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琼:核酸检测记
总第83期
2021年第27期
核酸检测记
□ 曾丽琼
5月21日后的广州,是高温、大雨不断的广州,是疫情围城的广州,人们稍微平稳没多久的神经再度紧张。
6月3日晚,单位接到番禺区政府的特急通知,全区于6月4日至6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需安排员工支援检测工作,办公室连夜进行人员调配。
6月4日。上午一早回到单位,办公室仍在按照上级的要求调整参加支援的人数和名单。我对办公室人员说,如果人手不够,请派我参加。办公室的人笑着说,让年轻人上,轮不到我。
中午,支援的同事提前吃午餐,饭后集结前往分配的检测点。下午,心绪不宁,脑袋发蒙,眼睛盯住电脑屏幕,手搁在键盘上,却忍不住拿起手机,一会儿看看参加支援同事的微信,询问他们开始工作没有,叮嘱他们做好个人防护;一会儿看看疫情的新闻,了解各地疫情的情况。断断续续处理文件,没有了连贯性。下班前,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晚饭后接她一起去做核酸检测。
下班回到小区,在入口处向物管员和志愿者领了检测票。晚饭匆忙对付。19:30,背上水、伞、凳子、衣服等,和外甥女一起携着母亲步行前往所在居委的核酸检测点——西园公园。出了小区门,发现平常车水马龙的禺山大道车少人稀,但转入北桥路后人便多了起来,进入环城西路人就更多,道路两旁挤满电瓶车、自行车,一个个戴着口罩的人汇成人流往同一个方向流去,鼎沸的人声从西园公园的方向传来。
外甥女提着为母亲准备的凳子走在前面,我搀扶着母亲跟在后面,来到公园的西门,待检人排起的长龙让人望不见头尾,仿佛世界上的人都集中一处了。我看着母亲,站在那里犹豫着。我向一位在入口处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询问:“请问有绿色通道吗?能否让老人优先?”“不行,老人不只一个,人家还有坐轮椅的。”我不死心,指着母亲说:“您看,87岁了,不可以优先吗?”志愿者没再回应我。
我只好搀着母亲往前走。没走几米,一位保安对我说:“队伍的尾巴远着呢,在另一条街上,这位老人家是走不了那么远的。你去找志愿者,让你们先进去吧。”我说:“刚刚在入口处问过志愿者了,说不行。”“应该可以的,要不你找一下这个检测点的负责人。”我摇头笑笑,谢过他。我让外甥女去排队,我们在后面慢慢跟着。我扶着母亲逆着队伍前进的方面,沿着公园的围墙走,走到头,拐弯,进入解放路,沿着另一边的围墙继续走,走到十字路口,长蛇似的队伍在左边的三堂路延伸。我们随人流左拐。我们走得慢,一批批人越过我们。
我告诉母亲,我们不着急,慢慢走。可我心里很焦虑,担心母亲撑不住。我一路留意着队伍,有一定年纪的人不少,其中有一名坐轮椅的男性老人,但看样子像我母亲这样大年纪的不多。母亲在我的搀扶下慢慢挪步,很少说话,我知道她内心很不安,有很多想法、问题、疑虑,可没说出口,只是不辨方向地跟着我走。
我将脚步放得很慢,更多的人从我们身边经过。最后在三堂路与环城西路交汇的路口,我们终于见到了队伍的尾巴。我看着转了几条马路、拐了几个弯的队伍,犹豫再三,决定不排队了,带母亲回家。
回到小区,仍在门口派检测票的物管员和志愿者问我们:“这么快回来?做完了?”我将情况说了。一位应该是居委派来的工作人员让我留下电话,说问一下有否绿色通道。我送母亲进家门,告诉她,不用担心,好好休息,明天看情况我们再去。
22:40,外甥女发微信说轮到她了。
接近12点的时候,我在回社区报到党员群里看到最新通知:“明天西园开始时间是6:30,直至检验完毕为止,6号不接受检验。”我决定明早6时起床排队,让外甥女上班前带母亲与我会合。
6月5日。一夜未睡好,6点起床,匆忙吃了几口麦片,往背包塞了一本书就出门。这次我走了与昨晚相反的方向,且想着这么早,应该不会如昨晚那么多人。但没想到,刚走到环城西路和三堂路交汇的路口,就见到队伍,尾巴就在昨晚我们离开时的位置。以为自己早,但比你早的人更多,我有点后悔,觉得昨晚应该和外甥女一起坚持下来,可是,我行,母亲行吗?昨晚放弃排队就是怕母亲撑不住。但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完成,所以既来之则安之吧。
我排在一位褐色衣服的汉子后面,身后是一位白衣服的年轻人。我对年轻人说,一会儿我这里还会来人,是我上了年纪的母亲。他点点头,没出声。跟在年轻人后面的是一位黑衣服的大哥......队伍快速地延长。
虽然人很多,但秩序良好,大部分人站着,一些人蹲在路边的石阶上,一些人坐在商铺的台阶上,一些人坐在自带的小凳子上,认识不认识的,前前后后闲聊着。我拿出书,靠在旁边的一辆电动车上看起来。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队伍原地不动。
我说:“不是说6:30开始吗?怎么队伍没有动呢?”黑衣服的大哥说:“谁告诉你6:30开始的?我刚才从西门那边过来,医护人员还未到。”我说:“在回社区报到党员群里看到的。”他说:“不会那么早,之前通知好像是8:30。”我说:“不管今天何时开始,都要排下去了,不能像昨晚那样放弃。”
我话音刚落,一位看起来60岁上下的阿姨,在街道中央一面走,一面大声说:“发的检测票上不是有号码吗?为什么不按照号码检测,在这里排长队、在这里死等,不是更容易感染吗?怎样组织的?”
阿姨是从队伍前头的方向走来的,看来没想到这么早就排了这么长的队伍,有些不高兴,来到我们面前,还停了下来,重复刚才的话,但没有人附和她。
阿姨走后,褐色衣服的汉子问我:“什么票?我怎么没有?”我说:“是检测票,在居委和自己的小区里都可以领,应该是方便统计人数。”“我不知道有这样的票,没有票能做检测吗?”我说:“应该可以,手机扫了码,填写了资料,就知道受检者的情况。”我刚说完,他前面的人就说:“没票不行的。”他一听,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我说:“你不用担心,待会儿我家人送我母亲过来,我让她在小区帮你领一张。”我当即打电话给外甥女。
快8点了,队伍还没动,我上了一趟附近的公厕。回来后,褐色衣服的大哥说:“我不排队了,我走了。”我说:“为什么走呢?担心那张票吗?不用担心,我家里人会帮你带来的,而且她昨晚验了,不用出示票。”他没出声,摇了一下头,走了。
8点过了一会儿,队伍开始动了。我收起书本,随队伍前移。没多久,先生和外甥女陪着母亲找来了。外甥女上班去,先生代替我排队,我搀扶着母亲,拿着小凳子往前走,在一棵大榕树下,让母亲坐下休息。接下来的时间,我都让母亲走一段路就坐下休息。
一路走来,像母亲这么大年纪的似乎不多。有一位中年女士见到母亲,就说:“这么大年纪了,你们往前走,老人应该可以优先。”我说:“昨晚我们来过了,问了一位志愿者说不行,我们回去了,今早再来的。”“哎,难为老人家了。”母亲说:“没关系,慢慢走。”
大约一个半小时,我们来到了检测点的入口,也就是昨晚我问志愿者有否绿色通道的地方。进到里面,有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尽管里面的队伍也转着弯。我对母亲说:“妈,坚持一下,应该很快就到了。”母亲点了点头。她驼着身子,白发在炽热的阳光下一闪一闪,一只手臂在我手里,瘦瘦的,另一只手在不住颤抖。我突然心一酸,想哭,但忍住了。
又过了约半个小时,检测棚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时,一位男士搀扶着一位瘦小的老妈妈越过队伍往前走,一边走一边说:“听说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优先,我们往前去问问。”我说:“是吗?”那男士说:“听说是,所以我们上前去看看。”一起排队的人鼓动我:“你和你妈妈也去看看吧。”我对母亲说:“我们也往前边去。”母亲觉得不好意思:“快到了,我们还是排队吧,反正也快不了多少时间。”“快几分钟也好,走了这么久,你太累了。”
母亲没再出声,我搀着她离开队伍往前走,怕别人误会,边走边说:“不好意思,听说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优先,我们到前面看看。”没有人有异议,志愿者也没拦阻,只是问我们扫了码没有。
很快,我们来到了队伍的前面。工作人员点了一组人,让我们站在隔离线前。一名身穿防护服的姑娘拉开隔离线上的带子,让母亲进去,拿了张椅子让母亲坐,并温和地对母亲说:“先坐一会儿,很快就到了。”我提了一下手中的小凳子:“我们有凳子,坐这张就可以。”姑娘说:“坐椅子舒服些。”母亲就坐下。刚坐下,那对母子也进来了,母亲马上站起来,把椅子给了那位老妈妈,她坐在我们自带的小凳子上。
22:10左右,轮到我们。母亲在检测台前的椅子一坐下,就对医生说:“真是辛苦了,医生。”做完起身,又说:“辛苦了,医生,谢谢。”我也说:“医生,谢谢。”我们刚做完,先生和黑衣服大哥他们也到了队伍前面。
我如释重负般搀扶着母亲回家。看着身后等待检测的长长队伍,母亲的话多起来了:“这么多人,做到什么时候?”“花点时间,总会做完的,我们不也做完了吗?”“这疫情啊,放在旧社会,就是瘟疫,会死很多人的。但现在,有我们的政府就不怕了。新闻上说,只有中国才能这样全民抗疫。”“那当然。”“这次最辛苦的就是医护人员了,这么热的天穿着防护服,气都喘不过来。我在电视上看他们脱衣服,全身湿透,像从水里泡过。你说,有没有一种高科技,让防护服里面冰凉,医生穿起来就不会那么热了。”
母亲的话让我吃了一惊,我没想到文化不高、只认识一些字的母亲竟然想到用高科技让防护服降温发凉。我说:“医护人员无疑是最危险、最辛苦的,还有许许多多投入防疫的人员也很辛苦。至于防护服,目前来说,我想应该是最先进的了......”
陪母亲回到家,我一下子坐在沙发上,疲倦袭击全身,左腿强烈地抽筋,头隐隐作痛。母亲的脚也一崴一崴的。我歪着嘴对母亲说:“妈,你今天很厉害、很捧!”母亲咧嘴一笑......
写下这些粗糙的文字,不为什么,只为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只为告诉自己和身边的人,大疫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度外。我们也许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白衣执甲,逆行而上,或许也没能像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和众多志愿者那样冲锋在前,默默奉献,为大家筑起防护墙、撑起一片天。但我们可以做到信赖国家,响应政府的指令、安排,自觉加强个人防护,该接种疫苗就接种疫苗,该验核酸就验核酸,该隔离就隔离,该报告行程就必须如实报告行程。还有就是要包容乐观,守望相助。这么大范围、这么严重的疫情,组织工作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这需要我们的理解、宽容、体谅。总之,做好自己,不乱走,不添乱,积极应对,好好配合,就是对抗疫的最大支持,也是取得抗疫最后胜利的有力保证。
2021年端午
本文作者
曾丽琼,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南沙区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广州市番禺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2.本微刊设栏目: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随笔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拒绝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作品。投稿者需提供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1-2张供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