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技术工人,何来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是指独具匠心、以工匠精神造梦、筑梦的先进劳动者。这个概念早先出自央视推出的一部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后来大国工匠也被用来赞扬那些具备工匠精神的劳动者。
何谓大国工匠?工匠精神由何而来?
如果说大国工匠的狭义概念,或许只是制造业的“工匠”们。工匠的主体是人,只有在技术工人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够称之为工匠。因而可以说,技术工人就是工匠的来源与前提,没有技术工人,就没有大国工匠。
如果说大国工匠是一个广义上的含义,而工匠精神也不仅仅局限在“工”,社会上的任意一个职业,都应该具备新素质要求下的工匠精神。就如木工要恪守职业道德做出精美高品质的木制品,一位医生应该依照自己的工匠精神开出最切合病情的处方……
工匠们遵循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是一种独特的职业精神,也是一个职业者的职业道德、能力与综合品质等指标的整体体现。
工匠精神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其一就是劳动者的职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包括他们认知、对待事物、工作等内容的所有思想,其二就是他们的行为与表现,这是他们将工匠精神内化后的具体表现。
总之,工匠精神是包括所有劳动者在内的一切事业的高层次精神,它要求每一个职业都按照自身的职业规范与国家、社会要求来进行劳动。
工匠精神是这个全新的社会,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工匠精神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工匠精神是在劳动中被体现出来的,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不断进行着的物质资料上的生产是社会的根本。
人们对于劳动已经再熟悉不过,因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能够通过劳动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持续进化下去。早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了利用石头制作武器和捕猎用具,采集树林里的果实以及用兽皮制作衣物来保暖。这些劳动尚处在自觉的、本能的阶段。
随着铜器、铁器等工具的创造,人们学会了大规模开垦、种植粮食,以及圈养家禽家畜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在整个过程中,人类作为劳动的主体,并没有发生过改变,劳动的客体也是面向整个自然环境,因而这段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人们劳动方式的不断转变。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蒸汽机、燃油发动机等动力资源支持下,人类进入了工业大生产时期,这一时期的工人们主要在流水线的帮助下进行着机械而单一的工作。尽管如此,流水线工厂依然有着许多的优势,比如劳动力需求少,持续性高,生产的产品标准统一,出产量大等。直到现在,这依然是我们生产电器电子设备、日用百货等的主要方式。
这样的生产也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并沿用至今,但是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国际上劳动产品竞争品质时极具参考意义的一项指标。
为什么越来越强调工匠精神?
强调工匠精神这也代表着大国工匠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上对于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已经有所减少。那么,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国际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基于互联网、AI等技术的高科技劳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得来的统计信息,要比传统的问卷调查、走访等更能够轻松地采集到足够的内容。
大数据统计的信息大多是被统计者的行为性数据,相比于问卷调查的意向性数据,更具有说服力和准确性。尤其是一些高技术含量、低劳动力需求的工作,它们最适合由一些人数较少但是技术水平高的工匠去完成。
越来越多的人也逐渐意识到,人多、力气大,在如今的社会已经不再是找到工作的不二法门。学会一门专业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修养出正确的价值取向,才是如今社会需求的人才。
其次,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正呈现出贸易国际化、商业全球化的趋势,各个国家的产品和需求呈现出互补与整合的复杂关系。
这样的联系又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工人们生产高质量产品,打赢国际商品竞争的目标。试想,小到一颗螺丝帽、一支圆珠笔芯,大到一架飞机,一艘巨轮,哪一个产品背后没有成千上万的商家在竞争?
由于生产者众多,消费者不愁找不到地方买到这些东西。那么生产者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吸引到消费者,在这方面,出色的公关、广告宣传固然重要,但根本还是在于商品的质量如何。
只有在同等价格的前提下,有着更良好的性能,更美观的外观,更便捷的使用方式等优势,才能够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工匠们擅长的地方,工匠通常能够以超过普通行业标准的水平,生产出更高品质的产品。
再者,就是消费需求的升级。在整个国际社会呈现出稳定向前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往往有了更高的收入,更稳定地工作。基本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商品的消费需求会变得高品质化和个性化,这也是最近定制类产品异军突起,一路爆火的原因。
每个人都想做与众不同的人,彰显自己的个性的最佳方法就是选择与别人不一样的。比如,一些高端设计师会受聘为一个家庭做定制化的装修方案,而不是简单地采用一些大众化的壁纸、家具。他们往往会结合家庭的喜好、取向、经济能力、特殊条件等因素,设计出一套独一无二的方案,再由承接的工人进行直接制造。
这个流程就像一些游戏的“皮肤”,“服装”等产业链,先由创意者提供思路,紧接着画师给出画稿,最后由建模师进行模型创建和技术完善,但是不同的是,“皮肤”类产品依然是面向全部游戏玩家以及周边爱好者的,而这种设计确实只能面对个体客户的,类似的个性化品质化方案的打造还有服装、收藏品等。
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就是个性化很强,他们不是简单的流水线工作就能够制作出来的,必须由具备更高素质的工匠来完成,最后,工匠的形成得益于技术的不断积累与融合创新。
每一个技术工人所传承的技术都是在前人经验的不断总结前提下得来的,他们有的传承的是沿袭千年的古法,有的是现代化系统而科学的教材书籍知识,也有一些出色技术人员的心得感悟,但是他们都能够在个人思想内不断交流碰撞,最后由使用者将他们完美地发挥出来,代表着一个行业的最高水平。
在新时代要求下,如果一个技术缺乏创新,那么它就是僵硬的,因此创新也是工匠的一个重要需求。
技术工人对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性
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国际竞争中必备的硬性指标,如何有效提高工匠精神的影响力,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在工匠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制造业的工匠,大多都是从普通的技术工人不断磨练出来的,因为工匠具有特殊含义,不是依靠天赋就能够练成的,如周东红、管延安等,都是数十年如一日地锤炼中发展起来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经历过了悠长的年月,如今许多人已经年近退休,而等到这一批人干不动了,下一批技术工人又有多少能够成为工匠?
如今的技术工人难以沉下来打磨的原因主要有两条。首先,职业收入是影响职业工作者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没有高收入,无法适应消费水平越来越高的社会,即便是心中再喜欢这份工作,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耐不住现实的打击选择另谋出路。
事实上在如今的社会,想要员工“为爱发电”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即便是他们自身无比热爱自己的事业,但当连一顿饱饭都吃不起,无法养活一家人口的时候,他们也难免心灰意冷。
其次,社会认可度较低。一提起技术工人,尤其是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劳动的技术工人,如机电、建筑等行业的工人,人们想到的第一概念往往都是“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他们一样。”
事实上,他们一直以来都接受着系统的高等教育知识,完全具备一个本科毕业生甚至更高学历毕业生应有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然而社会上长期有一种偏见,许多人眼里“又脏又累”的活就是不好的,干过这一行的父辈经历了冷眼和歧视,也都难以下定决心让子女继续这份工作。
长期下去,越来越多本有意投身于技术工作的人,无奈于社会的舆论,转头向其他行业发展。这导致技术的传承和继承越来越少,工匠更是无从谈起。那么,如何保持技术工作人员的热情,从而保证工匠们能够持续性地诞生?
主要是要从这些方面下手,提高技术工作者的收入,普及技术工作的相关信息,在社会上形成尊重技术工作者的风气。这样子,职业收入与职业认可都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投身于技术工人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经过长期的锤炼和发展,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
看似简单的背后也是困难重重的,就拿提高收入这一方面来说,因为企业对于工薪的涨幅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从五千涨到一万,一万涨到三万。因此,涨薪还需要慎重抉择,涨多少,给谁涨,这笔钱从哪来的,这些问题都需要经过企业单位的严格把关。
此外,改善工人待遇,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其他优惠福利待遇的保障,如各种保险、股份基金等,从而在各个方面减轻工人的经济负担。提高社会认可更是任重道远,因为一个行业的偏见往往是长期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轻易改变的。如今的商业竞争中更注重“挣快钱”,“体面钱”,像技术工人之类的工作更是越来越不被人们喜欢,改变社会认知的任务十分艰巨。
打造培养大国工匠的沃土
如果说工匠们是国家制造业的中流砥柱,那么技术工人就是诞生工匠的培养基地,是将工匠精神内化到各个产品的制造车间。如今技术工人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计算机革命下的各大产业转型升级问题。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火热,科学教育等领域也逐渐用智能计算机和AI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计算机行业的高额回报,也让在高校就读的理科生更青睐他们,毕竟同样都是学习一些科学技术知识,计算机行业怎么看都比机械电气行业要更有前景。
事实上,人们对于机电等制造业的认识已经走到了误区,技术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不只有轰隆的机械声和脏旧的工作服。当他们亲手把神舟、嫦娥、天宫送上天空,第一次看着一艘艘舰船下海吃水,高铁在城市间来回穿梭……这种自豪感是任何其他工作都无法带来的。
眼下最重要的问题依然是技术工人的分化十分明显,以简单劳力为代表的普通工人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认知,整个行业的工人也因此难以获得足够的报酬,而真正有实力有技术的工人,也很难撑到最后。国际上也不乏我们可以借鉴的对象,如德国,德国对学生从初高中就开始确定他们选择的路线,做好了明确的社会分工。
德国目前高水平技术工人占据整体的50%左右,生产出来的汽车等产品也是驰名全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擅长、喜欢的是什么行业,并且明确这个行业能够收获足够的报酬,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们目前的困难就在于,学生大多数时候都是随波逐流,有些人毕业后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当技术工人,因为送外卖挣的钱更多。与其让社会替学生作出选择比起来,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显得要重要得多,因为这会把兴趣、特长、未来有机整合在一起,对于培养工匠也是极为有利的。
总的来说,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能够涌现更多的工匠,以工匠精神打造中国产品,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会更上一层楼,国民也会由此得到足够的报酬,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培养工匠的第一步就是有足够多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必须是具备专业知识,肯踏踏实实沉下心来,钻研整合的,而要想获得这些技术工人,改变以往的社会风气,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报酬的举措必不可少。
无论有多么困难,我们都必须一试。因为一旦缺失工匠精神,制造业就会失去竞争力,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永远是不可取的。要想有更多的大国工匠,就必须改掉以往的对产业工人的漠视和不尊重,真正把中国打造成一片培养工匠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