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从小有啃指甲习惯的孩子,长大后大多都是这2种结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些令父母很难理解的“小习惯”,不过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些小习惯会慢慢地消失或者被改正。比如说,小宝宝喜欢咬人,这在家长看来很不好,但是其实这是他们处于口欲期的表现,等到口欲期过了之后,小宝宝的咬人习惯也就随之消失了。不过,也有些宝宝身上的“小习惯”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而变得“根深蒂固”起来,比如说啃指甲。
女儿喜欢啃指甲宝妈觉得很不卫生,强行改正后,却被老师发现孩子有自残举动
靓靓妈妈前段时间发现女儿有啃指甲的习惯,写作业的时候啃,看电视的时候也啃,这让靓靓妈妈有点反感,“这么大个孩子了,还跟个小宝宝似的啃指甲呢!你这样真的太不卫生了!”虽然靓靓妈妈多次提醒过女儿,但是靓靓还是改不掉啃指甲的习惯。于是,靓靓妈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给女儿的指甲上缠上了一圈医用胶带,并且每天都会检查胶带的破损情况。
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靓靓妈妈发现女儿确实不啃指甲了,这让她觉得很欣慰。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后孩子的老师却打来了电话。老师在电话里语气急切地要求靓靓妈妈来学校一趟,因为她发现孩子有自残的举动。原来在自习课上,老师偷偷站在门外观察学生们自习状态的时候,没成想她却发现靓靓居然正在用铅笔用力地戳胳膊。等到老师走过去撸起靓靓的胳膊时,她发现孩子的胳膊上布满了铅笔戳的孔眼。
老师的话让靓靓妈妈十分担心,于是她赶忙跑到学校了解情况。当她询问孩子为什么要用铅笔戳自己的时候,靓靓很小声地说道,“不能啃指甲真的太难受,每次想啃指甲的时候我就用笔戳自己一下,这样心里感觉还能舒服点。”女儿的话让靓靓妈妈觉得很错愕。
随后,靓靓妈妈赶紧带着女儿去看了心理医生,经过诊治,医生认为孩子内心焦虑过度,咬指甲正是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感,所以家长强行地制止孩子咬指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迫不得已去寻找其他纾解焦虑的方法,比如说自残。所以只有家长们试着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其摆脱啃指甲的坏习惯。
儿科医生:从小有啃指甲习惯的孩子,长大后大多都是这2种结局
当孩子内心的焦虑感没有被发现并且没有得到纾解时,孩子很容易就会受到消极心理状态的影响。时间长了,随着孩子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增加,他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敏感脆弱,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心理疾病。同时如果孩子无法改善内心的“无助”、“恐惧”、“焦虑”、“紧张”,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表达来让这些情绪有所发泄。比如说强迫症,孩子通过保持“执拗”的秩序感来缓解压力。
孩子为什么会有啃指甲的习惯并且还很难被调整和纠正?
当孩子经历了一些事后,他们的内心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但是这些焦虑感却无法得到恰当地纾解,那么啃指甲就是孩子自身在尝试着纾解内心的焦虑压力。所以当孩子内心的焦虑感无处安放时,啃指甲的行为习惯就不会得到改善和纠正。
此外,当在孩子处于口欲期的时候,他们会尝试着把一切的物体都放进嘴里,这在家长看来是一种不卫生也不安全的表现,所以家长们会强势地制止。但是其实,孩子的这种做法是口欲期非常正常的心理显现,如果孩子在口欲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欲望满足时,孩子身上就会出现啃指甲的补偿行为。
还有一部分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并且也乐于对此大加模仿,孩子不经辨别的模仿就很容易导致其身上养成一些坏习惯。而且当坏习惯养成后,孩子们再想纠正就着实需要再花费一番功夫。如果身边的模仿对象没有纠正和改变的话,那么孩子纠正起来就会更难。
所以家长们在发现孩子身上有异常行为习惯表现时,一味地勉强孩子改正这并非是上策,了解孩子的行为诱因,这才能够帮助家长们找到正确引导孩子的切入点,才能让孩子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大家对于孩子啃指甲的习惯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