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七五)
我们前面讲了脾主运化水谷,现在来讲脾主运化水液。
脾主运化水液是指脾有吸收,输面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
我们人体摄入的水液,主要是经过脾的转输,气化成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津液,布散到全身,濡养脏腑器官。水液的代谢,通过脾的转输,把津液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发,把水液宣发到皮毛,变成汗液排出体外。脾的转输,还可以把津液向下送到肾,通过肾送到膀胱去气化,气化的水上输到肝,剩余的废水便是尿液排出体外。
我们喝进去的水液,通过新陈代谢,把身体里废物从废水里排出体外。如果这个环节顺畅,津液代谢正常,就不会出现痰湿的病证。如果我们喝进去的水液,不能发汗,不能排尿,多余的水液在体内堆积,就会形成水湿痰饮。
脾虚,不能把水液向上送到肺,不能向下送到肾,多余的水液停滞在体内,就会形成水肿,或者痰饮水湿,小便短少。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治肺?还是治肾?还是治脾?答案当然是治脾,通过健脾利湿,让脾这个枢纽能够充分的运转起来,把水湿向上送到肺,向下送到肾,该汗的汗,该尿的尿。这样水肿就会消失,痰饮水湿自然而解。
在临床上,我们常用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6g)来进行调理,五苓散能健脾去湿,帮助脾的运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水肿的人,如早上起床眼睛肿,白天走路腿就肿,通过西医的各种检测,又检测不出什么问题,一切正常,其实,中医诊断就是脾气虚的表现,因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而导致的水肿。这样的人可以用饮食来调理。如冬瓜,就可以利湿,但是体质虚寒的人不宜食用冬瓜。还有如玉米须,它有利尿消肿的作用。
在临床还可以使用五皮饮(五加皮9克、地骨皮8克、茯苓皮24克、大腹皮9克、生姜皮 6克),五皮饮可祛风除湿 , 利水消肿:用于全身水肿,胸腹胀满, 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或腰以下肿。
如果脾气虚弱,在我们人体会形成很多病理产物,痰饮,水湿,水肿,有的人可能分不清什么是痰?什么是湿?什么是水?什么是饮?
所谓的湿,就是弥散状态的病理产物,脾虚以后,不能运化水液,首先产生出来的就是湿。在临床上表现为头身困重,身体沉重,头重如裹。
湿聚成水,如早晨起来眼睛肿,或者肢体肿,这都是水的表现,
水聚成饮,如胃里或者肠里总是感觉到有水一样的咕噜咕噜地响声,这就是饮。
饮凝为痰,饮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痰,痰是最稠厚的。
由湿到水,由水到饮,由饮到痰,这是水液代谢病理的反应,一步一步堆积起来,逐渐变稠的过程。都是脾虚所造成的。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健脾祛湿,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脾胃为后天之本。
在临床上一定要注意保脾气,养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