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殿堂 | 古酒的品尝和艺术欣赏

世人对古酒存在的真实性怀疑的多相信的少(少见自然多怪,很正常)。古酒的爱好者们爱喝酒的多会喝酒的少(没有交流评价机制,也很正常)。喝酒,能喝酒不等于会喝酒。能喝酒,酒量大,最多是个酒桶;会喝酒,则不在于酒量大小,而在于是否会品尝和评价,再高的层次则是能够对美酒达到艺术欣赏的境界。和吃饭是一个道理,人人都能吃饭,但是能吃饭和会吃饭则是两个境界,能吃饭只是个俗人而已,会吃饭就是美食家。烧菜也是一个道理,一般主妇烧了一辈子菜,再烧一辈子也就是家常菜;而悟出了道理的美食家就可以被人誉为厨艺大师。因此,天下事,无论从事什么,开始每个人都在平凡的起跑线上,但是用心不用心和开悟不开悟决定了你止于平庸还是有所成就。

古酒,是历史的杰作,是一次消耗性的珍贵历史文物。由于历史的特殊原因,这次古酒的机遇只惠及这个时代一次而已,一旦消耗了,在人类历史上再也没有了,绝无重复性亦无可逆性。因此,笔者希望有缘人能珍惜这个绝无仅有的机会,不要只是能喝多少,而是尽量会喝,会欣赏,会陶醉,不枉古酒等你千百年!
酒,按时间划分有新酒和年份酒之分。现代所谓的年份酒,几年或十几年就了不得了。况且大量的年份酒根本就没有年份,就是勾兑加宣传而已。古酒,那可是地地道道的年份酒。那么,古酒的美,如何评价和欣赏呢?
酒,属于食品工业产品。既然是产品,就必然有质量检测和评价的需要。新酒的评价是商业和工业目的的,所以是简单评价。新白酒的感官质量评价有四大要素,即色、香、味、格。
(1)“色”,视觉观察酒体。
(2)“香”,嗅觉闻酒气味。
(3)“味”,味蕾尝酒口感。
(4)“格”,对上面的色、香、味三要素加以综合思维分析后得到酒体的“风格”,即感官印象。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的品味对酒体的质量做出综合评价。

一般的年份酒的感官质量评价多了柔和度和一定的香度而已,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省略。
但是古酒的评价则完全不同,古酒具有的因素不但多而且不是新酒所具备的,因此古酒的评价自有特点。古酒评价的4大要素是:香、正、刚、美。
(1)香
以室内空气清洁无异味为前提,好的古酒开瓶即感到室内香气四溢,并且香气极为纯正高雅。倒入酒杯后,先是静止状态置于鼻下满满地吸吮酒香,获得第一印象,懂酒的人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确定该酒的风格特点了。第一口酒,尽可能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饮后,闭住嘴,从鼻腔吐出酒气也会感到香气,那是一种绝妙享受。

中国白酒和洋酒有一个巨大的区别,中国白酒是自我享乐体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往往饮者自娱自乐但周围的人会因为白酒臭气而感到厌恶,这是中国白酒不能国际化的重要缺陷之一。而威士忌或白兰地这样的洋酒不但饮者觉得香,周围的人也觉得香一般不会引起他人反感,因此洋酒适合社交场合。而古酒则不然,凡是正常的古酒,开瓶即可感到香气四溢,即便不会喝酒的人也感到愉悦,不会反感。



(2)正
评价酒好不好,如同看人,如果一个人纯正无邪,刚直不阿、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那就是个正派人。品酒也是同理,只要味道纯正、不偏、不邪、不怪,就是好酒。


(3)刚
《黄帝内经》说酒“其气悍以清”,悍字原意是“横冲直撞、勇猛、勇武强壮”,因为这种彪悍之气可以带动气血,所以酒被称之为“百药之长”。因此,白酒“冲”,“有劲”这是必然的,但是“匹夫之勇”不是“勇”,是鲁莽。酒,也是一个道理,光是“冲”和“有劲”那是廉价白酒。好酒喝起来要柔和,但是光是柔和不行,必须是柔中带刚,就像书法艺术,字写得匀称无缺陷不算好,必须要有力度,没有力度的字就算不得好。



(4)美
酒的美就是味道,也就是味蕾和小舌的感觉,尤其吞咽后小舌感受到柔中带刚的回甘极为重要。注意,此甘与糖或蜂蜜的甜可不是一回事,因为酒的甘本不是形成甘甜的食材表现出的甜味,“非饴而甘”是升华到了艺术层面。



色香味触这种感官的表述文字力不所及,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吧“谁喝谁知道”,更准确地说“谁会喝谁知道”。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微信号aoshima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