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注释(十二)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所谓平治天下,在于使国家安定。君长尊老敬长,民间就会兴起孝悌之风;君长赈抚孤弱,民众就不会违反这种做法。因此,君子有度人之道。上级或长辈的行为是我所厌恶的,则不可以用来指使下属或晚辈;下属或晚辈的行为是我所厌恶的,则不可以用来事奉上级或长辈。前者的行为是我所厌恶的,则不可以用来引导后者;后者的行为是我所厌恶的,则不可以用来依附于前者。在右面的人的行为是我所厌恶的,则不可以用来对待左面的人。在左面的人的行为是我所厌恶的,则不可以用来对待右面的人。这就是度人之道。《诗经》云:“乐此君子,民之父母。”人民所爱好的就爱好,人民所厌恶的就厌恶。这样可以称得上为民之父母。《诗经》云:“南山巍峨,山石险峻。师尹尊显,人民仰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不可以不谨慎。徇于偏私,则会导致身弑国亡之大辱。《诗经》云:“殷未丧失民心时,德能配天。宜以之为鉴,周奉此天命,诚为不易。”是说得民心则得国,失民心则失国。

注释

[1] 总论

孔颖达《礼记注疏》:“正义曰:自此以下至终篇,覆明上文“平天下在治其国”之事。但欲平天下,先须治国。治国事多,天下理广,非一义可了,故广而明之。言欲平天下,先须修身,然后及物,自近至远,自内至外。故初明“絜矩之道”,次明散财于人之事,次明用善人、远恶人。此皆治国、治天下之纲,故总而详说也。”

朱熹《大学章句》:“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皆推广‘絜矩’之意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而天下平矣。”

卫湜《礼记集说》:朱熹曰:“‘齐家’、‘治国’、‘平天下’,均为治人之事,而传于‘齐家’以审爱恶为言,于‘治国’以躬化导为说,于平天下则必以絜矩明之。若论其实,则‘齐家’者,岂无待于躬化导而参彼己?‘治国’者,亦安可不审爱恶而参彼己?况‘平天下’必自‘齐家’、‘治国’而来,则二者之用,固有不得遗者,但以其先后广狭而言,则三者之序,必如此而不可乱耳。”

[2]絜矩

郑玄《注》:“絜,犹结也,挈也。矩,法也。君子有挈法之道,谓当执而行之,动作不失之。絜矩之道,善持其所有,以恕于人耳。治国之要尽于此。”

朱熹《大学章句》:“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此乃求仁工夫,此处正要着力。若仁者,则是举而措之,不待絜矩,而自无不平者矣。’铢(董铢,字叔重,鄱阳人)曰:‘仁者,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待推矣。若絜矩,正恕者之事也。’”

卫湜《礼记集说》:建安真氏(德秀)曰:“絜,谓以带量物之小大,如今人之围木也。言我有此心,人亦有此心。在上之君子,当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如以矩而度物也。矩,制方之器,俗谓曲尺是也。《荀子》曰:‘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言矩虽止长五寸,然天下之为方器者,必以此焉。则以譬一心虽微,而推之以度人之心,虽千万人无不同者。”

龙泉叶氏(适)曰:“圣贤之学,自其内心之发,推之于外。修身齐家,撙节端序,各有伦等而不可乱者,皆为矩之地也。尧舜、禹汤、文武絜成矩以示天下,而天下从之。故凡天下之有未安者,必求于我,而我不以其所未至者病天下也。”“君子尽己而及人,因人而通己,交取互见,仰观俯察。在我欲其无憾,在彼欲其无怨。知天下之一理,彼我之一心,则规矩在我,而物之方圆者莫能踰;权量自我,而其自为轻重者无所惑。自致知格物以至于平天下,其必有出于是道。不出于是,则意有诚而非其意,心有正而非其心,施于天下国家者,且有不合矣。”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十二)“上章言‘恕’,此章言‘絜矩’,亦一理也。兴‘孝’,兴‘弟’,以致于‘不倍’,岂强之使然哉?先得我心之同然,机应响答,自有不言而化者。此心此理,焉可厚诬?是以君子体此心、推此理,而有‘絜矩’之道也。执矩而度,可使四下均平。举斯加彼,所恶勿施,此恕之事,天下所以平也。‘上下’、‘前后’、‘左右’,无一不然,方尽得此道。”

宋·家铉翁《则堂集·直斋记》(卷二):“《大学》所谓‘絜矩’,即《坤》六二‘敬以直内’之所推也。知夫子敬以直内之意,即知《大学》‘絜矩’之方,所以合乎义也。知《大易》之直方,即知《大学》之‘絜矩’。主敬直内,守义方外,相须以成也。知敬义相须,即知直方所以为大也。”

元·刘因《四书集义精要》:“学者不合误认‘老老’、‘长长’为‘絜矩’。”

[3] “所恶于上”至“毋以交于右”句。

孔颖达《礼记注疏》:“譬诸侯有天子在于上,有不善之事加己,己恶之,则不可回持此恶事,使己下者为之也。臣下不善事己,己所有恶,则己不可持此恶事,回以事己之君上也。‘前’,谓在己之前,不以善事施己,己所憎恶,则无以持此恶事施于后人也。‘后’,谓在己之后,不以善事施己,己则无以恶事施于前行之人也。‘左右’,谓与己平敌,或在己右,或在己左,以恶加己,己所憎恶,则无以此恶事施于左人。举此一隅,余可知也。能持其所有,以待于人,恕己接物,即‘絜矩之道’也。”

元·许衡《鲁斋遗书·大学直解》(卷四):“恶,是憎恶不欲如此的意思。曾子覆解‘絜矩’二字的意思,说假如不欲在上的人以无礼使我,便以我的心度量在下的人,知他的心与我一般也,不敢以此无礼使他。如不欲在下的人不忠于我,便以我的心度量在上的人,知他的心与我一般也,不敢以此不忠事他。前,是‘先’字的意思。如不欲前面的人以不善待我,便以我的心度量后面的人也,不敢以此不善先加于他。如不欲后面的人以不善待我,便以我的心度量前面的人也,不敢以此不善及于他。曾子说如不欲右边的人以不善加于我,便以我的心度量左边的人也,不敢以此不善交于他。如不欲左边的人以不善加于我,便以我的心度量右边的人也,不敢以此不善交于他。”

明·赵南星《学庸正说·大学正说》(卷上):“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人之所恶者不异乎己,则不敢以己之所恶者施之于人。如在上之使于我者,或我所恶也,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不敢以我所恶者使下。在下之事于我者,或我所恶也,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不敢以我所恶者事上。或所恶于前,人之先于我者如是,则必以此度在后之心,而不敢以所恶者先后。所恶于后,人之从于我者如是,则必以此度在前者之心,而不敢以所恶者从前。又如在右者,或以我所恶者而加于我,则必以此度在左者之心,而毋以交于左。在左者,或以我所恶者而加于我,则必以此度在右者之心,而毋以交于右。夫上下四旁,人虽至众,而因心推己之中,即尽均调剂量之法,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之谓絜矩之道也。君子非此,何以平天下哉?”

[4] 乐只君子

《诗·小雅·南山有台》篇。《序》曰:“《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孔颖达《毛诗注疏》:“美成王之诗也。人君以礼乐乐是有德之君子,置之于位而尊用之。”郑玄《笺》:“只,之,是也。”

[5]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诗·小雅·节南山》篇。孔颖达《毛诗注疏》:“尹氏为太师既显盛,处位尊贵,故下民俱仰汝而瞻之。汝既为天下所瞻,宜当行德以副之。今天下见汝之所为,皆忧心如被火之燔灼然,畏汝之威,不敢相戏而谈语,是失於具瞻矣。又天下诸侯之国日相侵伐,其国巳尽绝灭矣,汝何用为职而不监察之?国见绝灭,罪汝之由也。”

[6]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诗·大雅·文王》篇。《序》曰:“文王受命作周也。” 孔颖达《毛诗注疏》:“正义曰:以失众而卒亡天下者,纣也。经云‘未丧’,故知帝乙以前,其间虽行有善恶,不丧众心,故能配天。以王者为配,在位不失,则能配之,故《酒诰》云:‘自成汤至於帝乙,罔不成王畏相。’举未亡以驳亡者耳。其实以前非无恶者,故《无逸》说殷之三宗之后云:‘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是有恶者矣。以殷为镜,知存亡。言天下之大命不可改易者,谓天意善者与之,恶者去之。此命一定,终不变改也。”

解读

“絜矩”之义,本篇释作“度人”,即以己心度人心,知人之所恶者不异乎己,则不敢以己之所恶者施之于人。清·毛奇龄《四书賸言》(卷一):“《大学》以‘格物’始,以‘絜矩’终。格物,则量度本末。絜矩,则量度人己。故《广韵》曰:‘格,量度也。’《汉书》曰:‘度长絜大。’絜,亦度也。如此则前后一贯矣。”“格物”之辨见前文注释。“絜”字,作“度”解始自北宋范祖禹,朱熹从之。矩,制方之器,即曲尺。执矩而度,可使四下均平。举斯加彼,所恶勿施,此恕之事,天下所以平也。

《礼记注疏》对“絜矩”的解释也说得通,故亦收录于注释中。《朱子语类》:“作‘结’字解,亦自得。盖荀子《庄子注》云:‘围束也。’是将一物围束以为之则也。”

“所恶于上”“毋以交于右”句,是指“我”之上下四方。《朱子语类》:“此是两人,须把三人看,便见”,“‘所恶于上,无以使下’,及‘左右’、‘前后’,常指三处。‘上’是一人,‘下’是一人,我居其中。故解云:‘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我亦不以无礼使其下。’其下五节,意皆类此。先生曰:‘见曾子之传发明恕字,上下四旁,无不该也。’”

(0)

相关推荐

  • 小弁

    小弁 <诗经欣赏>-小雅 ‧小旻之什·<小弁> (峻岫) 这是一首遭到谗言构陷被放逐,感觉无比忧伤的诗歌. 弁彼鸒斯,归飞提提.民莫不穀,我独于罹.何辜于天?我罪伊何?心之忧矣 ...

  • 国学经典著作《荀子》全文·注释·译文 (非十二子篇)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非十二子[原文]假[1] ...

  • 大学语文第十版 第十二单元

    第十二单元·诗意人生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赤壁赋(宋·苏轼) 闲情记趣(清·沈复)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 启功二三事(黄苗子) 我的自白(钱谷融) 学文例话(四) ...

  • 大学岁月(三十二)

    大学岁月(三十二)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李亚兰的母亲说:"你知道你们将来毕业分配的政策吗?"李亚兰说:"不知道,还有两个学期呢 ...

  • 大学岁月(二十九)

    大学岁月(二十九)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玉洁在汽车保养厂上班也已经半年了,初步适应了工厂的劳动和环境,也初步掌握了磨床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因为有文化,后来 ...

  • 大学岁月(二十八)

    大学岁月(二十八)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教育部早就从全国各个高校了解到了部分老三届同学面临的这个实际困难和严重问题,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 ...

  • 大学岁月(二十六)

    大学岁月(二十六)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薛松和刘宏急忙跑到系主任办公室,陈书记.张主任和韩梅都在那里,校学生会主席丁伟也在那里,丁伟和他们都是同班同学.见他 ...

  • 大学岁月(二十五)

    大学岁月(二十五)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玉洁来信告诉薛松的消息,确实是令全家都十分高兴的事情.延城地区革委会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要求延城文教卫生系 ...

  • 大学岁月(二十四)

    大学岁月(二十四)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我亲眼看到韩梅和洪岩两人在大街上肩并肩地走在一起的."李亚兰神秘地对陈军山说."在什 ...

  • 大学岁月(二十二)

    大学岁月(二十二)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洪岩第一次走进韩梅的办公室,喊了一声:"韩老师,你好!有事吗?"   韩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