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

潍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实的朋友)

武术发力讲究一个整体力,看现在好多练拳击散打的也说整体发力,可一看,这个发力是整体发力?

一般人理解整体发力总是以为全身上下同时用力,而这恰恰不是整体力。

整体发力,其实只是腰胯发力,腿只起支撑作用(这点很重要,大炮没有底座就不能打人),手臂则要是松开的。

整体发力的过程,其实就是,用腰胯的力量把身体甩出去,同时用腰胯的力量把手臂甩出去。

打个比方,你的腿就是弹弓把,而你的腰胯就是皮筋,你的手臂则是弹子,大家注意这个过程,弹弓把和弹子没有任何发力动作,有人讲整体力是什么又要腿蹬地,又要什么的是完全错误的。

更有人讲,小腿发力蹬地,靠这个前冲的力量,其实就在你的脚离开地面的那一瞬间,你的力就懈了。

腿一定要起支撑作用,而不要去发什么力,完全是腰胯运动,同时手臂也是被甩出去的,被扔出去,而不是手臂用力,否则你腰胯的力量根本传递不到手上,再打个比方,你在射箭,你持弓的手臂不要发力,而要撑住,如果手臂撑不住,那就不行,而弓和弦在瞬间收缩发力,把箭给弹射出去,这是正常的射箭过程。

然而你如果像下面这样做,射箭的时候,在拉弦的手一松的瞬间,或者持弓的手一松,或者拉弦的手同时把箭往前一丢,让箭也发力,你这个箭能射出去多远,嘿嘿~能不能射出去还是个问题。

这就是病,病在哪里?不该发力的地方发力了,还有该撑得没有撑住!

人从字面理解整体发力,肯定会认为是全身同时收缩舒张,而事实恰恰相反。

再说说腿的发力,腿的发力也不要什么蹬腿,用腿上的力量,完全就是靠开合胯,注意你的胯!!!

你的支撑腿,仍然要撑住,胯发力,另一条腿只是被抛射出去!

这就是整体发力

说白了也就是腰胯劲,腰胯劲主要有两种,束展和开合,这两种发劲方法下面可能讲到。

另外我们要再讲讲手臂被抛射出去以后,还要收得回来,因为你的手臂不是箭,你必须要它回来,回来的发力过程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你一个打人动作的瞬间要有两次发力过程。

而且你的发力必须要打一个起落,为什么呢?起是你往外打得时候,抛出去,落是在你拉回来的瞬间,为什么要落?为了下一个起,在这一落的瞬间,你的腿更要撑住劲!因为这个时候身体重心下跌,加上回拉的劲很强大,同时借助这个回落再次弹起。

这一起一落就是一个束展的劲,另外这个束展劲应该配合呼吸,吸起呼落,怎么呼吸呢?腹式呼吸!逆腹式,在一呼之间,往下一沉,一撞!这东西了不起,用这股呼吸之气配合上丹田的发声,这就是形意的虎豹雷声,太极的哼哈二气的来源,这就是丹田鼓荡!

开合的劲,就是你腰胯扭动,转动和撑出去的劲,这是你发力的关键。

光这个劲还不能打人,为什么呢?光有往前打得劲,还少了点什么,这就是个锤子钉钉的劲啊,我们要什么?要钻头的那种劲,哪种劲?一种四面八方往外扩散的劲,哈~对了,这就是拧裹~!

这个拧裹很容易,但很有用,怎么用拧裹呢?就是在你击中对方的瞬间手臂一拧一转,这就把劲给钻进去了,还不会伤自己。

完了,完了,武术的发力就这么一点东西,还让我给说了,不过,什么?你理解不了?你能不能理解就是你的事情了,不关我的事情~,哈哈~

我们练拳练得不是肌肉,而是你的头脑。

一个人练拳日久,他的肌肉却不会有什么改变,改变的只是他的运动方式。

什么运动方式呢?就是把一般人以四肢运动的方式改成类似婴儿和野兽的以腰胯运动的方式。

而练拳的目的不过是在不断地加强这个运动过程的记忆,使它成为习惯。

我们认为,人体的肌肉纤维足够用,而根本不必要去锻炼肌肉,哪怕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他的肌肉也足够用,我们需要的是能发挥自己潜力的运动状态

加强对这个运动状态的记忆,我们一般采用的方式就是不断重复它

然而,如果能通过催眠和暗示的手段加强这个运动方式的记忆过程,则有可能使练拳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在我们不练拳的时候,多想想武术的运动方式,强化记忆会有不小的进步呢。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

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形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力。

形意以枪化拳,枪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纯以骨架传劲走劲。身体骨架即是刀枪剑,是最佳最好的传劲工具,不是发劲工具。既然是传劲,自然是越结实越好。骨架结实就在一个整上,全身整合,周身关节无断之处,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处不能松透之处,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真正的整,是周身无时无处不是处在自然的整之状态,整劲是指由整的架子传过来的劲。最后打成一个整,打出来整劲等等说法仍然还是在跟自己较劲,全浪费在自己身上了。

枪“滑”杆“抖”枪之说,“滑者”主“直劲”,劲在脊椎,带周身直进。“抖者”主“螺旋转劲”,劲在“腰胯”,带周身拧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