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下一盘很大的棋1--2
5.刘邦本来对赵就不爽
这个被汉灭了的赵实为罪有应得,并且特别地不省事,让刘邦不爽也并非从赵侵汉开始。当初刘邦拉赵参加反楚联盟时,赵就推三阻四,不想参加。也难怪赵取这样的态度,这个赵也不是名正言顺的诸侯国。当初项羽主持分封时,采取强枝弱干政策,将原来的赵王歇改封为代王,将原赵相张耳立为常山王即赵王。但原赵将陈馀因只受封了三县之地,对张耳得利很不爽,于是联络了代与齐逐走了张耳,将代王歇又迁回为赵王,赵王歇就将自己原先的代王授予陈馀。张耳被逐后,投靠了自己以前的学生、门客刘邦。刘邦当然有为老师讨回失地的义务,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反楚。因为刘邦自己也是被项羽安置到巴蜀汉中的,且这样的方案是他当面接受的,甚至就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但与赵结盟时,刘邦已反出汉中,平定了三秦,这就有出尔反尔的嫌疑。刘邦的反楚因有这样难言之隐,因而并不硬气,所以才要尽量拉同盟军。赵与陈馀的情况就很类似,所以刘邦就搁置了为老师讨还失地的事,相当央求赵代加盟。赵代的主事者就是陈馀,原先与张耳是忘年交、刎颈之交,闹翻之后就不共戴天了,所以向刘邦提出加盟的条件,就是先杀了张耳。这样的事刘邦怎么会干呢?但为了结盟,就找了个长得像张耳的囚犯杀了,蒙混过关,骗得赵代结盟。所以赵的加盟是不情不愿,相当勉强的。见到汉遭败绩,加入反楚联盟的赵立即就落井下石,对盟主汉下手,相当于从背后捅刀子。在汉看来,这个赵就是死有余辜的。
6.赵的如意算盘
其实刘邦拉赵代加盟也只是在道义上借力,真要打仗,用不着他们上阵,所以赵代同盟军才会被安排在后方,可能就被部署在汉新收复的河内陆区,那个地区与赵境接壤,可以说汉为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举也可以看出刘邦对赵代多么迁就。赵算什么东西,让刘邦迁就如此,刘邦当然不爽。谁知刘邦在彭城遭遇了惨败,这个让人不爽的赵居然手伸得贼快,一下子就占领了他们的驻扎区,估计还有所扩大,不然就不能叫侵占了。为什么说赵手伸得贼快,是因为刘邦遇到的危机时间跨度不会超过一个月,赵对汉的侵占,就应该在这一个月内发生的。
赵代的主事者陈馀本事不大,嗅觉倒很灵敏。他从汉在彭城的失败中看到赵扩大疆域的机会,因为汉的势力范围超级大,一旦汉一蹶不振就此崩溃,赵就可以方便地接管汉之疆域。正好赵在盟军中所处位置较为有利,河内陆区,项羽主持分封时分给了旧赵将司马卬为殷国,刘邦东征时灭了殷国立河内郡。因为灭殷的过程非常快捷,估计基本上没有经过激战,只是汉军大兵压境,守军就投降了,而投降的守军没有遣散,就地换了旗号继续驻防。到了陈馀驻扎在河内陆区,开始反汉,当地的原守军,根本没有作抵抗,顺势归顺了赵军,他们本来就是赵军嘛。如果守军不是原赵军而是汉军,赵在河内的占领绝对不会如此顺利。与河内守军类似的还有河南守军,只是河南守军虽然也是赵军,但他们是张耳亲信申阳的部下,估计会对陈馀主导的赵代军有抵触,所以赵军占领河南地区的可能相应小一些,至少不能占领河南的主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