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平:黄裳讲述《插图的故事》
黄裳先生是写作大家,作品兼及读书记、纪游、戏评、书话、随笔等多种品类。他出的书多,读他书的人亦多,是很多读书人喜欢的作家。有本名叫《爱黄裳》的书,作者是一帮爱黄裳的人和文的旧友新知,当然少不了周汝昌、黄宗江、黄永玉、姜德明……他们夸赞黄裳的“散文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毛尖的评价俏皮而中肯:“黄裳本人是神,想想看,五十年前他不仅开过美军吉普车,居然还是坦克教练!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定是有一说一,不随时风飘摇,而且可以做到五十年不动摇。”
黄裳“有一说一”的例子在十多年前出版的《黄裳文集》里。说黄裳“五十年不动摇”的证据是手头这本《插图的故事》。毛尖的话现成好用,不妨再引一段:“这本书的序,写于1957年8月12日。当时'编校甫定’,'罡风忽起’,书稿'从此压在箱底’。2006年5月12日,黄裳先生重写《千秋绝艳》作为跋语,此书才得以出版。”
儿少时就喜欢看书,尤其是有图的书。图文书显得活泼有朝气,最易激起阅读兴趣。每获一书,如有插图,辄两眼放光,必先读插图。鲁迅先生十分喜欢插图,尤其是木刻插图,这在《鲁迅与木刻》中多有陈述,曾说:“木刻,好像注意的人多起来了,各处常见用为插图,但很少好的。”鲁迅虽不大满意当时的木刻插图,但并不影响他喜爱好的插图。在郑振铎编著的《中国版画史》中就有不少好的插图。
黄裳长于古籍版本学,收藏既富,研究便多,以异于他人之眼光,研究、欣赏古书之插图,“数年以来,在市肆案头,或朋友家里,偶有所见,便设法拍摄书影,写下零碎的读书札记来。积久渐多,少加汇集,便成了这一小册。”这些插图选取自比较稀见的古籍和未见著录的罕见书册,以明代刻本为主,间附清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物以及社会生活。近7万的文字“是想对插图的内容加以说明,虽然极不全面,但总希望能使读者在看画的时候得到小小的帮助。”
读罢全书,感觉文字平实,透着那个年代的气息。他知识渊博,叙述有致,给读者欣赏插图助益良多。黄裳讲述的特点是由插图见历史,由史实讲插图,把插图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阐扬,常能引人入胜,读者在了解一段史实、一段掌故中,默然接受了艺术的熏染,仿佛与插图人物在进行思想、艺术的交流。《人像》一文讲了四幅人像,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可反映中国人像版画的概貌。第一个讲的是苏轼。正欲欣赏苏轼的相貌,却看到了让人倍感遗憾的文字:“图缺失———
编者注”。我想,黄裳作文时手边一定有这幅苏轼小像,应该是在后来的 “运动”中缺失的,黄裳没有说明缺失原因,是他不愿再提往事也未可知,反正我们眼福太浅,没有看到另一个模样的苏轼了———
“微须”的苏轼。黄裳说,苏轼的一个特点就是有着一绺大胡子。只有万历“燕石斋”刻、王世贞撰《苏长公外纪》里的一张苏轼小像是“微须”。我很好奇,想证实一下,便找来《苏轼诗集》,翻看书前的石刻《东坡笠屐图》:果然苏老夫子戴笠拄杖,长髯飘拂,一副乐观、幽默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