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峰专栏】精神、文化是艺术之魂
各种形式的中国画教育、培训,课程结构、次序、进度如何安排,似乎并不是问题。然而,要增加技法性课程的文化含量和科学性,却非易事。因为,相当一部分老师在文化和专业素养上的浅薄,是令人担忧的。中国画的创作队伍庞大,教师队伍也非常可观,但走学术探索道路的人不多。社会上多如牛毛的各种培训,更是以营利为目的。现在的画家、老师,注重读书、学习的很少?许多老师有专业有技术却缺少文化。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老师是带着他全部的修养、学识来给学生授课。当老师尚处在匠人的水准上时,他们所上的课也就只能是依葫芦画瓢,简单地传授一些生硬的技法,指望出自其门下的求知者,能成为有文化的中国画创作人才非常难。
中国画两千年的历史,最根本就是靠画理画论与笔墨技法的承传维系。两千年文化的积淀,既有一些消极因素,更有积极的精神思想;既有几分包袱,更是一种财富。中国画的学问深而广,中国画传统的精华究竟是什么?中国画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画的像那么简单!这个问题更需要去感悟,去认识,这种感悟和认识的高低,是以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为基础的。中国画的传统思想就是儒、释、道哲学的精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我们的老师也常常给学生讲传统,但是美术学院许多知名的教授,对中国画传统的精华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也不一定十分清楚,因为他们没有读这方面的书。要认识中国画的传统,应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如果作为一位中国画老师,没有读过《老子》,没有读过《周易》,没有读过《诗品》,没有读过《历代文论》。关于中国画传统的问题你根本就不明白,因为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就在这些书里,你不读自然就不知道。靠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来说教只能是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在中国画的传统中包含有中华民族的精神,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一个民族艺术的创作队伍,从上到下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就如一盘散沙,无法体现民族艺术的独立精神。当然,健康的精神可以使一个民族的艺术健康向上,发扬光大;庸俗的精神往往会导致一个民族的艺术走向衰败。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画的教学中突出传统文化,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此,中国画的技法、形式是艺术之形,精神、文化是艺术之魂,形魂兼具才是中国画教学之本。
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有识之士退避三舍,真正在艺术上有见地的人一言不发,而任由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去瞒天过海、丢人现眼。而恰恰是这些人在想方设法招学生,在忙不迭地上课、画画、展览,这样的老师会辛辛苦苦地把本来有些才气的聪明学生,教成匠人,教的不知道怎么画,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画。
从中国画的自身来讲,从古至今,有一条非常清晰的脉络,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内容,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即使被大家认为是保守的明清时期,也有从细微的发展和变化中演进到一个特定时代的新风貌。这种发展和变化,无论是细微的还是巨大的,无论是个人的还是整个时代的,似乎都在顺理成章的自然状态中进行。而且每种变革都要从理论上入手,比如北宋苏轼的崇扬王维、元初赵孟頫的复古运动、明清的服膺古人等等,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作为创作的纲领。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理论模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践自己的理论,各自的画风是一目了然。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读书,读书能使人明理,能使人不断增长智慧,增长创造力。
在现有体制下,一般评价艺术家、老师的标准往往以名头大小、职位高低而论,诚然,这确实是一个标准。但显然不能仅论名头、职位,而更应该重质量;还有艺术家人品、精神意趣和学识高度等综合的学术品质标准。那些学术修养好,艺术水平高,治学严谨、学识广博的学者、画家与教育家才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