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最后一条微博,北大徐凯文道出真相:空心病

2月16日,一封遗书被发表在微博上。

用户“白蚁一行”用平淡的语气,讲述了自己治疗疾病的过程。

但是她坚持自己不是因为压力、疫情、疾病这些原因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是她觉得活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多一个她和少一个她,身边的世界都无变化。

很多人在谴责,也很多人在惋惜。

这么年轻的生命,自私地选择了离开,但也是因为这么年轻的生命,社会应该提起对心理疾病的重视。

01

空心病的提出

有些人发现了,白蚁一行所描述的心理状态和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老师所说的“空心病”十分相似,教授在知乎平台上解释道:

空心病本质是价值观的缺失,可以称为“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

“空心病”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5)中并没有相关的解释,但从症状上来讲,它可能是符合抑郁症诊断的。

但是和典型抑郁症不同的是,他们的核心症状表现(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精力减退)并不非常严重和突出。

所以外表上看起来可能跟其他同学或其他大多数人并没有差别。

自杀对于他们而言,不是解脱,只是一种“我累了,先这样吧”的选项。

如果拿游戏作比较,抑郁症自杀比较像是销号,但是本质还是希望其他玩家关心的。

但是空心病不是,空心病更像是直接把游戏卸载了。他选择了结束游戏,只是累了,别的玩家再说“再玩一下子吧”,他也无动于衷。

教授在一次关于空心病的演讲当中,提到了北大学生的现状: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他们作为最高学府的学生,有着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荣誉。

父母的骄傲,老师的成就,甚至国家的未来主力,却在最放光放彩的年纪里,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是很让人痛心的数据和现实。教授引用了一个学生的描述: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

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空心病”在腐蚀这些优秀学生的内心,最让人着急的是,现在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去治疗空心病,传统的心理治疗方式和药物治疗都几乎不起作用。

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空心病的形成,和他们的家庭、青春期时的世界观铸成,有一定的关系。

02

“活着只是迷茫”

教授提到了一个案例:他曾经认识了一个很优秀的孩子。这个孩子在大一入校时,还是学院第一的成绩。

无论是走科研还是还是学术方面,都让老师们赞叹不已。

老师认识了他4年,也知道他的情况。他曾经有过自杀的行为,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但是同学都说,他的人际关系不错,与别人相处也没有矛盾,更别说有什么异常了。

4年里,无论是家人还是心理机构,无论是同学还是朋友,都用尽了方法去帮助他。

吃药、住院、电击都做了,依旧没有帮助。他还是选择了又一次的自杀。

理由每次都是:活着没意思了,觉得疲惫。

无可奈何之下,父母给他办理了退学,放弃了学业。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现实,这么优秀的孩子,本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而且这样的学生不止一个两个,很多,多到让心理专家们都痛心。

教授强调:这不是说量的问题,而是这个现象已经很普遍、很严重了。

因为治疗手段无法治愈这些情况,如果不改善导致空心病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孩子会越来越多,教育也变得病态起来。

有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跳楼,用栏杆封死。这还是学校吗?这是笼子啊!精神病院和监狱才会这样!

有人说原因还是在家长身上。现在的家长不是不爱孩子,是时代变了。

他们以为,花大价钱给孩子们上兴趣班、培训班,抢学区房为了孩子的未来,这些就是“爱”他们的表现。

时代变了,但是人的感情接受渠道没变。

通过这些,孩子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吗?感受到了,但是——

“他们爱的不是我,而是将他们没达成的理想放在这我身上,当我考到了好成绩,他们高兴的不是我的进步,而是他们的理想正在被我实现。

我被爱的名义控制着,我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像是个制作精良的傀儡一般,每个人都赞扬你,羡慕你,但是没有人真正的在关心你。

久而久之,你已经忘记关心是什么,也忘记了爱是什么。你觉得乏味,是的,卸掉游戏吧。

他们的世界观就这么一步一步,像拼图一样形成了。把自己当成机器去操作,把生命当成游戏。

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当我们连爱的方式都缺失了,这不只是家长的问题,也不是教育的问题。

这是全社会的问题。

03

其中的空白,必须填补

在“白蚁一行”遗书的评论里,很多的网友留言。有人在哀悼,有人在谩骂,有人表示理解,有人充满遗憾。

这么多人对自杀的共鸣如此一致,也反应出了现实生活中潜在的危机。

整个国家自杀率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中小学自杀率却在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孩子已经等不及进大学,他们在中小学就开始有自杀行为了。

我们确实需要反思,也要做出反应。

写在最后

教授在讲座中说道:

我觉得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做值得学生和孩子尊重的人,我们要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不要再拿一些功利的东西比较孩子了,他们会拿这些去替代“爱”。

家长要反思,教育也要反思,究竟我们要给孩子的是什么?

我们要给他们世上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不是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

人活着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不能去左右教育,但是教育一定是引导他们去到对的方向。

只有找到方向,他们才明白活着是什么感觉。

这才是真正解决空心病现象的核心。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心理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直接通过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泊恩心理全力为您服务。

〓 泊恩声明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一次分享,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