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樟林的古民居

汕头市澄海区樟林地处韩江三角洲北缘,古时滨海,是韩江北溪出海口的一个小渔村,明代后期建寨,清代开始发展海上贸易,乾隆嘉庆间已是一个繁荣的商贸港口。自晚清起,樟林逐步变成内陆农村,但至今仍是一个著名侨乡。
(2017年央视摄制组到樟林取景拍摄)
现存的早期樟林寨民居,大多建于明末清初,平面布局多为方形,中间是一大庭院,有水井。房间绕庭院建成一围,门户朝着院子开。夯土墙壁,向外的后墙较厚,窗小而高。房顶的坡面,朝外一面,较陡而短,朝里一面,则平缓而长。整座民居只有一个大门与外相通,大门关闭,即与外界隔绝。从起居的舒适和方便考虑,这种民居建筑有相当多的缺陷,但它却有显而易见的防御功能。这同樟林建寨初期海氛不靖、经常受到山贼海寇侵袭的历史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
(2017年初拍摄于新兴街)
乾隆嘉庆年间,随着商贸经济的繁荣,樟林的民居面貌大变。社会稳定、商业经济发达,使得樟林人有资力可以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一时期,樟林兴建了许多高大宽敞“下山虎”和“四点金”民居。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樟林出现了一些以“街”为名的新聚落,聚落以街道为中心,两旁盖建店铺栈房,多数兼作居宅之用。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些建筑平面一般为狭长形,面窄而进深,布局采用潮汕“竹竿厝”传统建筑形式,并改造成二层楼房,以利用更多的空间。临街下层门面多用作(铺面)商店,后面是起居室和厨房,中间或留小天井来解决通风透光的问题。上层做栈房囤积货物。在沿河而建的新兴街,很多民居临河的后门,用条石修砌私家码头,当地人叫它做“踏步头”。厨房就设在后门,妇女们利用码头淘米、洗菜、洗衣服。店里货物,也通过小码头进出。一个小小的私用码头,给主人的日常生活和商贸带来了许多方便。
樟林最著名的民居群在南盛里。南盛里俗名叫布袋围,四面环水,因地形似布袋而得名。100多年前,这里是停泊红头船的港湾一隅。南盛里是由祖籍樟林的新加坡富商蓝金生于1900年起用17年的时间投资兴建的,它是占地近6公顷,计有大小房屋70座共617间的巨型建筑群落。它以大祠堂“锡庆堂”为主体,周围井然有序地分布着一座座的“四点金”和“下山虎”,其中有由8座“下山虎”相连组成的“八落巷”,其建筑特色十分突出,荟萃了众多典型的潮汕民居特色。南盛里以五巷三埕一池为纲,构成了疏密有致的建筑网络。五巷是:担粗巷、渔行巷(林厝巷)、洋楼巷、八落巷、龙眼巷;三埕是:锡庆堂埕、三落埕、天公埕;一池是:索铺池(“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填)。南向的每条巷口都对应着一个码头,巷道都在三米以上,三个大埕间插其中,使建筑群疏密适度,空间宽松。南盛里鳞次栉比的民宅、纵横有序的巷道、装饰考究的建筑物、规划合理的布局,令人叹为观止。
(南盛里)
南盛里四面环水,周边都是高达丈余的栈房,外墙起到挡水墙的作用。所有巷口、闸门及排水沟口都设置防涝关闸,备有闸板。在南盛里的心脏地带锡庆堂还有第二道防水防线——照壁及外围墙、门楼构成的一个防水城堡,照壁是厚度为70厘米的贝灰夯墙,这除了风水建筑所需尺度外,更可起到挡水围堰的作用。从排水系统看,南盛里的排水沟口宽约80厘米,高约140厘米,纵横交错,畅流自如。
(锡庆堂)
南盛里民宅建筑最具特色的是锡庆堂。锡庆堂由蓝氏祖祠及两侧两座大夫第构成,是一座很有晶位的传统潮汕祠堂及民居建筑,既充分体现驷马拖车的建筑风格,又有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的独到之处。大夫第的格局、建筑艺术、嵌瓷泥塑等都充分显示潮汕“四点金”民宅的特色。主人的心血凝聚于蓝氏祖祠建筑上,蓝氏祖祠既规模宏大而又独具特色。它的建筑重点放在门楼及拜亭上。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门楼及大厅、拜亭的地面不按传统的红砖或贝灰砂浆地坪做法,而是大胆地运用高级进口釉面地砖。祖祠的内、外埕面积宽大,这在潮汕私祠(祖祠属私祠)是绝无仅有的。进了门楼,看不到传统的两庑建筑,却有一座突出大厅,平面尺寸8.3X5.5米的拜亭特别显眼。拜亭无论从平面布置、构件花样还是施工技艺上都是一流的,这座拜亭在潮汕祠堂建筑中也是凤毛麟角的。
(西塘)
清朝时的樟林,南北往来商贾如云,不少商号构建了精巧雅致的庭园式住宅,以招待外地客人。其中,当推“西塘”为佼佼者。西塘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光绪年间富商洪植翁购得残址,仿苏州园林风格重建。宅第进门有一小院,中开月洞门与大院相通。大院左边是一堵花墙,右边是居室,前面为庭园。庭园以假山为主体,山峭洞幽。山下挖一曲池,小桥流水。亭台水阁,上下呼应,间以奇石异卉。庭园占地虽仅亩余,而各种造园手法,无不具备。其厅堂居室,则保持潮汕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民国初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南洋经济萧条。樟林侨商多携资归梓,大兴土木,建造宅第。这些以“里”命名的民居聚落,大多数为传统的“驷马拖车”格局。在功能方面,它呈示出来的仍然是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在建筑形式方面,使用水泥构件、洋瓷砖、彩色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显示出这一时期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特色。
本文来自潮汕民俗网,《潮汕民俗大典》,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

  • 按九宫八卦修建的千年古寨 曾经辉煌百年 如今却养在深闺人未知

    几千年的物质文化积累,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无数闪耀着文化之光的乡村聚落.这些古城.古镇.古村.古寨历经千年岁月,一直"养在深闺人未知",成为人们心中追求的"世外桃源" ...

  •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四)下

    厢房立面 厢房作为传统民居院落中地位略低于正房的建筑, 是院落重要的围合建筑和补充.因为厢房是用来衬托正房的, 因此开间. 进深尺寸必须小于正房,并且在装饰上不能比正房还要华丽.固新村传统民居院落中的 ...

  • 潮州古建筑群龙湖古寨

    在广东就有这样一句话,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潮州作为东部沿海港口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潮州府建置而得名,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是潮文化的发祥地. 潮州古城古民居 ...

  • 那年澄海樟林新兴街

    顺着最近整理这年7月末走访澄海南澳诸乡寨古建之行,也把2017年3月份去到樟林经新兴街的随记做出来.当天去先是去了澄海西门看三年一次的营蜈蚣.营海鲜,随后过来樟林的.由当地朋友向导,直赴新兴街,路上所 ...

  • 澄海樟林西塘

    来过澄海樟林几次,不过每次都没怎么仔细的走走,但知此处有不少好玩而值得一看的古建筑.樟林西塘,是闻名已久,其详细介绍及照片影像也时有见到,不过此次澄海之行来到樟林,可真没想会到西塘园中走上一遭.是时, ...

  • 澄海樟林武当行宫北帝庙

    澄海樟林有两座北帝庙,一处在新兴街外祠旁,一处为西社武当行宫,俗称西门宫.西门宫坐东朝西,为三间二进龙虎井工字厅格局,门额武当行宫,两旁款:岁在雍正甲寅(1734)桐月之吉.合社弟子立.廪庠郑士琼书. ...

  • 澄海樟林北社妈宫亥爷

    澄海樟林有俗语:亥爷得份妈祖庙,妈祖得份亥爷福. 樟林北社境内的天后宫,俗称城内妈宫,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缘于其时埠内洋船业昌隆,海运发达,故有北社洋船主林君虔诚建庙祀海神妈祖,祈求海波普 ...

  • 澄海樟林德茂内起凤陈公祠

    己亥夏,与岭东潮风诸友来到澄海,走访冠山.南洋后,黄昏前抵樟林椰子兄家中,停休时,参观其祖居德茂内,见各种沧海桑田.德茂内是澄海樟林塘西一处建于民国初年的建筑群,以起凤陈公祠为中心,两旁护厝为书斋,再 ...

  • 【林氏古居】苍南马站车岭林氏古民居

    车岭林氏古民居撰文:林子周车岭林氏古民居位于马站镇车岭村车岭脚自然村车岭贡尖,此地虽名车岭,实非山岭,而是<民国平阳县志>中的"五十三都""车岭脚" ...

  • 樟林古港

    樟林古港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号称红头船故乡的樟林古港遗址位于澄海市东里樟林.古港遗址东起新兴街,西熠墩脚,南起叶厝园,北至天后宫,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 据樟林天后宫碑记.樟林 ...

  • 樟林古港变化有多大?看看2012年的樟林古港吧……

    樟林古港变化有多大?看看2012年的樟林古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