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两帝一陵一世界: 乾陵游记

自驾沿312国道自北而南行进,不期而然就到了永泰公主墓。

点击加载图片

乾陵博物馆和永泰公主墓位于312国道路东,门前有宽敞的停车场。

点击加载图片

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女,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女,名仙蕙,字稚辉,嫁与武则天娘家侄子武承嗣之子武延基。永泰公主死于武周则天大足元年(701年),终年只有17岁。生前封为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户。

点击加载图片

乾陵博物馆就在永泰公主墓院内。

点击加载图片

中宗李显神龙元年(705年)复位,封李仙蕙为永泰公主。这年十一月武则天死。神龙二年(706年),永泰公主与武延基合葬于乾县北原,乾陵陪葬区。

点击加载图片

1960年到 1962年发掘了该陵墓,其结构是斜坡土洞砖室墓,由墓道、甫道、五个过洞、六个天井、八个小龛,便房、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墓全长87.5米,宽3.9米,深16.7米。墓外有唐代封土家,冢现高14米,见方56米,总面积6万余平方米。并有围墙以护。

点击加载图片

该墓曾经被盗,盗洞口上接第6天井,下接前甫道,中间发现直立人骨架,傍留一铁斧,淤泥中发现散失金玉饰品。此墓虽经盗劫,出土文物仍特殊多样,共达1354件之多。

点击加载图片

地宫墓道两侧有大量壁画。

点击加载图片

侍女图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院内有乾陵博物馆的武则天时代展,陈列大量墓葬出土文物。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远望永泰公主墓封土。

点击加载图片

有木阶梯通往墓顶。

点击加载图片

登高一望。

点击加载图片

乾陵博物馆门左有仿唐乾陵地宫。实际乾陵至今未开挖,所以此处仅为臆想所成。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后边设一卖场,省略不题。

点击加载图片

章怀太子墓距离永泰公主墓大约3公里,仍在312国道东侧,需驾车前往。道路和停车场都很好。

点击加载图片

章怀太子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二子,名李贤,字明允。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夏四月,原立的皇太子李弘死了,便立当时的雍王李贤为皇太子。

点击加载图片

武氏猜忌李贤,使人告发之,并在李贤马坊搜出皂甲数百领,说是太子谋反工具。皇帝高宗想护佑太子,武氏极力坚持严办,把李贤党羽皆诛杀,废李贤为庶人。唐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4年)三月,武氏命将军邱神绩去四川省巴州(今四川巴中县)检校李贤宅,逼李贤自杀,死时年31岁。中宗复位,给李贤昭雪封为章怀太子并于神龙二年(706年)七月,由巴州迁葬乾陵陪葬区。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年),将李贤之妻清河房氏,合葬于该墓。

点击加载图片

章怀太子墓,其结构形式为覆斗型封土冢,由墓道、过洞、天井、便房、雨道、前室、后室组成,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前后墓室略呈正方形,弯隆顶绘(天象图)。后室有石质棺椁1座,由33块大石板组成。墓曾被盗,但随葬品发掘亦不少,有陶俑、三彩等文物650多件,其中有立俑、伎乐俑、武士俑、文臣俑、三彩马、动物俑、镇墓兽、三彩骆驼,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在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形象。

点击加载图片

西壁图以6人组成,自南至北,第1人,体形高大,长脸、高鼻、深目、络腮胡须,头戴卷沿尖顶毡帽,身穿大翻领窄袖灰色长袍,内着红衬衣、腰束带,手持笛板,足登黑长靴;第2人,长脸、大眼、高髻、束发于后脑,圆领、窄袖长袍,额部、面颊、鼻梁、下颚均涂朱红;第3人,宽圆脸型、穿圆领、窄袖长黄袍,蓄短发于脑后,腰束带,带系短刀,拱手持笛,足登黑长靴。据(新唐书)推测,第1人可能是大食国使者,第2人可能是吐蕃使者,第3人可能是高昌国使者。总之,西壁《客仕图》可能是我国西方诸国之使者。《客仕图》,亦称《礼宾图》,宾主分明,惟妙惟肖,具有真实而浓郁的生活气息,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唐代壁画艺术的珍品。

点击加载图片

此外,还有驰名中外的《狩猎出行图》、《观鸟扑蝉图》等唐代名迹。这些《客仕图》、《狩猎图》、《扑蝉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我国和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懿德太子墓位于312国道西侧,相距甚远,需乘车前往。

点击加载图片

懿德太子墓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李重润的葬地。

墓主人李重润,19岁夭亡,是唐高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死于唐武周大足元年(701年),先葬洛阳,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封为懿德太子,迁葬于乾陵的陪葬区,地面存有封土冢和围墙,围墙南有石狮1对、石人2对(1件残留底座)、华表1对(已残)。地下所随葬文物,甚为丰富,虽曾被盗,但还出土文物1001余件

点击加载图片

懿德太子墓是乾陵陪葬陵墓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在陕西发掘的唐陵墓中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1971年至1972年发掘并对外开放。1994年封闭维修,1995年重新开放,是一座斜坡土洞砖室结构,由墓道、过洞(6个)、天井(7个)、小龛(8个),前甫道、后甫道、前墓室、后墓室组成,全长100.80米,宽3.90米,规模宏大。

点击加载图片

地宫入口

点击加载图片

辨识一下门两侧匾联:

立为皇太子未承皇位即遭戮;

生在帝王家既续帝柌又作囚。

给章怀太子李贤也很贴切。呜呼哀哉,悲乎惨乎!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地宫墓道两侧壁画及石撑线刻画400多平方米,特别有价值的是墓道两壁的(阙楼仪仗图),是唐代壁画中的一大发现,该图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衬托远山,四座殿虎式的建筑,耸立在4座高大的楼台上。阅楼后有组成的出城仪仗队,绘有人物一百九十余人,阵容庞大,这给人们提供了研究唐代建筑艺术的可贵资料。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永泰公主是李显的女儿,也就是武则天的孙女。她在私底下与亲戚议论武则天的男宠问题(张易之、张昌宗),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情。

点击加载图片

此事为武则天得知,她很生气,认为这些议论她的人不忠也不孝,有不臣之心,于是就把他们都杀了,其中包括懿德太子,正在怀孕期的永泰公主则惊恐而死。

点击加载图片

在此墓出土的文物中,有整批的三彩骑马俑群,在各种彩绘马中,有不少马面贴金,金光四射,让人眼花目眩,是唐墓中的珍品。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远眺墓冢封土,有阶梯通往墓顶。

点击加载图片

通墓顶的道路被封。

这里已经离此行主要目的地乾陵不远,驾车前往,双向两车道路上车很少,停车场宽大,自驾非常舒服。

点击加载图片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是唐十八陵中最西边的一座,因位于长安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得名,是唐代“因山为陵”的典型,也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唐代帝王陵墓

点击加载图片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1047.6米,呈圆锥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两峰,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

点击加载图片

据考证,乾陵陵园是仿唐长安城的模式而建的,气势雄伟壮观,有宫城、内城、外城之分。墓室位于宫城中心,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内城四面各有一门,按照四方星宿分别命名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

点击加载图片

陵墓所在的这座山叫梁山,它有三峰,陵墓位于海拔最高的北峰。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形似仰卧之美人的双乳,两峰中间为司马道。

点击加载图片

在古代,皇帝生前的专用道路叫御道,帝王死后,专为其修的道路称为神道,也叫司马道。

点击加载图片

从陵区南停车场至乾陵陵区大门,要走十二层数百级台阶。

点击加载图片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

点击加载图片

从朱雀门外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朱雀各1对,石马5对,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10对。4个门外各有石狮四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点击加载图片

武则天14岁被唐太宗选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

点击加载图片

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李弘,废次子李贤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两位天真烂漫的农家少女穿着仿古衣服玩乐,模仿女皇帝,全然不知女皇帝的不易!

点击加载图片

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现在我们在南门外看到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

点击加载图片

内城东西阙楼南侧,东面竖立着一块上面没有书写任何文字的石碑,这就是武则天为自己竖立的“无字碑”。武则天为何立这块“无字碑”呢?一千三百多年来,人们对此猜测种种,但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说法。

点击加载图片

一种观点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来夸耀自己,以示其功德高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的主要功绩有:打击豪门世族,发展科举制,广泛搜罗人才,知人善任,加强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关系,稳固和发展了贞观盛世,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功勋卓著,难以用文字表达。

点击加载图片

第二种观点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她自知罪孽深重,不能为自己书写碑文。她在执政时期任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实行恐怖政策,陷害了众多无辜之人,人为地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下滑态势,而在武则天当政时期,正处在经济发展最低迷时,这样的事实便是她死后不愿立碑文的最好的说明。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还失去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此外,她曾下令废除学校,大兴佛寺,虚耗国库。在生活上,武则天也极其荒淫腐朽。这些都是悖逆时代的潮流,是“历史的一次逆转”的表现。因此,她无颜为自己立传,只能用“无字碑”来敷衍搪塞。

点击加载图片

立无字碑的第三种说法,那就是武则天之所以立无字碑完全是因为佛教。武则天在晚年的时候是非常信佛的,而且她还修建了不少寺庙。佛教当中讲究的是四大皆空,人世间的对与错、功与过都可化为乌有,所以武则天才会留下无字碑,因为她觉得人世间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写太多的文字也没有什么意思。

点击加载图片

西侧的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唐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内城东西阙楼北侧有61尊石人像,是武则天为了纪念参加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而敕令刻制的。61尊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

点击加载图片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各地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

点击加载图片

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登皮靴,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至今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

点击加载图片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有:两帝一陵一世界,三山一景一美人的美称。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沿路向北可直登梁山,远眺关中平原和乾县县城。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山。

点击加载图片

比较可信的武则天画像是这样的。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