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家庭教育能为孩子做啥

人们常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关键角色是家长。但是,为人父母者,又不像是学生有考试、员工有培训,绝大多数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都是新手上路。如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性问题。伴随着八零后、九零后加入家长队伍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涉及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频频出现,父母重言传、做身教、授知识、育品德的内在需求也与日俱增。

其实,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更多地关注共性,家庭教育能更好地关注个性。不是把孩子放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家庭教育要做学校做不了的事情。有些家长在孩子上学前喜欢说,学校很好,老师都很有水平,在学校学习很快乐,而这样的话不妥。例如说两个孩子上学前,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学校会碰到很多委屈的事,有志气的人就能克服困难。后来,两个孩子认为学校也没有什么委屈嘛。在表扬他们能力强时,偶然碰到老师的不当言行,或者遇到伤心事,而学校正如社会一样,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关键看你如何适应,毕竟事先有思想准备,他们都能理性应对。

的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喜欢任意给孩子加作业很不妥,而作业并不是越多就越好。倘若说肚子饿了,两个馒头就能吃饱,这两个就是恰当的量。希望身体长得结实点儿,每餐给孩子加餐,吃三个、五个馒头,反而会伤了身体。家长给孩子加作业,几乎没有孩子会喜欢。孩子即使不抵抗,迟早也会形成慢腾腾做作业的坏习惯,因为如果作业做得快了,家长还会加一些。

在目前的环境里,许多孩子是很聪明的,用慢腾腾写作业来对付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反而不利于课程教学。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

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这学校里限于条件,有些实验不能做,或者只能做演示实验。这时候,如果家长能让孩子对照课程做些实验,价值是很大的。还有要让孩子多动手,拆拆旧电视机、旧手表、旧洗衣机之类。有些电视科普栏目,拍摄得相当精彩,找准节目让孩子看看,就会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等等。

除此之外,一方面家长懂得维护老师威信,家长怀着对教师的敬意,更利于孩子形成热爱学校的情感,也更利于孩子在学习上、人格上的健康生长;一方面学校在学科教学上是强项的话,家庭教育在做人教育上可更有作为。孩子的习惯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孩子的情商,也需要个性化的引导。学习方面,家长也有许多发挥的余地。而且,诸如像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而像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许多家长把教育责任完全“托付”给学校老师,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自己的事业如何发达,就家庭教育来说,这都是不称职的。孩子的生长,主动权应该在家长这里。家长放弃了孩子生长的主动权,孩子就很容易变得随波逐流。

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情感的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于2021年7月29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