。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知当年的同学们未来如何,反正我是初心未改。如果说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是流淌在他(她)人生旅途的河流,那么我的河流不会随着时光飞逝而改变流向。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我一直珍藏着支老师送我的三件礼物:八十年代出版的《台湾现代诗选》,九十年代初他自己整理的诗集《孩子和原野》,一张他畅游长江三峡的照片。最近我心里老是痒痒的,特想告诉他:我仍然是当年那个爱诗歌的姑娘。今年,在一本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名为《歌向远方》的诗集里,有我整整十二首诗歌。哈哈哈,很想和他调侃一下:作为您的弟子,我是不是还不错?

一别经年,沧海桑田。后来,我们的母校改为示范高中,包括支老师在内的好多当年的老师,都不知去向。我多么想知道他现在何方,是否安好啊!明月千里寄相思,而今的我,面对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和中秋节,只能把深深的祝福埋在心底了。岁月改变得了容颜,改变不了诗情,想必当年那么受学生欢迎的支老师,今天依然有一颗年轻的心吧!犹记得毕业前我们几个同学结伴去看望他,想顺便满足一下对他家的好奇心。那是一片绿树掩映下的简约风的小白楼。爬到顶层他的地盘,空间非常局促。倒是有个书柜大得出奇,占据了满满一面墙。几千册的藏书,有如一座私人图书馆,看得我们瞠目结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每当我想到这句话,眼前就浮现出年轻的支老师,月光般清新美好的音容笑貌。

而今,所有对他的思念,都被我写进了一首名曰《远方》的诗里。

什么是远方,远方有什么

三十年前的风华正茂,三十年前的豆蔻年华

握得住梦想的影子

握不住岁月的流沙

照片上,您手倚栏杆极目眺望的眼神

我手里,您命名为《孩子和原野》的诗集

替您,也替时光,保守着

所有未说出口的秘密

老师,今天我也有了和您一样的眼神

有了和原野上奔跑的孩子一样的心

我听懂了大海对浪花的叮嘱

我望见了高原上云朵的笑脸

老师,我们中间隔着十岁的距离

我很想知道,我们在空间上的距离

是很近很近,在同一首诗里

还是很远很远,隔着大海星辰

我——焦老师

一九九一年的秋冬

天空总是碧蓝如洗

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王

成天中了彩票一样高兴

那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

强悍的苏联解体得支离破碎

这在她心湖上没有惊起一丝波澜

祖国和平的空气里

处处弥漫着花香,草香,书香

还有午后阳光暖暖的味道

每天骑车经过林荫道

见证一树树繁华一点点凋零

彼时她心灵的花园正盛开万紫千红

包围她的是春天般的欣欣向荣

风一样骑行在路上

她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微笑

自行车筐里长期放本书

书里爬满毛毛虫一样的笔记

书页间时常夹一封远方来信

这些是她午间的加餐

使她保持精神上的丰盈

那一年成天鸟儿们一样围着她

欢飞的孩子们比她小一轮

她和他们是大套小的同心圆

在春天里欢快地飞转

多想乘着诗歌的翅膀,飞回到二十八年前,那初为人师的美好时光!那是我生命中的似锦年华!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将每一个朴素寻常的日子,用欢声笑语涂抹得如诗如画。

“爱,其实就是走很远的路也不疲惫,哪怕万水千山,哪怕终其一生,于是我听到一大片年华的回声,那些青春飞扬的日子就这样归来。”我是一个对教师职业具有天然好感的人。二十八年来,这“好感”渐渐地升华为爱,并长久保鲜,使我从未产生职业倦怠,进而锁住了滋养灵魂的必需品——水分。心若水润,脸上的皱纹又奈我何?

犹记得很早以前,我曾在工作日记扉页上写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每想起这句话,眼前就闪现出当年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孩子们早早地等候在村口,用痴痴的眼神巴巴地张望,用阵阵欢呼迎接我骑车而来,内心就涌起一股暖流。车子一路向前,宽阔的乡村公路上,孩子们如同草原上一群奔跑的小鹿。我们身后,是撒了一地的金色阳光,和银铃般悦耳的笑语欢声。淳朴的乡民们,从来不拿我当外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尊重我这个小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幸运的我,在小学任教的12年里,工作顺风顺水,我最初教过的孩子们,已为人父母,很多人至今仍和我保持联络。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会收到一片问候与祝福。最开心的是,快要奔五的人了,我的学生们还能无比真诚而慷慨地赠我以“女神”的桂冠。

2003非典之年,就像一位中长跑运动员改跑百米跨栏,我的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一位资深的小学班主任,到一名幼儿园业务管理者。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终于,我用学生时代被老师赞许过的“义无反顾”和“韧劲儿”,渐渐地战胜了内心深处的忐忑,进而顺利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2015年,我的岗位再一次调整,再一次尝试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就这样,我再一次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像个年轻人一样,积极接受,快速适应。我知道,是早年间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激情和勇气,支撑着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我行我素,一往无前。这无形的力量,是从我的恩师那里获得的。作为一个老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像我的老师那样,用自身散发出来的哪怕只是微若流萤的光芒,去照亮更多的人前行的路。

2017年起,业余时间,我多了一个身份:写诗的人。我用尼采的名言激励自己:“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写作和育人,世间最美的两件事,在我看来,相辅相成:我是一个辛勤的园丁,我的每一首诗歌,也都是我的孩子。

回首自己半生时光,三十年前,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我选为一生所爱。这,意味着我将和我的老师一样,终身从事爱的教育。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我心中,王小波这句名言已生根发芽,欣喜开花,花儿朵朵向世人传递着春天般的讯息:教师,就是一份具有无限诗意的理想职业!这诗意体现在:用爱唤醒爱,用爱播撒爱,用爱点燃爱,用爱传递爱。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焦红玲,爱生活爱诗歌的70后文艺女中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教师。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认为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夜晚用一盏诗歌的灯火,映照孤独而喜悦的心房。业余共创作诗歌五百多首,作品大多发表于微信公众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琅  琅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0)

相关推荐

  • 感谢恩师

    感谢恩师 无意打开微信,一条祝福映入眼帘:"各位老师,早上好!昨天是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咱们群里的教师是最多的,忘记跟大家问候了,抱歉!迟到的祝福,祝老师们节日快乐!"紧接着,圈主黄 ...

  • 【散文】 我的老师 河北 刘建成 朗诵 白洋淀

    致恩师缴荣芬----- 稚子一别数十载, 日夜思念恩师情. 毛桃一颗已过半, 恩师内心更丰盈. 感谢教诲酬壮志, 疫情不惧诉心声. 不求功名与利禄, 健康快乐度今生. 散文 |  我的老师    □河 ...

  • 蟒河中学九年级181班182班中考壮行录

    2021年第157期 6月19日中午,九年级孩子们午休后来到教室,收拾好行囊,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在教室里用自己的独特方式为中考壮行! 1 8 1 篇 九年级181班的孩子们在黑板上用自己的独特创意留下最 ...

  • ​【散文】老师是一盏明灯|李志辉

    老师是一盏明灯 □李志辉 从2011年到2021年,十年风雨兼程,十载砥砺奋进,红旗实验学校在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已经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

  • 散文 | 芳老师(嘉木)

    呵,您教会了我生活,我怎能将您 忘怀!每当收获的时刻,我总会情不自禁地 想念辛勤播种的耕耘者. 芳 老 师 作者:嘉木 1 1976年,我读初一,十二岁,芳老师十九岁.她高中毕业后,在镇办企业当了一年 ...

  • 散文||语文老师

    语文老师 风拂窗纱,鸟鸣欢快,阳光正好.惊蛰之后,万物复苏,春的气息愈发浓郁,气温也一天天高了起来.把琐事丢一边,沐浴在微风暖阳下,倍感周身舒畅.感官是神奇的存在,触感撩动心弦,心弦引发神经共振,一些 ...

  • 散文 ‖ 黑老师

    2017年6月12日,周一. 我们按原计划在人民公园知青角集合,去看望我们1968年初一时的班主任黑祖娟老师.尽管四十多年以后我们这些当年去草原和内蒙农区的同学以及参军转业和去其他农村的同学再次见面, ...

  • 散文||张老师

    张老师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或者"相同"的人.在我的求学过程中,陆续出现过好些个张老师,小学的语文老师姓张,高中班主任姓张,硕士期间的导师也姓张.冥冥之中好像跟张姓 ...

  • 散文||启蒙老师

    启蒙老师 (一) 我是一九五七年入小学,启蒙老师叫李鸿德.他是我们邻村李小庄村人.那个村文化氛围浓厚,据说出过秀才举人什么的,我教学的不少同事就是该村的.他村的李xx还当过原衡水中学校长.记忆中,那时 ...

  • 散文||唐老师的黄挎包

    唐老师的黄挎包 结识唐老师是去年十月的事,源于<漳江文学>与福建云霄百草园举办的"百草园"杯征文活动.他是<漳江文学>(国家图书馆藏书)主编,征文活动组织者 ...

  • 散文||秦老师的“艳遇”

    秦老师的"艳遇" 王中霞||江苏 和每个早晨一样,秦老师急急忙忙提着路边买的早点,跑到公交站台.才七点来钟,天就热得像蒸笼一样,她一边擦汗,一边自言自语:"这什么鬼天气! ...

  • 崔俊田 散文 给老师看孩子

    1962年,我已经十一岁了,正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那时,学校三.四两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复式班学习.上合班课时,老师先给左半部的三年级讲课,右半部的四年级复习功课,给四年级的同学讲课时,三年级的做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