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碧玺,极品!
碧玺,其矿物学名称为电气石。碧玺(Tourmaline)又称“碧硒”、“碧洗”、“碧霞玺”等,英文名称“Tourmaline”来源于古僧迦罗语Turmali,是“混合宝石”之意。碧玺以颜色艳丽、色彩丰富、质地坚硬而获得了世人的厚爱。十八世纪人们发现碧玺具有吸引或排斥轻物质(灰尘、草屑)的能力,于是称之为“吸灰石”。
故宫里的碧玺藏品-传统的工艺,凝结着温润华贵的灵魂
近几年,很多人为清宫剧中的十八子手串深深着迷,手串中十八颗珠子意同一百零八颗数珠,是便于携带,寓大于小的手串型念珠。其既可以握在手中,也可以挂于衣襟的钮扣上,为诵经念咒时计数之用,持不同材料的数珠诵经,所获功德径相不同。
此款手串由十八颗黄色碧玺珠组成,碧玺硕大,颗颗饱满,打磨光洁,色泽温润古朴,颇为难得,间以红色珊瑚珠相隔。“佛头”以红色珊瑚珠制成,佛头下饰有双坠,坠角以蓝色碧玺制成,静雅艳丽,古朴中显华贵。
此款手串由十八颗粉色碧玺珠串成,间有翠质结珠两个,俗称“佛头”。其中一佛头下接佛塔一,系丝线及一珊瑚杵,下连翡翠盘肠背云,上下各系珍珠一,在下为果实形深绿色翠坠角两个,坠角上有小珍珠二。共有红白米珠十组,碧玺的颜色柔和清澈,简约大气的配色和设计,透过着低调的华贵。
除了手串,故宫的文物中还有很多朝珠、簪子、带扣等巧夺天工的碧玺藏品。
碧玺朝珠
在清代服饰制度中,后妃在典礼、祭祀、吉庆节日时,胸前必须要佩戴朝珠。朝珠的质地、绦带的颜色是区分等级的重要标志。后妃在穿着吉服时所挂朝珠选用的材质更为广泛,除碧玺之外,还有珊瑚、蜜蜡、松石、翡翠、碧玺、水晶等。
清 镶宝石碧玺花簪
花簪为铜镀金点翠,上嵌碧玺、珍珠、翡翠。以碧玺做立体芙蓉花,花蕊为细小米珠,花叶为翡翠薄片细雕而成,花蕾为碧玺雕成,花托为点翠。一只蝴蝶停落于芙蓉花上,其翅膀为翡翠薄片雕成,并嵌珍珠、碧玺。整个花簪用料讲究、华贵。
清代料花钿子
清代中期以后贵族女子头上戴的特色头饰,钿(dian)子上装饰各种饰件,一般在穿吉服、常服的时候佩戴。
这件钿子的菊花用碧玺制作而成。
清 碧玺雕瓜形佩
桃红碧玺瓜式佩,瓜身凸雕出叶和枝蔓。佩顶部穿孔系黄丝线,上系鸟形翡翠结珠,结珠上下各有米珠一组。瓜属蔓生植物,多籽,寓意“子孙万代”。
清 碧玺雕松鼠葡萄佩
佩为碧玺质地,扁长方形,片状。两面透雕,外围为浅粉色,雕两只松鼠,长长的尾巴,首尾相接。中间部分为深紫色,雕大小葡萄珠。背面雕有葡萄叶及阴琢的叶脉。佩上部有穿孔,系丝绳、米珠两组及翠珠一粒。
此佩利用双色碧玺巧雕松鼠吃葡萄,构图巧妙,生动有趣。
清 碧玺带扣
带扣为银蕾丝托上嵌碧玺制成。碧玺粉红色,全透明,局部有棉绺。银托累丝双钱纹,环环相套。
带扣是腰带上的装饰品,元、明时期盛行,但多以玉饰,到清代已很少用。以碧玺制成带扣尤为少见,更显珍贵。
碧玺桃树盆景
故宫中收藏了这么多的碧玺藏品,可见碧玺在在中国的历史之深远,受喜爱程度之甚。碧玺如此风靡,地位如此之高,少不了慈禧太后的功劳。
据史料记载,在1900年-1908年期间,几乎每年慈禧太后都会从美国的圣地亚哥购买好几吨不同种类的碧玺用于建造殿宇,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刻而成的莲花和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按当时的价格算大约值75万两白银。慈禧死后“脚蹬碧玺莲花,重三十六两八钱,估值七十五万两。殓入棺中的碧玺首饰更是多不胜数。
碧玺的“头号粉丝”不仅有慈禧,现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都对碧玺钟爱有嘉。
这是1661年制成的圣爱德华王冠,这顶皇冠由实心金框构成,上面还镶有玲琅满目的宝石,上面也包括碧玺。皇冠还有丝绒盖顶和一圈貂毛。即使女王本人,在“超长待机”的君主生涯中也只有加冕礼当天佩戴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