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妇初中未毕业,陪读写出30万字小说和诗歌

40岁的马宜平是合肥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是一名陪读妈妈。因为母亲去世,也为打发12年陪读寂寞时光,只有初中毕业的马宜平在陪读之余,伏案读书写作,写了4本小说,两本诗歌集,近30万字。

“我是一粒公英;我有一个秘密;我不告诉你;妈妈说我可以飞。

妈妈说我的家不只是在巴尔干半岛;我的家还在小亚细亚、还在希腊、还在伯罗奔尼撒;还在创业者的头脑里,还在开拓者的双手里;有如马赛,有如拜占庭……”图为马宜平创作的诗歌。

上午11点多,在合肥紫蓬镇街道边的一间平房里,40岁的陪读妈妈马宜平忙着炒菜,还有十几分钟读高中的儿子就要放学回来吃饭。房间为里外两间,里面一间是儿子的卧室,外面一间是马宜平的卧室兼厨房。房间里堆满了书,除了儿子的备考资料,还有马宜平自己的文学书籍以及厚厚几摞笔记。

马宜平出生在肥西县的桃花镇的一个村子里,在家排行老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她初中还没有毕业就辍学了。

辍学后的马宜平选择离开家到外面打工,然后和普通女孩一样结婚生子。然而,2002年,一场意外车祸,夺走了马宜平母亲的生命。母亲离世后,马宜平一直耿耿于怀,生前没能多陪陪她。怀揣着对母亲的爱与愧疚,她决定动笔把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以此表达对她的纪念。图为马宜平保存的母亲的照片。

马宜平从读书时就有记笔记的习惯,虽然期间有过中断,但后来又接上继续写,房子里对着厚厚的几摞笔记本。然而,要从事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自己初中都没有毕业,更没有写作方面的经验,所以她就给自己下命令,每天必须坚持写两三千字,不给自己退缩的机会。

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无法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转化成文字;没有足够的词汇,自己的描述显得苍白无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十几年来,无论生活有多忙,马宜平都会抽出一些时间用来阅读和创作。

2006年,马宜平的婚姻出现波折。离婚后的马宜平,一边陪着儿子读书,一边挣钱养家。生活的艰辛,经常会让马宜平有些吃不消。然而,马宜平却觉得自己与儿子过的很快乐,而快乐的源泉就是阅读和创作。

“幸好,我生就一颗移动的心;我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我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我在哪里,力量就在哪里!月如钩、浅浅柔;妈妈松开了我的手;我在半岛的夜空里自由地飞;飞往远处的家。”图为马宜平买菜回来。

2015年开始,儿子读高中后,马宜平全身心地陪儿子读书,每天早晨起床给孩子做饭、然后上街买菜、洗衣做午饭,下午基本没有什么事情。这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写笔记和写作。图为马宜平和儿子用午饭。

在马宜平的卧室里,床非常小,小的只能容下她自己的一个身躯,尽管这样,床边还放着很多书,和儿子公用的写字桌上放着莎士比亚全集、泰戈尔诗集、鲁迅全集等,这些书都是马宜平日常最爱读的。

经过努力,马宜平用6万字完成了一部小说《须臾之间》,详细描述了母亲的一生。马宜平说,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一个人要活出她自己,虽然是几十年,但是我是把它在两年零七天的时间里面,讲述完了。除了小说,马宜平还喜欢创作诗歌,其中很多诗歌是献给自己的母亲。

马宜平说,尽管自己写作是从2002年开始,但那时感觉很吃力,期间断断续续,直到2015年开始,才正儿八经地去写作。十几年的坚持,马宜平共创作了4本小说,两本诗歌集,近30万字,如今创作和阅读已经是马宜平生活不可少的一部分。图为马宜平创作的诗歌和小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