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氏武学的问答(摘录)(之一)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写在前面的话——
说真话、讲实话必然要得罪各个方面,几乎让所有的人都不舒服……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性情如此,因此一些自称是孙门的人骂我,至于孙门外的某些人更是恨我恨得咬牙切齿……天下武术本非一家……同门未必是一家,不同门未必不是一家……江湖道义,全在意气相投而已……
尝有研究武术者打电话问我一些问题,现将昔日的问答集中整理,以为关注者参考。之所以要重新整理,是因为该文在某公众号发表时,被编辑改动了一些文字,意思变了,故特在此重新发布,以昭示我的本意。
你在《孙氏武学研究》的“孙存周传”和《中国武学之道》第七章的“孙存周先生”中都写道:
“孙存周自称未及父亲造诣的十分之一、二。仅就武学技能而言,孙禄堂先生的马上武艺如马上骑射功夫、马上枪艺及步战中之点穴、弧形剑等艺皆未能传授给孙存周。”
可是近日你又在你的博客《鹰捉》中讲:
“循经断脉,打击对手要打击要害,尤其是身体经络之要穴,断其气血之脉络,取得一击制敌之效。研习断脉,必要首先懂得经络。能断脉者在技击时不唯攻击对手的头部、肋部、肝、脾、肾等位置,对手的手臂、躯干上要穴甚多,皆是打击目标,攻击这些部位皆能产生一击制敌之效。孙氏拳技击有研习断脉之法,孙门老辈中擅此艺者不乏其人,如孙存周、孙振岱等先生皆擅长此道。我辈中过去也有此道高手,如牟八等。惜乎,今日我辈,似已无能者。”
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到底孙存周、孙振岱等先生擅不擅长点穴?
:首先我没有见过孙存周先生,没有直接的判断依据。由于有关孙存周先生武艺的种种说法的来源不同,用不同的材料,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说法,这是口述史常常带来的问题。其次,我的观点是依据以下理由可揣测孙存周先生对孙禄堂先生实战点穴技击的掌握情况:
据孙剑云老师讲,八卦七星杆之用法专以打击穴道为主。此杆为孙存周先生最擅长的武艺之一。这在孙存周先生一些弟子、学生的回忆皆有记载。此外在孙氏八卦拳和孙氏太极拳的基本用法中都有点穴技击。而孙存周先生于孙氏三拳皆精。由此可判断孙存周先生至少得到了孙禄堂先生实战技击点穴的部分传授。
我之所以在《孙氏武学研究》和《中国武学之道》两书中写孙存周先生没有得到孙禄堂先生的实战技击点穴,是因据说韩慕侠先生在孙禄堂先生仙逝后,特地来到孙存周家拜访,想让孙存周先生把孙禄堂先生的实战点穴技击传给他,因韩慕侠与孙存周先生很有交情。结果孙存周先生对韩慕侠先生说:“我父亲没传给我这个,我也不会。”因此,我在《孙氏武学研究》和《中国武学之道》两书中都采取了这一相对保守的说法。
但是近来万勇南先生对我说:“崔医生(崔文澜)讲孙存周先生拿艺特紧,比老先生(孙禄堂先生)紧多了。”加之近年去河北顺平、定兴走访,当地皆流传孙存周先生擅长点穴技击的说法。
综合以上这些情况,我认为:孙禄堂先生传授孙存周先生孙氏八卦拳、孙氏太极拳和七星杆等拳械的用法时,必然要传授给孙存周先生一些实战技击点穴的技艺和练法,因为这是这些拳械运用时的基本技能。
惊炸劲是什么劲?是来自周身一激灵发出的劲吗?
:惊炸是一种形容,形容劲力作用的突发效果,并非一定是爆发力,有时突然空一下对手,并未发力。同样能产生惊炸的效果。惊炸不是瞪眼、狂吼,一惊一咋。惊炸劲一般也不是通过周身如同打冷颤般一激灵发出的劲,而是源自虚空中突发之劲,孙振岱先生形容为“晴空闪打霹雳电”,此说甚是得当。
平时行拳若不懂虚无松空之意义,则永远发不出这样的劲。无论练习形意、太极、八卦,都要做到合和中空、点应虚实,则惊炸劲自然身知。
什么是合和中空、点应虚实?
:第一个合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自身的内外六合,二是指对敌时的节奏,合机合拍。第二个和是指中和的和,和之中智勇生焉。身上感觉要虚虚无无、融融和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虚无之意,进入到无意之中出真意的状态。二是指身体中轴的形成。空是指虚空念化。点应虚实是指周身虽然松空虚无,但不同身势所产生的相应劲力的对应点是与虚实相对应的,对此自己身体要有确切感知。
如此行拳时身势的整肃与散开相统一,这是产生惊炸劲的基础。孙振岱先生不说惊炸劲,而是讲“晴空闪打霹雳电”,这是孙氏拳劲力特征之一。在他看“惊炸”二字远不足以形容他发出的劲力特性。的确惊炸总有爆发力的含义,而孙存周、齐公博、裘徳元、孙振川、孙振岱等先生发出的意劲早已超出了整体爆发力的效果。
话说回来,当今我辈中能把惊炸劲发出来就不错了,这样的人都少见。有人自称能发出惊炸劲,发劲前还要比划来,比划去,然后才发出劲来。这叫惊炸劲么?!
我所说的惊炸劲与其完全不是一码事,发出惊炸劲的前提是无论你处于什么姿势状态,抬手就有,一动就有,全无征兆,绝不能在发劲前还摆姿势比划两下子。总有人批评我在武艺上厚古薄今,就孙氏拳的实战技击而言,今不如古乃是事实,无需争议。
问:关于孙存周先生伤眼事故,世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一次孙存周的盟兄弟李霄禾在打台球,孙存周戴着水晶眼镜从后面抱住李霄禾,要李霄禾解脱,李霄禾一时解脱不开,这时有人从后面跟孙存周打招呼,就在孙存周回头收手的瞬间,李霄禾用球杆往后一戳,正巧戳在孙存周戴着的眼镜框上,眼镜的碎片扎入孙存周的眼球,导致孙存周左眼失明。
另一种是:孙存周戴着水晶眼镜坐在一旁看报,有朋友进来招呼孙存周,孙存周一回头,恰巧这时李霄禾打球时球竿脱手,两者相碰,打碎了孙存周的眼镜,伤及左目导致失明。
哪一种说法符合事实?
答:的确,有关孙存周先生伤眼的传说世上有很多种,根据我多年的考察,目前我认为前一种说法更能让人信服。
关于孙禄堂先生在上海某商场电梯内被点穴暗算的时间有1928年、1929年、1930年和1931年等多种说法,究竟发生在哪一年?
答:这个传说最早出现在1928年。实际上孙禄堂先生究竟有没有被人暗算,谁也没看见。近年根据有人提供的新的史料,呈现的事实是,1928年孙禄堂先生南下后,因各类应酬以及每日访客甚多,影响孙禄堂先生每日静修道功,所以,孙禄堂先生就自编了这么一个说法,以被人点穴需要静养为由,作为推却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和一些访客的借口。
1929年初,江苏省国术馆迁到镇江,陈健侯在此时认识孙禄堂先生。多年后陈健侯的后人编造说陈健侯在1929年春医治好了这次暗算留下的遗症,因此得到密传。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个传说据今已经快一百年了,那个所谓当年对孙禄堂先生实施暗算的一方始终没有出现过,所有有关孙禄堂先生被暗算的说法的源头都是出自孙禄堂先生自己。这是我们判断这一传说真伪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现象。孙禄堂先生自称在电梯里被人点穴,但是当时一直跟在孙禄堂先生身边的李书刚(李景林的大公子)不相信,因为他没有看到有任何可能的迹象。孙存周先生晚年对其子女孙叔容等人讲,这是当年孙禄堂先生为了自己能够静修、避客,自编了这么一个借口,也是他为自己今后能随时脱离俗务编造的一个可以利用的借口。
问:孙禄堂先生自编这个借口,不怕影响自己在武术界的声誉吗?
答:孙禄堂先生很早就在武林中赢得天下第一高手的声誉,他晚年的目标是形解神化,技击方面的名声已不是他所在意的东西。陈微明先生记载孙禄堂先生:“先生盖通乎道,形解神化,至于武术,殆其绪余。”就如同张果老为了修道,躲避打扰,让人散布自己已经死了。孙禄堂先生也是这个路子,有意让人对外说自己被点穴了,所以随时可以用这个为借口,说自己旧伤复发,需要调养,以此作为避客和推却一些应酬,乃至随时脱离俗务的借口。至于尤志心等人说1929年春陈健侯诊断出孙禄堂先生被人点穴,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因为早在1928年8月孙禄堂先生就让人在报纸上散布自己“被点穴”的消息。这个消息被当时很多报纸渲染的沸沸扬扬。几乎尽人皆知。还用陈健侯号脉诊断出孙禄堂先生被人点穴?!尤志心等人既不练拳,也不了解孙禄堂先生的事迹,整天胡编乱造,炒作他的岳父陈健侯。
问:金仁霖先生在介绍杨式叶派太极拳时说,叶大密先生曾得到孙禄堂先生指点其拳术,使之武艺大进。叶大密先生是什么时候得到孙禄堂先生指点的?
答:如果有这回事的话,应该是在1928年或1928年后。1919年孙存周先生在浙江教拳时结识叶大密先生,并指点过叶大密先生拳术。1918年到1922年间孙禄堂先生在北京总统府任职,这一时期孙禄堂先生没有时间去各地教拳。1922年到1928年,孙禄堂先生主要在北京的行健会讲学,有时去天津吴景濂府上讲学。此外,孙禄堂先生于1924年应宋世荣先生邀请去山西交流,后在董秀升家小住月余,指点董秀升先生拳术。1925年应李景林先生的邀请去天津与李景林先生交流剑术,后李景林先生重金礼聘孙禄堂先生为河北省省署咨议,帮助李景林完善其武当剑法。
1928年4月孙禄堂先生受国术研究馆(即后来的中央国术馆)之聘担任该馆的教务主任兼武当门门长,不久辞职,同年7月受聘江苏省国术馆,任教务主任。这时孙禄堂先生除了在江苏省国术馆教学外,每月去上海俭德储蓄会、中华体育会、法科大学等处讲学。孙禄堂先生在上海时,一般住在杨世垣和支燮堂等先生处。自1919年到1928年叶大密先生一直在江南走动,没有去过北方的记载。因此叶大密先生得到孙禄堂先生指点其武艺的时间应该是在1928年或1928年以后。
问:很少看到有人练孙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很难练吗?现在练得好的人有吗?
答:孙氏太极拳的确在传承上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孙氏拳老一辈一直遵循道传有缘者、艺不轻传的原则。造成传人很少,故不普及。至于难不难练,因人而易,无法一概而论。当然与任何高深的艺术一样,练好、练精总是不容易的。目前练习孙氏太极拳的人中,能练的有点入门的人很少,很难见到。当今练习孙氏太极拳的人,大多不重视对孙氏太极拳的理论与历史的学习,尤其对孙禄堂先生的著作没有深入研究、体悟,因此经常出现三种错误:一是四肢放不开,缩手缩脚,虽有虚无之意,却无放伸之形,故这种虚无实为顽空,即使练上一辈子也进步甚微。二是手脚虽能放伸开,但身上较劲,甚至身体中轴故意晃动,缺了虚无之意,与太极之意就不沾边了。三是四肢虽放伸开了,把虚无之意理解为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比划,其动作全无规矩,如此练上一辈子,也是水中捞月。
问:网上一些人认为你为了抬高孙门,贬低其他的武林门派,关于这点你自己怎么看?
:是贬低还是还历史人物一个公正,我自己说了不算,他们那些人说了也不算,要用史料记载的史实来回答。
就以孙存周先生为例,他当年在武林的声望和地位,不是我童某人吹出来的,而是有史料记载的史实。如今杨澄甫、吴鉴泉、陈发科等先生的名字如雷贯耳,在当年上海举行的第二次国术考试所聘请的国术指导专家的座次中,孙存周先生的地位是位居杨澄甫、吴鉴泉二人之上的,当时陈发科在武术界就更谈不上,尚属无名之辈。同样,在浙江国术游艺大会上,孙存周先生位居37位检察委员的首席,你去查一下这37位检察委员都是什么人,就知道孙存周先生在当年武林中是多么高的地位了。孙存周先生不过是一介布衣,没有任何军政背景,他在当年武林中的地位是靠着自己的武功赢得的。1935年《近世拳师谱》记载孙存周先生的武艺“绝尘时下”,说明孙存周先生的武艺是当时武林中其他人远不能及的。
关于孙存周先生如此,关于孙禄堂先生就更是如此了,根据史料记载,完全可以把当年其他拳师拿出来进行一对一的对比性研究,其史料记载早已清楚表明:孙禄堂先生的技击功夫、武学成就、学识、修养、境界等方面皆是近代以来中华武术领域的第一人。史实如此,谈何抬高、贬低?!
问:你在博客中讲:“腕多与掌指合用,转腕有八卦之变化,掌有大、小俞际、劳宫等三穴以及五指之形,故有八卦、五行、三才之体用”。这是什么意思?能否举例说明一下?
答:仅就手腕部位而言,有转、挂、缠、击四种基本用法。配合手指、手掌,其用法变化甚多,如点、拿、弹打、渗打等。故有“腕多与掌指合用”之说。
转腕有八卦之变化,即:少阳、中阳、太阳、老阳、少阴、中阴、太阴、老阴等卦象。五指在中医学中有五行之对应,拇指属土,食指属木,中指属火,无名指属金,小指属水。而小、大鱼际、劳宫是为天地人三才。孙禄堂先生指出:“八卦天也,形意地也,太极人也。”固有小鱼际、大鱼际、劳宫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说。
问:在孙氏太极拳行拳时,食指与中指各有什么作用?
答:在孙氏太极拳中,食指对应身形,所谓外三合,中指引领意气,所谓内三合。身形要松整,心意要空灵。
问:你所讲的拳中内外三关对打通督脉三关有什么作用?
答:督脉三关一般指尾闾、夹脊和玉枕这三个穴位。这三个穴位气机的疏通都与脊椎的伸缩运动密切相关,其中胯节的运动状态与尾闾的气机相关,肩节的运动状态与夹脊的气机相关,竖项虚灵、目光回收与玉枕处气机相关。
因此,不同拳派对内外三关的要求呈现出疏通气机时在合理性上的差异,换言之,内外三关的运动是否合理与能否疏通督脉气机密切相关。这也就是所谓内外家拳术的区别,故孙禄堂先生云:拳术能善养浩然之气者为内家。
问:你在博客中讲“坠肘要自然下坠,移动随身,行如平轨,其要是稳静无乖,肘随身动,不可有自主起伏之态。”这是什么意思?孙禄堂先生的“九要”是垂肘,与你这个坠肘是一个意思吗?
答:不是一个意思,所针对的不是一个状态。孙禄堂先生在“九要”中讲:两手外翻时,两肘极力往下垂劲。而我所讲的坠肘不是指两手外翻时的状态,而是手不动,身体移动时肘的状态。此意之妙在于形成虚无之气势、在于行拳符节、在于彰显太极拳之整与形意拳之整在行拳时拳意的不同。形意拳之整体现在周身各节协同同动,如同曲臂齿轮的关系。孙氏太极拳之整体现在周身各节自己不动,随中轴而动,手臂挂在中轴上平动,即将形意拳的周身各节协同同动之势蕴藏在中轴的虚灵之势中,此正是孙氏太极拳行拳时气势虚无的体现。因此,孙氏形意拳是孙氏太极拳的基础,但孙氏形意拳与孙氏太极拳不可相互替代,拳中之意各有独到,各有侧重。
问:你总强调虚无,《拳意述真》上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是达到化劲的功夫,对于初学者练拳时如何体现虚无?
答:不要说初学者,纵观古今大多数拳术家一般也难以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地。但对于练习孙氏拳者,开始就要从虚无入手,从极还虚入手,这不是功夫问题,而是认识问题。孙存周先生练拳三年,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这是孙氏拳由极还虚入手的功效。以我个人的经验,当今很多人练拳不能从极还虚入手,完全是认识在作怪。很多人练拳,一动身上就带上劲,好象身上不带劲,就不是练拳,就没有体现他的拳意,这是认识上进入了误区。这是大忌!我讲过多次,练习孙氏拳就是从身上什么都没有入手,身上似乎什么劲都没有,同时身体要中正平稳、舒展圆活,即身体的中轴要在中正、稳静的形态下蕴藏着虚灵自主之势,脊椎及身上各节要松开、舒展、圆通,周身轻灵。开始练拳就要找这个感觉。如此,进步甚快。认识上的问题解决了,找这个感觉并不难,有点灵性的,经我示范讲解,几分钟即可找到。如果认识问题没有解决,练几十年拳也找不到虚无的气势与感觉。孙氏拳的虚无之意,不仅仅是虚无而已,而是空而不空的“极还虚之道”,因此具有神奇的功能,是极后天之能而返先天虚灵之体,这是孙禄堂先生的伟大发现和对中华文化的独到贡献。有人不理解,声称古人只言还虚,没有极还虚。然而正是因为古人没有这个提法,所以才是孙禄堂先生独到的武学成就和文化贡献。
某人学孙氏拳比我略早,年纪比我大几岁,辈分比我小一辈,总喜欢用陈腐的观念曲解孙禄堂先生的武学,动不动就来一句“久则神妙自知”。他自己练拳“还虚”的结果是行拳皱皱巴巴,中轴不稳,肩胯脊椎僵死成一团。殊不知,孙禄堂先生当年在其书中说:“久则神妙自知”,是因孙禄堂先生能够演示这种神妙。故“久则神妙自知”并非虚言,而是以孙禄堂先生的亲身实证的功夫为依据,因此能让人信服。当代我们这些孙氏拳传人没资格说什么“久则神妙自知”,如果你自己展示不了这种神妙,这句话就无异于是一种托词,用以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无知,客观上蒙蔽练习者。我讲起手就从虚无之意入手,从极还虚做起,不仅我自己能够演示,而且能够让练习者立刻了解其要领,找到这种感觉。根本用不着“久”后才自知。(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