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看到《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书名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认为是一本励志书籍,而实际上这本书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个女人的成长史。这本书中,有逃命的国民,子弹横飞的街道,关门停业的商铺,家徒四壁的房子,蒙面的女人,食不果腹的孩子……
作者法齐娅·库菲有22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19,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她并不受重视,父亲对她说过的唯一一句话,竟也是一声斥责。作为一个父亲,他对女儿都这么歧视,那么对于其他女人呢?
在阿富汗,女人的地位低下,男人、女人都认为打老婆是天经地义的事,女人有时甚至不如一头牲口有价值。
有一次法齐娅·库菲的父亲招待客人,母亲带着父亲的其他老婆们在厨房做饭,只因为端上桌的米饭没有达到父亲的要求,父亲来到厨房,动手打了母亲,还薅掉了母亲的一缕头发,母亲却认为父亲重视自己才会如此对待自己。


法齐娅·库菲不想过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在她成年后,为了改变现状,她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全国的女人争取权力,她去探望贫困的人、去做志愿者、去创办学校,去拉选票,即使每次出门都冒着生命危险,她也要去,这才有了她给女儿的17封诀别信。
你是否还在因为租房子住而愤恨命运的不公平?找不到合适的恋人而忧伤?工作遇到挫折而烦恼?孩子不爱学习而伤脑筋?这些,等你看完这本书就有了答案。
在阿富汗,妻子和女儿们没有自己的床,只有睡垫,更别提房间了,她们拿着睡垫睡在厨房里,这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里。在穷困的人家,一间房子,一边住着牲口,布满了粪便,一边就是睡觉的地方,孩子们在房间里玩着玩着就爬到了粪堆旁。
我们在公园,在商场,在旅游景点,随时随地的,都可以看到一家三口的画面,温馨而幸福。
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每一个父母都竭尽全力,这是生活在中国孩子的幸运,而这普通的小幸福因为太普通而被人们忽略。


法齐娅·库菲采访过这样有一个女人,7年里生了5个孩子,现在又怀有身孕,在生病时,还要从事繁重的工作,去看病就需要卖掉家里的一只羊,要骑着毛驴走很远很远的路去找医生,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很大负担。
这个女人说“如果我死了,丈夫就另娶她人,整家人可以喝羊奶、吃羊肉,但是如果我们没了一只羊,家人吃什么呢?”所以在阿富汗,很多女人死于疾病和难产。
看看我们身边的孕妇,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全家的保护对象,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全家一起期待宝宝的到来。我和大多数孕妈妈一样都希望自己能生一个女儿,我们仔细的算着预产期,不错过每一次产检。
同一个地球,同样的女人,却是不同的命运。


在阿富汗,有条件的家庭会供男孩子上学,而女孩子想都不要想,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女孩唯一的价值就是嫁人,而且只要到12岁就可以嫁人,爱和婚姻完全不搭界。
然而生活就是喜欢开玩笑,苏联在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扶持阿明成为阿富汗总统,这个时候父亲被政府委派和游击队谈判,不幸死于游击队之手。母亲带着年仅3岁的法齐娅·库菲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生活仅仅是为了活着。
法齐娅·库菲从小历尽磨难,她认为言传身教是留给女儿们最宝贵的财富。她认为,家是一个让孩子觉得安全、温暖、受保护的地方。现实是,在阿富汗有很多的孩子在战争中失去了所有亲人,没有了家,没有人抚养。


她以此激励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创造一个和平、富有的祖国贡献更大的力量,让后代从出生开始就能得到家的庇护,得到教育的机会,希望国家和平,男女平等。就像她曾经对两个女儿说的:“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要以帮助他人,致力于改善国家和整个世界为荣。”
法齐娅·库菲的一生都在为此信仰而活。
生而伟大,同活一世,杨绛一生让人敬佩,霍金一生是个传奇,李敖的一生放荡不羁。他们人已逝去,名字却被世人所记得,他们为了信仰而活得纯粹。有很多人,在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而努力着。
而我们,可以先从小事做起,先让自己活得快乐,再给身边的人带去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