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轩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荀子漫议十五独尊儒术,谁之儒?

作者:刘志轩

传统文化儒为大,

孔子之后分为八。

独尊儒术两千载,

可知所尊为谁家?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我感觉,我们许多人都还蒙在鼓里。正确答案究竟如何?且让历史事实说话。

孔子去世之后,儒学一分为八。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其中思孟学派(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和荀子学派(孙氏之儒)社会影响最大。

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他的弟子与再传弟子在秦汉时代活跃与政治与学术舞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荀子的学生李斯将老师的思想引入国家制度建设,通过与守旧儒士们的激烈辩论,完成了以集权制取代殷周分封制的制度性变革。但是,李斯违背荀子的治世理念,所行的治世方略不是“隆礼重法”,而是“严刑峻法”,造成民怨沸腾,使得大秦帝国短命而亡。

汉承秦制,依然实行集权下的郡县制。接受秦国的教训,多方探索如何使汉王朝长治久安。

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到汉代,墨家几近灭绝;法家理论使秦国短命,不足取;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和刑名之学,社会依旧混乱不断。长治久安的国策到哪里去找?从汉高祖刘邦到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历经七十余年的艰难选择,最后,汉武帝刘彻决计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被称为“礼制国家”。汉代的礼制从哪里来?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汉代的礼乐制度,他记载的汉代《礼书》和《乐书》,几乎全部抄的是荀子的《礼论》和《乐论》。

汉代实行“礼法并重“、”德主刑辅”的治世方略,这是荀子首创的治世理论。

董仲舒主张推动儒学经学化。《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儒家经典,已经被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儒学“六经”何处去寻?是荀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用生命将“六经”保存下来,在汉代社会口述传扬。荀子的学生浮丘伯、伏生、毛亨等都是汉代著名传经大儒(清代哲学家、史学家汪中在《荀卿子通论》中说:“自七十子之徒既没, 汉诸儒未兴,中更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

纵观汉代,从国家的体制,到治世方略、礼乐制度、儒学经典传播,诸多方面都是荀子的儒学在起主导作用。

董仲舒尊崇荀子,曾“作书美孙卿”(刘向《孙卿书录》序言:“至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他质疑孟子的性善论,说“人欲之为情,情非度制不节”(董仲舒对策三)。为了进一步阐释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提出的“礼法并重、德主刑辅”的治世方略,董仲舒提出一个“性三品”说。他将人性分为三种:一为“圣人之性”, 二为“斗筲之性”, 三为“中民之性”。(《春秋繁露·实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无比崇高,一般人先天不可能有,自然是君王和圣人的专利;“斗筲之性”无“善质”, 生来就“恶”,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惩治。“中民之性”是万民之性。他们“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教化”才能成善。董仲舒的“性三品”理论,回避了“性恶论”的锋芒,为君王行使“王者教化”构建了理论基础。

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董仲舒将孔子的“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和佛教、阴阳五行说融合一体,提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仲舒《春秋繁露》),为封建帝王执政的合法性构建了理论根据。

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改变了儒学的命运,提升了儒家的政治地位,使得儒学进入了社会制度,完成了荀子所希冀的让儒学从理想主义到指导社会实践的转换。尽管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吸取了阴阳五行和"黄老"等诸子百家思想,但是,荀子儒学是董仲舒新儒学理论的基础。而主张心性修养的思孟学派,则几乎被忽略。

所以,在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东汉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初史官李延寿的《北史》等颇有社会影响的著作里,凡谈及孔、孟、荀,都是先荀后孟。可见在汉唐时代的一千多年间,荀子的社会地位是超过孟子的。

实事求是地观察历史,汉代所尊崇的“儒“,既不是春秋时代孔子倡导的“克己复礼”之儒,也非战国中期孟子倡导的守善心、行仁政之儒,而是战国末期荀子对孔子儒学改造和提升之后的荀子之儒;汉代所奉行的“道”,既非春秋的孔子之道,也非战国中期的孟子之道,更非后来的“孔孟之道”,而是“孔荀之道”。汉代没有“孔孟之道” 与“孔荀之道“这两个概念。但汉代所尊崇的“儒道”, 实质上是“孔荀之道”。

西汉文学家、经学家刘向把在世间流传的荀子300多篇著作整理编选出32篇,刊印成为《孙卿新书》。称赞荀子“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乎王!”(《孙卿新书叙录》)唐代中叶的经学家杨倞,把刘向编定的《孙卿新书》改名为《荀子》刊印发行,称荀子为:“真名士之士,王者之师”(杨倞《荀子序》)。刘向和杨倞相距七百年,分别在汉代和唐代将荀子的著作刊印,并且极度赞扬。这不能仅仅看作是个人喜好,当看作是社会思潮的实证。

所以,总观秦汉唐的一千多年,荀子儒学、“孔荀之道”应该是儒学之主流。所以,汉代独尊儒术,所尊崇的儒术,正确答案应该是荀子儒学。荀子儒学是汉唐盛世的理论基础。

但是,历史的发展就像大海里的航船,航向随风云变换而变换,常常有出人意料的逆转。所以,上面的“正确”答案,也可以变为“错误”的答案。所为何来?且看下一篇。

(转自中国荀子网)

-----------------------------------

荀卿庠  >>>

1.《荀子》-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劝学篇  修身篇   不苟篇  荣辱篇

非相篇  仲尼篇   儒效篇  王制上

王制下  富国篇   王霸篇  君道篇

臣道篇  致士篇   议兵篇  强国篇

天论篇  正论篇   礼论篇  乐论篇

解蔽篇  正名篇   性恶篇  君子篇

成相篇  大略篇   宥坐篇  子道篇

法行篇  哀公篇   尧问篇

赋篇  非十二子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已经整理发布的中华姓氏拼音排序查询:

a  

b                

c                  

d          

f                  

g    芶  勾  句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萧  肖      

y        喻  谕  渝 云 陨 妘  芸  贠  员

                

z               俎(且)    中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