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一年: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
全文共计4185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今年是魔幻的一年。
直到现在,有些地方的疫情控制住了,有些地方的疫情却还在蔓延。
包括澳大利亚,前两天又出现了确诊病例的反弹。
本来还琢磨着等天气好带着爸妈和孩子去墨尔本的大洋路自驾,没想到在群里看到个视频,漫天的无人机用不同语言对着公房广播,大致内容就是“请别出门,否则将被罚款或监禁”,有种末世的即视感。
说实话,这种全员禁闭完全不能出门,由政府部门送菜送饭,在西方国家还是第一次。
⬆上图就是墨尔本被封的公屋,9栋大楼,涉及3000多住户。住户基本都是吃福利,住政府廉价房屋的人群。
很多人的人生都在这一年出现了转折,这场疫情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和我的家人的生活方式。
它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哪怕是在国内一些疫情稳定的地方,其经济、个人生活、观念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人们将这个阶段称为“后疫情时代”,我觉得这个词很贴切。
我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生活才会回到正轨。
像以前,别看中国和澳洲隔得远,飞机一个来回也就是晚上睡一觉的时间,很方便。可是现在交通被阻断,就真的有了一种距离感。
比如我爸妈他们在澳洲已经待了很长时间,其实很早就想回去看看奶奶和姥姥,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回国的日子遥遥无期。
而且回去了,恐怕短时间之内也不能出来了。他们就是想要帮我照顾一下孩子也力不从心。
而因为疫情,我这边也多了很多相关的咨询,有找工作焦虑的,有留学迷茫的……
大家遇到的问题,要么是走得好好的路,突然多出了一个分岔口;要么是本来可以畅通无阻的前方,突然被堵死了。
比如有人放弃了考研的机会,准备出国了,也顺利拿到了offer。
可国外大学突然通知今年9月份全部在国内上网课,下学期待定。
于是很多学生就困惑了,交几万块上网课值不值得?
可不上的话,接下来的时间要做什么?
未来规划完全是按照出国准备的,现在突然迷茫了。
对于这些情况,大部分我都只能给一些关于利弊的建议,但是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这个最终决定权仍然在每个人的手上。
因为每个人烦恼的根源不同,他们的期待值和人生规划都是不一样的,所有来自别人的建议都只有一个参考作用。
不过关于如何度过这个不寻常的时期,有三种能力可以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在做选择的时候更坚定、承受压力的时候更坚韧、面对剧变更有适应性。
压力
是击垮了你,还是成就了你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抗压能力。
疫情的一个重要催化作用就是加剧了矛盾,挤压了生存空间,将本来可以慢慢考虑的问题变成了必选题。
所以大家觉得喘不过气来了,感觉到了焦虑和迷茫。
被这些情绪充斥着,很难打起精神做好事情,也很难做出正确和理性的选择。
当压力施加在我们身上时,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该怎么办”,特别希望能够马上找出一个万全之法。
可是我建议在这种时候,不要想着马上要一个答案,而是先分析利弊,分析困难和应对措施,进行可能性模拟,在冷静的情绪下做出决定。
就像之前就有人问过我,她拿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但是目前国外这种情况,还适合去吗?签证该怎么办?安全怎么办?
放弃这个offer,明年或是疫情彻底结束,她不确定还能再拿到。这会不会太可惜了?这段时间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拿到offer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她感觉自己变得更头痛了。
我很理解她的困扰,也尽可能给她分析现状。
从目前国外的疫情形式来看,起码会持续一两年。
如果去,她是否能做好防护措施,该准备些什么,最坏的可能性是什么,能否承受后果;如果不去,是该选择gap year还是留在国内大学深造,是否有相应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和生活目标作出选择。
压力肯定还会继续存在,最重要的是,别让压力只能激起你的负面情绪,试试看在压力下继续好好学习、工作和生活。
其实不管是做哪个选择,我们都是可以有事情做的,这些事情都可以成为你的经历乃至资历。
只有沉溺在负面情绪中,才是真正浪费时间。
适者生存
是永恒的规律
其次我们来谈谈适应能力。
如果变化是注定的,如果旧的方法、技能无法让你在变化中如鱼得水,那也没必要抱着必然被淘汰的东西跟时代共沉沦。
咱们普通小老百姓想让世界围着自己转,好像也不太现实。
学会转身,学着去适应。
在这个时期,很多行业撑不住,倒下了。可是这也催生出了很多行业。大部分需求还在那里,只是你需要去换一种形式去满足。
举个例子,教育这个刚需一直存在。
我有个朋友,毕业后没进编制,而是抓住了校外培训的风口开起了补习班。前两年他赚了不少钱。
但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部分线下培训机构的寒假班都没开起来,春季招生这个重要时期也错过了。房租要付,老师的工资要给,亏损惨重。
不过我朋友在最开始的阶段,就担心疫情没法短时间内没法结束。为了减少损失,他第一时间联系了直播平台,然后对老师进行线上授课的培训。
后来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明智的,他把损失降到了最低。及时的变化和调整让他还抢到了不少小机构的生源。
当你发现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不妨可以看看别的路。
这个专业的工作不好找时,可以微调一下自己的技能,寻找新的出路。条条道路通罗马。
你的工作、生活习惯、未来规划等等,都是可以根据现实进行到底的。
死磕是一种毅力,而适应变化则是一种高级的生活智慧。
刚刚开始改变的时候,就像改掉习惯一样,是最容易分心、怀疑、痛苦的时候。
就连最简单的工作地点的改变,比如从办公室换成了在家办公,都可能让人心不在焉,觉得不适应。
不要抵触改变,不要因为改变患得患失,调整自己的情绪,用正面的态度对待改变。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适应改变的过程。
还是拿这个换工作环境的话来说,你可以自己搞一个SOP,给自己增加一点强制性,营造出熟悉的办公感觉,然后适应它。
每适应一次变化,都是在增强自己。
下一次面对变化时,你不会再轻易地觉得惶恐不安,而是会产生一种“我可以应对”的自信态度。变化到来时,你会更有变通能力。
你的存款
就是你反脆弱的底气
还有不容忽视的理财能力。
其实我写过挺多跟金钱观有关的文章,有一点是在反复强调的:
对有钱人来说,他们投资理财的方式有很多种,实现钱生钱的途径有很多。
但是对于缺乏信息来源的普通人来说,很多投资都带着“赌一把”的色彩。
这不是最理性的理财方式,要说最简单也最容易入手的理财方式,可能就是存钱(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之后可以购买房子这类固定资产)。
因为疫情对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冲击,各地都在出台各类的促进消费的政策,希望能够通过老百姓的“报复性消费”实现经济增长。
不过说句实话,经济增不增长那是国家层面的问题,而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报复性存钱”。
在那些花里胡哨的折扣、优惠中保持冷静是一种重要的理财能力,每当你想买买买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个真的是你需要的东西吗?
◾ 它是否在你的预算中?
◾ 会对你的理财计划产生什么影响?
钱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尤为如此。
比如有人突然失业,在手上没有存款的情况下,就只会想着赶紧找下一份工作。
他会到处投简历,当企业不能开出让他满意的薪水时,考虑到生存,也只能咬咬牙赶紧答应,不然下个月就可能揭不开锅了。
可是如果这个人手上有存款,够他生活挺长一段时间,那他完全不用着急。他可以慢慢物色适合自己的工作,他满意的工作。
甚至于说,他可以去学习打磨一些新技能,让他可以在新的职场中表现得更好。
那种失业的焦虑和痛苦已经被最小化了。
你的理财能力,其实就是在为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兜底。
手上有钱,就是给压力设了一个缓冲带;手上有钱,你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去适应那些改变。
如果你还在月光、还在月欠,一旦出现什么风吹草动,就成了惊弓之鸟。相比之下,我希望每个月你都能留下一笔小钱,作为自己的底气。
花钱如流水的感觉很爽,但是看到卡里还有钱的感觉更爽。
有人问:疫情结束后,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
我觉得哪怕疫情结束了,我们的生活肯定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改变,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变化是必然的,但到底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坏,这个方向盘还在我们自己手上。
希望这三种能力可以帮助大家在这个时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疫情偷走了我们的2020,我们已经不能再拿回来了。
但如何走好之后的路,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是我们考虑的头等大事吧!
疫情都对你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都来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