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冷清,是为了明天的繁华,非常时期摄影师吴芳镜头下的安徽(上)

2020年3月8日,安徽迎来令人激动的时刻,当日随着最后三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安徽境内医院患者实现清零。从2020年1月开始,一场疫情不期而至,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彻底打乱,至今,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经超过10万,作为一个摄影师,自然不能错过这个重大事件。从1月下旬开始,安徽独立摄影师吴芳也开始关注此次疫情。《钢铁之墙》——2月13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援鄂医疗队出发仪式上,137名医护人员站成人墙。

《雪天坚守》——1月26日,大雪纷飞,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境内国道上,工作人员在对进入境内的车辆司乘人员测量体温。

《无一疏漏》——1月26日,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高速出口,所有车辆接受体温检测。

《宝贝不怕,不打针》——1月26日,安徽六潜高速霍山出口,一位母亲在接受体温检测,她的孩子看到工作人员后吓得哭了起来,妈妈则安慰他不要怕,不是打针。

《宝贝和玩具》——1月27日,安徽省霍山县一小区,一个2岁的孩子在家中戴着口罩,不愿取下来,身边的小鸡卡通玩具也被她戴上口罩。疫情之下,男女老少戴口罩成为人们的共识。

《乡村劝返点》——1月29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农村,一个老人在入村的路口设立的检查点执勤,阻止外来车辆进村。

《非常时期的护工》——1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护工奋力推着两名患者去检查。特殊时期,医院的护工依然在忙碌。

《高速口守候》——1月31日,安徽合肥绕城高速出口设置疫情检测点,两名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等待入境车辆。当天,为了阻止疫情蔓延,安徽境内31条高速70多个入口临时关闭。

《出站口》——1月31日,安徽合肥火车站,工作人员对旅客检测体温。

《列车员》——2月9日,安徽合肥火车站站台,一名列车员在等候旅客上车。受疫情影响,合肥火车站旅客和往年同期相比,下降90%以上。

《井然有序》——1月31日,安徽合肥火车站出口,所有乘客排队接受体温检测。

《街头直播》——2月1日,安徽合肥芜湖路上,一小伙用两部手机在直播。疫情事情,很多自媒体也紧抓热点,成为疫情防控传播一个重要生力军。

《严防死守》——2月2日,安徽合肥探矿厂小区,因为发现确诊病例,整个小区被执行全封闭管理,小区居民不能外出。

《老实在家防感染,亲朋来了往外赶》——2月2日,安徽合肥探矿厂小区在发现确诊病例后,拉起了条幅。上面赫然写着“此小区已有确诊病例,所有居民严禁出入”字样,防控形势一目了然。

《归途》——1月31日,安徽合肥高铁南站,一个乘客前往候车大厅,当日整个高铁站客流稀少。

《情侣》——2月3日,安徽合肥固镇路某超市,一对年轻人在采购。2月6日,合肥发布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一户居民每两天派一人外出采购,涉及群众生活的超市、药店等继续营业。

《非常时期的门诊》——2月4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一个老人带着孩子候诊,整个候诊大厅里也是空荡荡的。疫情期间,为了防止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合肥各大医院都开通了网上门诊。

《昔日肠梗阻,今日空荡荡》——2月6日,安徽合肥北一环双向车道空荡荡的。一环路是合肥最拥堵的路段,但在此次疫情期间车流稀少,十分空旷。

《车站一角》——2月6日,安徽合肥火车站广场,一对外出的年轻人。时值春运时期的合肥火车站,因为这场疫情显得十分冷清。

《地下世界的防守》——2月6日,安徽合肥地铁1号线合肥火车站,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集合换班。疫情期间,合肥地铁所有车站都设置了体温监测点,并对运行时间进行调整,部分站点进行关闭。

《形单影孤》——2月18日,安徽合肥裕溪路高架上一辆轿车经过。疫情期间的管控,让整个城市变得冷清起来,与往昔的喧闹形成明显的对比,仿佛置身另外一个世界。

《小区入口》——2月6日,安徽合肥四里河路龙王小区,由居民组织的志愿者在防控疫情。龙王小区有3000多户居民,是合肥庐阳区最大的移民小区,为了应对疫情,有关部门将部分通道封锁,留下几个出口,加强防控。

《售票厅》——2月9日,合肥火车站售票大厅,一男子前往改签。春运期间,整个售票大厅空荡荡的,十分罕见。

《湖北加油》——2月9日,安徽合肥火车站站台,两名援鄂医疗队队员拖着硕大的行李箱,箱子里的纸尿裤和自带的方便面格外让人心疼。

《300人驰援武汉》——2月9日,安徽合肥火车站站台,援鄂医疗队队员排队登车前往武汉。当天,由30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三批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驰援武汉。

 《送英雄》——2月9日,安徽合肥火车站站台,两名工作人员举着牌子,送援鄂医疗队登车。、

《1号站台》——2月9日,安徽合肥火车站,一名旅客站在车门边朝外张望。2020年,原本预计30亿人次迁徙的春运,被一场疫情击得支离破碎。

《送别》——2月9日,合肥火车站站台,一群人在站台上挥手送别援鄂医疗队。

《 集中隔离点》——2月10日,位于合肥新站区的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几名医护人员在穿防护服。当天,6名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者被送往该院接受集中隔离。

《非常时期的消防员》——2月10日,位于合肥新站区的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外,三名消防人员在对被确立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的医院进行消防检查,防患于未然。

《消毒》——2月10日,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6楼,一位医生在对密切接触者隔离病房进行消毒。

《转移》——2月10日,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一对夫妻抵达接受集中隔离观察。

《与病毒打交道的人》——2月11日,安徽合肥高新区金域检测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消毒。疫情期间,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和数以千计的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样本打交道,相比医护人员更加危险,他们同样是“最美逆行者”。

《误入警戒线》——2月11日,安徽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家属突然进入隔离警戒线,被工作人员及时阻挡、劝离。

《等你归来》——2月13日,安徽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院内,137名援鄂医疗队队员乘坐大巴前往机场,大巴上的队员和同事挥手告别。

《出征》——2月13日,安徽合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广场,前往武汉驰援的137名医疗队队员参加出征仪式。

《泪别》——2月13日,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援鄂医疗队出发仪式现场,医疗队队员李阳林和6岁女儿含泪告别。当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安徽省组建274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派出13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接管1个重症病区的患者救治工作,该院南区骨科护士李阳林便是其中之一。

《90后小伙甘当90户保姆》——2月15日,安徽合肥新站区园上园小区公寓楼,90后小伙孙诚一人坐在大厅里刷手机。2月5日,该小区一对母子被确诊后,整栋楼被封闭,楼内90多户居民生活成了问题,为此,孙诚担起整栋楼的保姆,每天爬楼80余趟,为居民送生活用品。(吴芳 文/图)

摄影手记:

这是我第二次关注重大疫情,2003年SARS期间,我也曾经拍摄过当时的患者与社会状况,2004年的时候,也跟拍过SARS患者出院。然而今年的疫情防控与17年前的SARS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防控的措施变得更加严格了,二是民众的防控意识提高了不少。

也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使得我所拍到的画面与当年的SARS相比,也有着很多不同。除了关注疫情,还要关注疫情下是民众生活。“疫情要防控,生活要继续”,成为我这段时间关注的焦点。

SARS疫情那年,我来到合肥,至今已经在合肥生活了17年。然而春节后的合肥让整座城市变得陌生起来,空空的街道、紧闭的商场大门和封闭式管理的小区,整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就是空荡荡冷清清。

我对此次疫情的关注,是从大年三十开始的。当时,我在安徽大别山区,这里刚好与湖北交界,随着湖北形势越来越严峻,紧张的氛围也传到了那里。当地很快行动起来,在进城的道路上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往来车辆特别是武汉的车辆进行严格检查,有的地方甚至将道路阻断。这种紧张的氛围,让我觉得应该是有大事要发生,因此,当时我开始走访当地的医院和乡村。

正月初六,我开车回到合肥,沿途所见所闻还是让我感到惊诧。两个多小时后抵达合肥,发现形势比较严峻,就开始用相机记录合肥城市现况和各种防控措施。

因我经历过SARS,在此次拍摄防控疫情过程中,我的感触还是蛮深的。SARS疫情的时候,大家对疫情的了解远没有现在这么深入,信息也不如现在透明。哪个小区有SARS感染者,同小区的其他居民几乎是不知道的,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每一个病例增加,有关部门都会将其性别、年龄、感染过程公布出来,甚至将其所居住的小区都公布出来。正因为透明度高了,知晓身边人与事后,大家更会自觉主动地保护好自己。

在合肥,还有些小区在大门口悬挂了条幅,写着“本小区有确诊病例”,甚至把有几个疑似病例都写了,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大家一清二楚,可以提前做好预防,外人就不要再进这个小区了。

同时,每一个小区门口, 都有着很严的防控,小区居民每户每两天只能有一人出入小区从事日常采购,进出都需要凭借出入证。而在合肥周边的农村,所有道路入口也都有检查点,外人不准进村。

我也曾欣赏过国外摄影师拍摄的非洲埃博拉疫情的画面,那种情形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如今在中国,目之所及,让人感觉到生活在这样强大的国家,倍感幸福。虽然今年的这个疫情看起来很可怕,但却让我们充满着信心。

摄影师:吴芳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独立摄影师。原新安晚报、合肥晚报摄影部主任,曾任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盖蒂图片社特约摄影师。参加过全国两会、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南非、巴西、俄罗斯世界杯,缅甸果敢战乱等重大的新闻报道。作品曾经获全国影展奖项。新闻摄影作品曾获“金镜头”金奖、年度图片专题奖和国际新闻摄影“华赛”奖项。

曾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中国十佳杰出摄影记者,腾讯网评为全国杰出人文关怀摄影师,曾获中国“金镜头”年度杰出摄影记者和中国地市报十大杰出摄影记者,中国“今镜头”十佳摄影师。

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