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办事何需低三下四?做好这3点,让你不丢面子还能把事办好
常言道:天下有两难,登天难,求人更难。由于我们都是社会人,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事情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如果一想到求人办事,就是一人高高在上而另一人低三下四,那么往往最后的结果都不如人意。
其实,求人办事并不是像传闻那样艰难,大多数人是因为不知如何把握好求人办事时的技巧,实际上只要做到以下这几点,求人办事再也不用低三下四。
一、从客观形势出发,挖掘对方核心需求
求人办事的大忌就是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完全不顾所求之人的处境和现状,这样带来的只会是他人的厌恶和反感。
所以真正有益于办成事的办法就是从共同的角度出发,分析共同面临的客观形势,你所需要办的事情就能更加顺理成章。
说到对形势的分析就不得不提著名的“合纵连横家”苏秦了,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极盛一时,众诸侯国没有一国能够独自抗衡秦国的百万大军,七国局势异常复杂。
苏秦在秦国碰壁之后,在燕国得到了重用,燕王派他出使赵国,他就跟赵王阐述了他的“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的合纵思想。
他深刻地表达了联合抗秦的战略,并阐释赵燕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结盟以共同抵御秦国的讨伐。
赵王听完觉得非常有道理,虽然赵国是强国,可在秦国面前依旧显得弱小,于是答应了苏秦的提议,后来苏秦用相同的方法游说六国,最后形成了合纵的局面,一度将秦兼并六国的计划延迟了很多年
苏秦求人办事的本质就是分析大家所处的共同的形势,使提供帮助的人因为共同的局势心甘情愿地给予帮助,如果我们可以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做到这种程度,那么何必需要低三下四的求人,又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呢?
二、从利益角度出发,使对方愿意助你一臂之力
别人愿意帮助你是好事,但是并不是谁都是有义务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所以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不想低三下四,就要给足对方的利益,这样才会让别人不会觉得这件事情是白干的。
古有一句话说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如果别人帮助你,你一毛不拔,那么你无论如何卑微的求别人,别人都不会认真的帮你办好事,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帮忙。
明代著名心学家王守仁讲过一个故事:当地有一个和尚,擅长做法事,帮助当地去世的人超度,超度当夜就会托梦给死者的亲属,说阎王因为和尚的念经而免除了死者在阴间的很多义务。
而有一个财主,为人非常抠门,在他父亲去世的那天,他也过去请和尚帮忙超度,以往别人请和尚超度都会给十两银子作为报酬。
可是这个财主为了省钱,给和尚三叩九跪,以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不应该收别人的银子为由,硬是想和尚免费帮他父亲超度。
最后和尚被迫无奈也为财主的父亲超度,可就在当晚,财主就梦到他父亲被阎王爷打得遍体鳞伤,财主很生气,说这样求和尚,他也要偷工减料。
可是他的父亲照着他的脸就打下来,说你这个不孝子,如果不是和尚,他会被打得更惨,为什么连十两银子都不肯花?
虽然这个故事是阳明随口编造,但是却也透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报酬给够了,何必要低三下四的求人呢?即使是出家人也是人,谁会平白无故地帮人办事呢?
因此,给够利益报酬是求人办事不用再低三下四的关键之处。
三、从人脉网络上构建,使人心甘情愿为之而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生意不成仁义仍在,即使事情办得并不是很顺利,但是只要人脉网络形成了,以后办事就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在这个人情社会里,找人办事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你跟人的关系够不够亲密,如果够亲密,根本用不上任何的低三下四,如果不够亲密,即使再怎么低三下四,别人都不一定会搭理。
就如《水浒传》的恶人高俅,从前只是一个混迹于江湖的小混混,就只是跟未登基的王爷赵佶建立了紧密关系,日后在赵佶身边随便几句话,就成为了北宋的太尉。殊不知多少读书人读一辈子的书都做不了多大的官
人脉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没有人脉,再怎么低三下四的求别人也是无济于事的,曾经孟浩然的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道尽了太多没有人帮忙而难以施展才华的人心中的苦楚;
柳永一阙“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是用来掩盖无人援助的事实罢了。
殊不知,如果一个人有人脉,求人办事情就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个眼神。
正如《红楼梦》里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求人帮忙的时候有稳定的人脉,许多问题不用低三下四的哀求,别人因为人情相关自然会帮忙。
曾经听过一位古时的谋略家鬼谷子所说:凡有求于人,纵论形势,飞而箝之;见隙而抵,利害转嫁;深究其辞,敲定方略。
意思就是认真探索形势,深挖他人的抗拒点,利害关系要做到契合,求人办事说起来简单,但深究下来也是一门大学问,要仔细地推敲,反复打磨。
同时,求人帮忙也不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关键是求人的过程是否得当。
如果得当,没有必要低三下四的请求别人,也不会因为碍于面子而害怕求于人,双方甚至可以互利互赢,凡掌握了上述三点的,求人办事就不必再低三下四!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嵩嵩
内容来自懂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