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蔡赟讲技术:发后场,不是偷后场,关键分靠能力才是正道

我确实属于偷发后场的爱好者,实战中也靠这招得过很多关键分,但我认为这个“偷”字是一个不好的心理暗示。

发后场,不光彩?

一方面搞得好像发后场是个很不光彩的事一样,每次想发后场的时候,总会先在心里说“偷一个试试”。其实,照现在的比赛站位来看,发网前的危险性比发后场大得多,可是发网前的时候却没有这种恐慌心理。更有甚者,遇到爱发后场的对手还会发脾气,说这人打球老偷后场,真讨厌。另一方面,一些人把发后场界定为必然犯规的行为,有点类似孙葆洁老师说的任意球判罚,不分青红皂白先吹哨,再到禁区里面找犯规。

现在的发球判罚几乎认定所有的发后场全是违例,从中酌情赦免那些看上去不过胸的。但从心理层面讲,发后场真的难逃“鸡鸣狗盗”之嫌。每球得分规则实行有些年头了,这个规则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双打比赛的激烈程度大幅度提高。现在,即便是遇到很烂的对手,你好像也不容易大比分取胜,因为一个发球连续得分的难度非常大。

展开剩余81%

发后场,没什么可怕的

看起来全世界都在拼发接发,实际上,普遍重视的只是接发球抢攻。理论上说,每次接发球都得分的话(就像排球比赛里的一攻得分),起码可以保持一直平分。随便从任何国家抓一对出来,不分双、混,接发球都是有点手段的。但我们几乎看不到发球抢攻能力特别出众的球员,这是当前双打领域的一大缺失。

其实,发后场也是羽毛球的其中一个技术,它也有操作要领、后续手段和战术作用等等。奈何现在的人都怕发球,不被扑死就不错了,哪有空研究怎么抢攻?发网前尚且如此,后场套路更无人问津了。我觉得,现在发后场的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让对手别站那么前而已。

从技术层面讲,很多爱好者认为发不到后场是力量不足,此言差矣!如果真是力量差,为何接吊总是挑出界呢?还每次都很无辜地说:“我根本没发力。”凡是从下往上的反手击球,我们的手臂和挖掘机的吊臂是一样的,你不把大臂抬高,最末梢的部分怎么伸出去挖呢?所以困难不在于发不远,而是发不高。对此,我推荐大家买一个直径和大臂长度差不多的软球,抱着它练发球,必有所得。

此外,基础差的人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准备的时候摆得挺好的,可一引拍两只手都向回缩,最后击球的位置差不多挨着肚子。就这么点挥拍距离,当然会发力不够啊。解决办法是左直右弯(左手的人反过来),拿球的手摆好了就不要乱动。平时多做一些两手同时做不同动作的游戏,来培养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克服同手同脚的惯性。

接后场发球,靠能力是正道

对于发球者来说,最爱发的一定是对手比较别扭的那一侧,即右区发三号区(如果对手是左手就是左区三号)。这个位置在青少年时期确实很管用,大家身高都是一米四几的时候,直线后退打头顶球超级困难,而且青少年球员的身体、力量尚不成熟,即便拿到点也很难做出威胁性回球。那个时候,我们接发球的站位会非常靠近左侧,几乎贴着自己所在半区的左边那条线,不这样真的很容易被偷死。

要知道低级别比赛中的判罚可没有国际比赛那么严格,受到经费、人手等因素的限制,三人制执法的情况很普遍。主裁判兼顾副裁的工作,可判可不判的发球经常不判,这也很正常。因为一天比赛下来十一二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对于四人一个场地(一人轮休)的裁判组来说,强度非常大,很难要求他们面面俱到。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能发出几乎平网的后场球,能做到这个的也远不止我一个人。那个时候,不仅双打里经常这样发,单打也发,形成了发球威力特别大的一个特殊时期。

当然,这样的局面很快就不存在了,因为平射球无论是否过腰或过手,都会被界定为攻击性发球。判定标准由裁判员主观掌握,确实是现代羽毛球比赛的一大革新。不过,看到发网前的压力与日俱增,也真的很难说清楚这一革新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

现在接触到很多专业性的技术教学不是难事,但心理体验是一个很重要又不容易被重视的环节,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都没有办法回去重来一次,所以大家应该重视这个体验的问题。它能让我们在打球的时候多知道一些为什么,自然也就少一些迷茫了。不指望裁判,无论对手是否犯规,都靠自己的能力摆平,这样的态度才比较有助于我们提高水平。

1、接平射发球

1、接平射发球

如果真的遇到平射发球,你如何应对?答案是蹲式接发。成年人的身高在青少年之上,常规的准备动作重心是比较高的,要蹲到头和网平行才能用正手接到这种球。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用反手解决这个难点的,但在侧身准备的情况下,用反手接实在太憋了,还是蹲的办法比较实用。

犯规的发球都不怕,合法的就更好接啦。其实,大部分说接发后场杀不下去的人都属于站得太高。现在,稍微有点水平的人都能发出过顶之后迅速下落的效果,所以蹲也是在这种来球情况下拿到上手发力击球点的要领。

2、三号区接发球

2、三号区接发球

三号区接发球切忌杀对方反手边线。

首先,这个区域是发球方后者最靠近的位置,虽然是反手,但并不是很难接;其次,由于你是后仰接球,因此杀完失去重心向后倒的情况很普遍,那就一定是左侧同伴去接正手网前,这个距离太远了。而对手接杀回放直线的过网距离又很近,所以大多数人都不能延续进攻。

左侧同伴上去之后,一般就是挑起来进入防守,或者不甘心,搞软推中腰等各种“花式坑”手段,使得局面进一步恶化。

既然第二拍就要挑了,那第一拍何必还要杀得这么辛苦呢?不如直接打高球,起码不造成换位的痛苦啊,所以,杀这条边线就会形成这种进退两难的战术矛盾。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可能认为,憋着杀到反手边线很有成就感,话倒是没错,但我们打球不应该以成就感大小作为选择标准。实际上,杀另一侧的边线也是很精彩的,同时还方便左侧同伴向前落位。

杀正手区能够充分利用转身的作用,这个动作优势是杀反手这边没法比的,所以杀正手反而更有力。而且发球者处于后退回位的过程中,此时接杀出问题的机会很大,大力杀他“残废区”(右边肩膀上下)得分率很高。即便不直接得分,左侧同伴上网之后,会形成左区同侧进攻的队形,这是从弱侧向强侧发展的优势进攻局面,接发球方是大优的。

3、杀不下,打高球进入防守

3、杀不下,打高球进入防守

实在杀不下去,也不要勉强,打高球进入防守就好,千万别吊球。

无论你吊哪边,下面一拍都需要左侧同伴同时面对两个网前和反手底线的三处空当,这是典型的大内应出球。此外,高球也应该出对方正手区,给自己留出充足的回位时间,同时又形成左侧防守。如果对手进攻选点有误,我们就有很多机会利用对方反手底线的空当打反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