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量力而行,从小事做起

老子告诉我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做任何事,先从小的事情开始,因为小事情耗费的精力小,动用的资源少,做起来难度也不大,可以提升成功的信心,也很容易取得成就感。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因为简单的事情不复杂,能够快速的入手,做出来的效果也显而易见。《易经》提示我们,做事不能贪大,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渐进,才能稳中有升。

一、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看什么?就是看小事,看本性,孩子很小的时候,释放的都是天性,没有任何遮遮掩掩,对于孩童而言,想笑就笑,想哭就苦,非常天真和淳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说看起来是小事,往往大事都是由小事演化而来的。长辈经常教导晚辈“小来偷针,大来偷金”,走入歧途都是从小事开始的,这些小的事情就是一种征兆,见一叶而知秋,一定要防微杜渐。

二、从错失良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态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不充分,有可能错失良机,有些人机会错过了懊恼不已,怨天尤人,不从自身找问题,这是一种幼稚病的表现,埋怨的结果是时间浪费了,人情得罪了。有些人机会错过了会自省反思,找出症结所在,不会沉浸在失去的忧虑中,也不会无所谓的对待,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为下一次把握住机会做好准备,经历多了,人也慢慢的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了。

三、从行为纠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格局

鬼谷子曾说过“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每个人对待小过错的认知是不同的,是遮遮掩掩,还是坦然面对;是相互推诿,还是共同承担;是嫁祸于人,还是反躬自省;是置之不理,还是及时纠正;是听之任之,还是引以为戒。过错再小也是错,事情再细也是事,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古代两国交战,因为丢失了一根钉子而丢掉了整个国家,往往小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大问题。

四、从无则加勉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境界

常言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旦弄清了错不在己,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急于撇清,一笑而过的人内心坦荡,是是非非那都是过去式,何必再花时间去纠结那早已过去了的事情,做好当下,面对未来才是最重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即可。急于撇清的人内心狭隘,深怕别人不明白,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事与自己无关,思想还停留在昨天,看似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实则没有一点包容心,毫无当担,气量之小显而易见。

五、从临危受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胆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做成功就名垂青史,做不好就身败名裂,大公无私的人会选择勇敢的挑起重担,患得患失的人会想法设法找借口做起缩头乌龟。鬼谷子曾说过“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关系到国家、集体、团队利益的事情,不论有多么困难,不论有多大风险,该出手时就出手,勇者无惧,仁者无敌,智者不惑,个人的荣誉是小事,凡事以大局为重。

六、从熟视无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信念

有些事一目了然,但在有的人眼里不分黑白;有些事一清二楚,但在有的人眼里真假难辨;有些事有目共睹,但在有的人眼里熟视无睹。这些揣着糊涂装明白的人暗中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操作,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在他们看来都是小事,不足为道,甚至包庇和纵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胡作非为,从家庭教育到国家治理,从个人素养到社会风气,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道德经》中指出“治大国如烹小鲜”,小事不为,何以为大事。

“图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做人做事都不要忽视了从小事着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没有从小事做起的经验积累,又怎么能有驾驭大事的高瞻远瞩呢。《易经》的小过卦给我们启示,不要好高骛远,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即使风光了一时,也风光不了一世;那些自不量力的人,老天让你飞得有多高,就会让你摔得有多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