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双十一的购物欲?

适合读硕/博研究生初级科研/研发人员,想深造的本科生

更多详情请见👇

如何只用10个小时,就掌握学术生涯的所有科研核心技能?

全文共计3880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小时候家里不让买什么东西,但我们心里依然很想买,长大后、有钱了,都会去买,就像弥补那时候的遗憾一样。

我小时候很喜欢一套冒险故事书,杂七杂八地买了挺多本。但后来这套故事书出了个精装版,还赠送专属海报、作者签名的那种,比平装的贵很多。

我就特别想买,我感觉只有这样,才有铁杆读者的范儿。

我妈就不肯给我买,因为觉得我已经有很多本了,本质上跟精装没啥区别啊。她就跟我说:“买来干嘛?拿来供着啊?不要浪费这个钱了。”

那个时候我是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就没缠着我妈买。但其实我心里没有接受我妈的说法,我依然特别特别想买,在书店看到拿着一套书去付费的人真的快羡慕哭了。

我就偷偷攒零花钱,攒了好久,才终于把这套书买下来。买完之后都有点不敢带回家去,怕老妈说我浪费钱。

后来跟朋友聊起那次经历,发现好多人都有类似的情况:哪怕后来的他们,已经不需要那种东西了,可就像是出于补偿心理,就一定要给自己买到。

爸妈越不允许,他们就越想要。

普普通通的东西,在时间的加持下,就蒙上了一层特殊的面纱,成了白月光,成了朱砂痣,成了心心念念的渴望。

我也从这些事情中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很多时候我们产生的物欲,不是实时产生的。而是以前因为种种原因被压抑住了的物欲,在某个时候,突然冲破封印,让人措手不及。

那种实时产生的物欲比较容易消弭,你转移了注意力,可能就忘记了。可如果是你很久以前就记住想要的东西,或早或晚,我们都会为这份“想要”买单。

当然,东西到手之后,我们可能已经不需要了,觉得它没想象中那么好、那么重要。但在买买买之前,它的美好总是能让我们战胜自己的理智。

报复性消费

究竟在报复什么

现在有个词叫做“报复性消费”,我觉得真的能很精准地形容很多人的消费情况。(好不容易还完618欠的债,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双11...)

其实我发现,现在挺多人都知道攒钱的重要性,很希望能够理性消费。所以他们开始压抑自己的欲望,但欲望没有消失,它很可能反弹。

报复性消费,就是来自这份欲望的报复。忍得越久,忍得越辛苦,那么这份报复来得也越发来势汹汹。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忍不住了”导致欲望反弹。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减肥。

很多人节食减肥期间,各种自虐,一餐只吃水果或是蔬菜沙拉,十分克制。可是他们的食欲没有变小,心里对高糖高盐的高热量食物哗啦啦流口水。

等到他们实在忍不住了,原本的食欲就冲出来了。原本一顿只能吃一碗,现在一顿能吃两碗。原本就吃正常的饭菜,可是节食期间憋得太辛苦,所以忍不住去吃大餐犒劳自己:火锅烤肉炸鸡蛋糕通通安排上。

或许节食期间减肥确实有点效果,但一旦忍不住,体重就会疯狂反弹。仔细一算,根本没用。这就是很多人节食减肥效果不大的原因。

面对物欲,我们可能忍几天,忍一个月,忍几年,但真的很难忍一辈子。

看到别人的享受,再对比一下自己苦行僧一样的日子,心里能不平衡吗?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有条件了”导致欲望反弹。

有个朋友以前家庭条件不好。

她小时候看到别的女孩子玩洋娃娃特别羡慕,就希望自己也有一个。

她妈妈就说:“浪费这个钱干什么?买来又没用!咱们家里穷,不要老是跟别人比,你要懂事一点。”

她挺懂事,后来没有提过这件事,但是她依旧打心眼里羡慕那些拥有各种娃娃的小朋友。

后来她自己赚钱了,就开始收集各种娃娃,房间里满满的都是。她其实不怎么玩,但是出于“就是要有”的那种心理,让她还在不停地买。

她知道自己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没有玩具的小姑娘了,但曾经的缺失留下了遗憾,留下了欲望的种子,只有不停地买,才能填充欲望的空隙。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就像上一辈以前吃不饱肚子,条件好了就老喜欢吃撑,因为他们饿怕了,他们需要这种过度补偿的方式弥补自己。

报复性消费,因为是被压抑的欲望试图报复我们,所以它往往是不理智的。它很可能导致浪费更多的钱,买我们不需要,或超出我们需要的东西。

我是如何降服

我的物欲的

我们的物欲是怎样消失的?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得忍耐,得克制

但事实上,这真的不是什么好方法。

你可能忍一个月,忍一年,甚至忍十几年,但物欲不会消失。它只是被压缩在了一个角落,可是在某个瞬间,就可能完成触底反弹,让你所有的克制都功亏一篑。

那些靠忍耐来克制自己的物欲的人,过得非常辛苦,因为他们的内心是煎熬的:我特别特别想买!

他们无时不刻不是在跟自己的购买欲、消费欲、享受欲做斗争。

而当这股物欲释放,他们心里其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勉强自己了。他们会发现,享受物欲的人生才是多姿多彩的,既然这样,人生苦短,我为什么还要虐待自己?

可能下次他们还会再发起“克制物欲”的挑战,但是能坚持的时长,往往越来越短。

当忍耐成了受苦,物欲成了享受,那么受苦之后的享受,不是更加带有蛊惑人心的力量吗?

现在网上也有挺多这样的论调:消费主义不好?买买买你不开心吗?物欲是在过得更好,为什么一定要苦巴巴地压抑自己?

不能说他们是错的,也不是他们想要鼓吹消费主义,而是因为他们就是这么觉得的。

按照这种方式理解克制物欲,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也在逐渐跟他们靠近。

我觉得,物欲的消失,只能靠平衡和转移:用一件更重要的东西,打败我对现在这件东西的渴望;用一种更重要的追求,转移我对物欲的重视。

以前我花钱也没啥规划,虽然不敢负债,但也是月光族的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花得大手大脚,也花得开开心心。

当我意识到我该攒钱的时候,一开始也有点困难。因为花钱的口子早就开在那里了,省这里不舒服,省那里也不舒服。

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先做一个规划表。

就是先明确我为什么要省钱。我要知道这些省下来的钱是用来干什么的,比如这笔钱用来添置家具,那笔钱是孩子的教育基金。

这么一想,有些东西相较于我的规划和目的来说就不值一提了。这个名牌包包可以不用买,那件衣服有平替……

买买买当然还是很爽的,但是还有更能给我带来爽感的事情。

看着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当然心情舒畅,可是想想这个时间用来工作也能做不少事情了,就赶紧把节奏调整到正事上。

慢慢地,我就发现自己的消费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对待买买买,心态就渐渐放平了。

通过平衡和转移自己的欲望,我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物欲了。

所以,如果你跟以前的我一样,觉得物欲很难降下来,老想买买买,很难忍耐和克制的话,建议你也用用我的方法:平衡转移法

攒钱不是目的,攒钱是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那对现在的你来说,这个真正的刀刃是什么呢?

找到自己的刀刃,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考虑自己可以用哪一部分的钱来填充这部分目标。因为有重要和不重要的区别,所以就有了取舍。

因为比起物欲享受,还有更需要做的事情,做好那件事可以反馈更多的成就感,所以沉迷物欲享受的心也就慢慢淡了。

包括在孩子的金钱教育上,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家庭存在问题。

当孩子羡慕别的小伙伴有更好、更贵的东西,表达想要的时候,家长总会说:没啥好羡慕的/那个一点都不好/你要懂事一点/我们家穷,买不起……

家长试图通过欺骗或是让孩子忍耐的方式,打消孩子的物欲。

但物欲这种东西,大人自己都没法战胜,更别说孩子自己了。这些理由没法说服孩子,反而会让他们存在一个根深蒂固:这是我得不到的东西。

等到他们有能力有条件,这个欲望就会复苏。

还不如告诉他们,你有一个零花钱额度,你可以买这个,也可以用来买更重要的东西,你可以自己取舍。

物欲如水,宜疏不宜堵。越堵,你越容易崩溃;越疏,才会心念通达。

物欲始终存在,我没能做到把它彻底消灭,我只是给我的生活排了序。我建议你也可以这样做,看看它在你的生活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你是否有过忍耐物欲却失败的经历?你是靠什么战胜自己的物欲的?一起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吧~

还有这些关于“金钱”的文章,你或许感兴趣:

★ 碎碎念 | 双十一过后我退了6个包裹,你们呢?

★ 我们的教育中缺失了两门人生必修课:痛苦教育和金钱教育

★ 生活管理 | 不要让“金钱”影响你的自信!来聊聊我的消费观

★ 碎碎念 | 你不一定要物质,但一定要现实

★ 婚后好好谈钱,才能不伤感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