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博文物 | 蛇纹铜盘
在枣阳紧邻随州的地域有一个城镇名王城。据传,这里在清朝中期是当地农民交易牛皮之地,得名“牛皮店”,后渐成小集镇,因王、左两姓实力较大,故名“王左城”。
太平天国起义时,王太和召集当地财主在集镇外围修建了一周寨墙,起名“太和寨”。清末,左姓势力衰败,王姓兴旺,故改“太和寨”为“王家城”,后简称王城,但这似乎难以解释“城”字的来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发现多批青铜重器,除商代晚期的铜鼎、尊外,还在资山一座西周晚期墓葬中出土或征集到了鼎、簋、盘、匜等8件青铜礼器。
上述青铜重器的出土绝非偶然,或与周围存在重要封国有关,王城的得名或因此而来。其中资山出土的一组铜礼器较为特殊,尤以铜盘的形制和纹饰少见。
铜器篇
蛇纹铜盘↓
该盘高17.5厘米、口径35.5厘米。侈口,外折沿,附耳,浅腹,高圈足外撇。腹部饰斜角云纹和云雷纹,圈足上部饰斜角云纹。盘内饰方形勾连云纹和卷曲龙纹,盘内底边缘浮雕一盘旋蛇纹,身披鳞甲,头向盘心伸展,盘心高浮雕一“大”字符号图案。
该盘虽然身有锈斑,但纹饰精美,主题突出,立体感较强。盘内的蛇纹刻画细腻,灵动写实,集浮雕、线刻工艺于一体,在周围云、龙纹的烘托下,显得生机勃勃,在蛇首正前盘心的“大”字符号似鱼似燕。当盘中盛满水后,灵蛇重生,仿佛沉迷于水底嬉戏一条快速游动的“鱼”,又像欲腾空而起去追逐一只“飞燕”,使原本纹饰繁缛沉闷的铜盘陡然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
延伸
蛇纹又称蚕纹、蟠虺纹,因其大小及组合不同而称呼略有变化。蛇是中国古代寓意吉祥的纹样,源于原始某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古人视蛇为神明,能潜于深渊招致云雨,后来又成为十二生肖之一。
铜盘是商代至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以盘承接。小的盘匜盛水用以洗手洗脸,大的盘匜用以洗浴。
商代的盘无耳、圈足,早期纹饰简单素雅,中期开始出现写实的动物纹,如龟、鱼、虎、鸟等纹饰。西周至春秋的盘多有附耳,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战国时期盘多宽唇,无耳,圜底。盘除了圆形,还有长方形,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西周晚期“虢季子白盘”和故宫博物院藏春战之际“龟鱼蟠螭纹方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