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被退婚,23岁当校长,35岁游欧洲,独自成功背后庆幸当年未嫁

樱之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负重前行罢了。
公众号
吕碧城,安徽旌德人,在她的身上,有着许多“第一”的头衔。她是《大公报》的主笔,是中国第一位闻名京津地区的女性编辑;她是北洋女子公学的校长;她是袁世凯家族的座上宾,是袁总统府的秘书;后来发现袁世凯的野心后,又下海经商炒股,成为闻名大上海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她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更有说法:“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20世纪初中国文坛、社会各界的说法)。

自小才学绝佳

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是光绪三年(1877)进士,曾经就任国史馆协修,也就是曾就职翰林院的,后来又做过山西学政。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吕碧城自小书、诗、画等就表现出尤为突出的一面。吕碧城作词很是厉害,为时人称颂:“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要说这“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的称号怎能是浪得虚名?那么吕碧城的作词是有多厉害呢?
吕碧城12岁时,曾写下一首词: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
有人便把这首词拿给了吕碧城父亲的同年进士、曾任两江总督的樊增祥看,这位“诗论大家”看完,连连称赞,当来人告诉她这是一个12岁的少女所作时,他更是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怎么都不敢相信如此豪情之词是一个12岁的小姑娘所作。
在读了这篇词后,据说后来,樊增祥还亲自编辑了吕碧城的诗词,尤其喜欢其中的一首《浪淘沙》: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夜深听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人替花愁。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隔帘咫尺是西洲。来日送春兼送别,花替人愁。
樊老先生在旁边的批注是:漱玉(李清照曾著有《漱玉词》)犹当避席,断肠集(宋代著名才女朱淑真词集名)勿论矣。
寥寥数语,足见对吕碧城评价之高,也足见吕碧城的才学之重。

淡定救母反被退婚

1895年,吕碧城的父亲去世,母亲作为妾室,又没有男嗣(只有四个女儿,二兄早夭),在家族里地位低下,族人唆使匪徒将吕碧城的母亲劫持,趁机瓜分了吕家的财产。
这年吕碧城才13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母亲被劫持的问题尚未解决,又被告知母亲和四妹被迫喝下毒药。两个姐姐一下子吓傻了,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只有吕碧城心里明白,事情既然都已经发生,就应该立即找到解决的方法。于是吕碧城四处写信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求救,幸好父亲的好友樊增祥赶来,解救了这一家子。
然而风波刚平息,新的困顿又来了。吕碧城小小年纪就能淡定救母的奇事传到了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人耳朵里(碧城9岁时两家订立婚约),他们以此上门要求退婚,觉得一个小姑娘,竟有如此大的能力,许是有手段之人,这样的女孩子又怎么可能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呢。再加上吕家这个时候已经家道中落,所以汪家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吕家孤儿寡母的,也不能说什么,只好答应。
吕家好歹也是书香门第,被退婚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再加上吕碧城早熟且敏感,这难免给她留下了婚姻的阴影(吕碧城终身未嫁)。
这件事情过后,母亲就带着吕碧城姐妹四人,投奔到了任溏沽盐运使的舅舅严观笙家里。
图 | 吕碧城所在报刊《大公报》

成为《大公报》女主笔

20岁这年,舅舅觉得吕碧城到了该成婚生儿育女的年龄,便开始为这个外甥女找婆家。然而读过万卷书的吕碧城受过新思想的感染,又岂会甘过如此平淡的人生?她提出要入天津新学,遭到了舅舅的反对,并严厉训斥她一顿,这一训,吕碧城还气着了,干脆带着首饰和一些路费就离家出走。
初到天津的吕碧城,什么门路都没有,能怎么办呢?于是她左思右想,想到了舅舅署中的秘书方君,他的夫人就住在天津滨江道的《大公报》报社。于是,她觉得她该抓住这个机会,吕碧城提笔就立马给她写信,说明此次的经历以及来天津的目的,并言辞恳切地表达了需要援救。
幸运的是,这封信正好被《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了。当时他正求才若渴,一看到吕碧城的信,眼前一亮:好家伙,这文采了得!这胆识了得!这不正是自己想要找的人吗?于是,他亲自前往探望并接来吕碧城,当即就聘请她为《大公报》的见习编辑了。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越努力越幸运,吕碧城所得到的这份“幸运”,是因为她平日所读的万卷书,所作的篇篇诗词。如果你没有足够厚实的家世背景,努力,必定是你唯一的底气。
图 | 吕碧城(左)与英敛之夫人合影
进入《大公报》后,凭借着才识过人,吕碧城很快便崭露头角,她的作品格律谨严,文采斐然,受到许多诗词前辈的赞许。
个性独立的吕碧城还写了不少宣扬女子解放和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
而让吕碧城一举成名的,是在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亡故,国人都惶恐不安之时,吕碧城在报上发表的一阕《百字令》: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翠衣轻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屏蔽边疆,京垓金弊,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
还在词旁配了慈禧太后的画像,痛斥了慈禧把大清江山拱手相让给帝国列强,丧权辱国的行为,即使死了到地下,也不敢见吕雉和武则天。
如此狂傲大胆之言辞,在那个年代,或许只有吕碧城敢发声了。她的大名,一下子出名到秋瑾都登门拜访,因为秋瑾所用笔名便是“吕碧城”,但是见到她以后,就再也没用过。
图 | 青年时的吕碧城

创办北洋女子公学

在英敛之的帮助下,吕碧城想要付诸于实践创办女子学校的想法开始落实。
1904年11月7日,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负责全校的事务,兼任国文教习。据说当时入学的女生只有30人。
1906年春天,北洋女子公学增设师范科,学校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租赁天津河北三马路的民宅作为校舍,第一期只招学生46人,后来又在津、沪等地招生67人,学制一年半,称为简易科。1908年又招完全科,学制四年。同年夏,北洋客籍学堂停办,于是将其地纬路新址让给北洋女子师范学堂,该学堂慢慢地开始有了规模。由于吕碧城两年来的杰出表现,被傅增湘提名,出任校长。那年,她不过23岁。
图 | 北洋女师范学堂开学仪式时合影
吕碧城担任校长,一时间成为新闻浪潮,此时的她更是名扬全国。
在教育上,吕碧城认为女学的责任既在启迪女生的智慧,更在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在《论提倡女学之宗旨》一文中,她说:“女学之倡,其宗旨总不外普助国家之公益,激发个人之权利两端。”
在吕碧城的努力之下,这个学校成为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发源地,培养了很多人才: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她们都听过吕碧城的课。

两度旅欧,“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吕碧城的诗词造诣很深,传世作品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十几本诗词集,她的代表作被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收入到《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称之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凤毛麟角之才女”、“男有李叔同,女有吕碧城”。
值得一说的是,作为中国第一位独自旅行欧洲的女性,吕碧城有两次旅游欧洲的经历。第一次是在1918年,35岁的吕碧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四年,攻读文学与美术,并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把美国的所见所闻都发回了中国;第二次是1926年只身漫游欧洲七年,她把一路上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在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刊载。里面这些描述西方风土人情的诗词,借着她当时的名气,让国人了解了许多的文化和知识,脍炙人口,被传诵一时。
吕碧城的一生,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女性思想解放等方面,都做了许多的贡献。终其一生,虽遗憾终生未婚,也庆幸当年未嫁,不然她很难站在最高的地方,活成自己一直想要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