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小街凡人之一:王良宇麻辣鸡

作者:笑谈

我的家乡在传说中的古夜朗国,那里是奢香夫人的故乡。那条小街背靠高家山,面向流沙岩,仰望轿子顶。几条小河在她身边汇合缓缓流过,绿荫环挠,群峰交错。那条小街有巷有院,坡坡坎坎,拐拐弯弯。那条小街,被上桥下桥而截,划分为八段,长不足千米,那最宽处赶场坝挨巴三丈,最窄地屋檐棚起能遮偏东雨,人口不过几千人而已。这就是鸡鸣三省,川、滇、黔交界,老、少、边、山、穷,座落在赤水河畔的四川古蔺上世记五十年代真实的记忆。
     1955年,父亲从四川宜宾师范毕业,告别挺着大肚子的母亲。豪情满满,与几十名同学从宜宾乘车到叙永进入古蔺地界。不通班车步行,从箭竹坪到古蔺胜蔺街足足走了一整天两头黑。很多同学脚上打满了血泡。父亲一头扎进古蔺,一心扑入教育不能自拔。几月后我呱呱落地,父亲都没有顾上回家探望。寒暑假期父亲不是参加学习就是深入村社,很难回家与妻儿团圆。两年后我有了弟弟,父亲、母亲一人带一个。母亲带着弟弟在宜宾。我由父亲带,留在了古蔺。父亲把我送到县机关托儿所。(现城关二幼)几年后母亲调托儿所工作。我在这里渡过了童年,少年直至上山下乡,入伍参军。近20年光阴在这里,耳闻目睹身边的凡人锁事,亲身感受小街独有的民俗风'情,炼就了向上的基因,夯实了坚韧的性格。怪乎当兵走时班主任老师对我说:入党来封信,提干来封信。虽然  ,故乡记忆可圈可点,不泛高,大,上。但真正让吾难以忘却,记忆忧新的却是那么几位小街凡人。

小街凡人之一:王良宇麻辣鸡

1962年,我在古蔺城关二小念二年级。因一年级是在大村区东新乡村小念的,我的口音有着浓浓的乡村味。有那么几个调皮娃儿常围着我学舌、叽笑,有那么几个同学显我土。烦恼的我很孤 独。唯有王同学不嫌弃我,经常伙起我玩耍。他家紧挨着我家,出托IL所大门右拐,几步路就到。这里是小街颇具盛名的赶场坝。这里居住着众多社会底层。補鞋洗衣的,挑粮担水的,摆摊的,开店的,卖油盐柴米针头线脑的,磨剪刀菜刀的,撬猪儿阉割鸡的,敲麻糖爆苞谷泡儿的。俨然一幅宋清明上河图画卷。王同学他老爸王良宇以卤制、贩卖麻辣鸡为业。上午在家宰杀活公鸡,卤制麻辣鸡。下午端出来卖。在赶场坝家门口摆上一张四方桌,放上一口大锡盆,里面盛着切成块伴上麻辣油的麻辣鸡。麻辣鸡论块卖,一块7分钱,一根鸡脚杆IL卖二分钱。不一会功夫,麻辣鸡就卖光了。王良宇麻辣鸡不摆了。王良宇麻辣鸡与聂墩墩麻辣鸡齐名。一个在上街大巷子,一个在下街赶场坝。王良宇麻辣鸡选材严苛,用料精细,制作讲究,火候'把握更是拿手绝技。一锅陈年老卤水几十年了,被叫着"胜参汤〃。卤出的鸡金灿灿,油浸浸,肥墩墩,皮脆肉嫩,味道好极了。麻辣鸡可单吃,也可用蘸水蘸着吃。麻辣鸡蘸水更是一绝。用上等花椒,辣椒,芝麻,清油等按一定比例配制。那麻,辣,鲜,香,通过味觉,存入丹田,全身通畅。
  我常在王同学家里玩耍,与王良宇叔叔混得熟了。每每进了王叔叔家门,那麻辣鸡的香味直往鼻孔儿钻,馋得我留口水。王叔叔眼见着一个7岁孩童眼巴巴地叮着麻辣鸡,忍不住递我一根鸡脚杆儿。不晓得啃了王叔叔多少根鸡脚杆儿。久了不好意思,缠着母亲要了一角钱,付给王良宇叔叔。叔叔不要钱,很生气。我把钱扔下,转身就跑。
    好久好久没有去王同学家玩耍了。一日,王同学拽着我:我爸找你,走,我家克。王良宇叔叔个子高高的,肩膀宽宽的,鼻孑挺挺的,眉毛青青的,眼晴大大的,一脸光光的。他语重心长:你是好孩子,学习好,要多帮助同学一起进步。说着话拉开抽柜拿出几册年环画:《雷锋的故事》《宝葫芦的密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送给你。这几本书我想了好久好久。班里张同学有,我一直爬着他看,常常是半残不落看不全,多次向他借想带回家看都未能如愿。今天,我终于得到了雷锋的故事这几本书,一定是王同学告诉王叔叔的。我战战兢兢,伸出一双污黑的小手,又忙着缩回来,在身上反复用力擦搡。
   我接过书把它轻轻的贴在脸上,紧紧抱在怀里。王同学说:我老爸买了两套,一人一套。这是用你付的吭鸡脚杆儿的一角钱买的。我直哼哼:哄鬼!王同学吐真言:补点儿差价,不就半只麻辣鸡。雷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几册书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在我们那个没有碰碰车,缺少玩具、游乐的年代,空闲了,生气了,无聊了,遇到困难了,我都翻开这几册连环画,总能带来好心情。我非常爱惜这几册连环画,用牛皮纸将连环画封面包着,细心存放。1985年,我从野战部队调回古蔺武装部。1987年老婆考入成都科分院脱产读书上大学。我一边工作,一边写稿,还带着5岁的女IL,忙得不也乐乎。一曰,女儿生气哄不好,我万般无奈突发奇想:翻箱开锁找出雷锋的故事这几册连环画。女lL爱不释手,对这几册连环画十分喜欢,常常翻看。每每睡觉时都要给老爸摆雷锋,王保,孙悟空。如今,女儿已就职于中央财经大学,我退休在北京带外孙。我想:春节回泸州,把雷锋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几册连环画,带到北京,给小外孙女儿看。但愿她喜欢。

相关链接:作者介绍:谈笑,原名刘元华,系泸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故乡记忆》

(0)

相关推荐

  • 古蔺东新的醉美秋光

    醉美秋光 作者 晏云波 01       刘公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因<秋词>这千古绝唱,让我无比的崇拜这位大诗人. ...

  • 古蔺的上街和下街,才有我的乡愁

    窄窄小街,一地乡愁 文/军玲 聊到古蔺这座小县域,曾有人理直气壮地对我说:"别给我说东区西区,我只知道上街下街!",现如今的你是不是顿觉无语,无法把天聊下去了呢? 上街下街,是曾经 ...

  • 古蔺籍红军烈士王明清

    古蔺籍红军烈士王明清 胡良伟 王明清(1919-1944),古蔺原印盒乡(今属石屏乡)王家山人.1919年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祥昌早逝.家有兄弟二人,长兄王明乾生于1917年(已抱养过继),还有 ...

  • 古蔺龙溪王氏二世祖王应现祖墓围栏诗(二首)

    作者:初旭 一 乌蒙深处雨连绵,游子他乡忆祖先. 湖广填川移民日,披星赶月泪西行. 勤耕苦读唯根本,父慈子孝振家声. 承先启后展宏愿,兴邦立业谱新篇. 二 一山飞峙大江边,万木葱茏绿绵延. 湖光倒影碧 ...

  • 古蔺总商会成都商会王永杰一行到成都蜀道易等考察调研

    会长王永杰一行考察调研成都蜀道易有限公司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3月14日上午,古蔺县总商会成都商会会长王永杰等商会负责人一行,分别深入由古蔺人创办的成都蜀道易工程材料公司和成都路源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 泸州:原古蔺丹桂乡乡长王延道病逝 村民自发前往悼念

    王延道在任时作乡政府工作报告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 原古蔺县丹桂乡人民政府乡长,岩湾乡人民政府乡长王延道因病,经过多方医治无效病逝,享年66岁. 王延道生前留影 王延 ...

  • 「古蔺吃货的春天」老王的“向儿葵”

    老王的"向儿葵" --吃货的"春天"之一 陈大刚 退回去五十来年,古蔺县城沿河有数十棵大黄桷树,环城公路边都是田土人家,竹林果木,桃李杏梨,枇杷红枣,应有尽有. ...

  • 古蔺王堂寨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古墓

    古蔺王堂寨保存一座完好的清代古墓 罗树 金兰街道王堂村的王堂寨,这里远离县城喧嚣,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殊不知,这个静静的小山村,自清代来居住田姓大户人家,五.六代人的兴盛让这个山村繁荣数百年. 据& ...

  • 《古蔺王正道中医验方选编》序

    <古蔺王正道中医验方选编>序 川黔交界的四川古蔺县龙厂沟,隶属丹桂镇金龙村,这条普通的山沟里,村民大都从湖广迁徙而来,以王姓居多.自明清以来,这里文脉不断,中医源远流长,本书作者王正道就是 ...

  • 古蔺老地下党员王德方:自制草鞋交党费

     自制草鞋交党费  赤诚忠心跟党走 --老地下党员王德方 王德方口述   李梅整理 1950年前夕,古蔺还处于白色恐怖中,国民党残余分子和土匪勾结,对共产党进行大肆屠杀,人民群众生活又陷入了黑暗.这时 ...

  • 胡良伟《古蔺民间俗语》连载1

    (俚语惯用语谚语) 俗语,也称熟语,是古蔺民间流传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包括口头常用的俚语.谚语及惯用语等.俗语是一种古老悠久的民族记忆,它融汇各方面的知识,反映了民众的丰富智慧和生活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