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一条线,卖了一亿美元,还影响了整个艺术和时尚界!


Barnett Newman
知道梵高的人很多,
对他却一无所知,
但他已成为当今时尚的符号。
高度单纯化和抽象化的风格,
让人觉得晦涩,
但却是他让人震撼之处。
如果提到抽象派绘画,
你会首先联想到,
哪一位艺术家?

二战以后,
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
抽象派绘画成为20世纪最流行、
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而抽象绘画又大致可分为,
几何抽象与抒情抽象两大流派。

蒙德里安《Red, Blue, and Yellow》,1930年
其中,几何抽象流派,
又以蒙德里安为代表。
有人喜欢蒙德里安作品中,
冷峻的几何美学,
但又有人说,
他的画在别人眼中,
总是挺有距离感的,
甚至有些缺乏人情味。

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1942-1943年
但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
并不是蒙德里安,而是抽象绘画流派
另一位重要的艺术家巴尼特·纽曼
(Barnett Newman)。

巴尼特·纽曼
当你第一眼看到
巴尼特·纽曼的作品时,
心中肯定是这样想的:
“这不就是一条线吗?我也能画!”

纽曼《Be I》, 1949年
但就是这样的“一条线”,
使得他的作品《安娜的光》,
于2013年被一位不知名的神秘买家,
以约1.057亿美元的价格私下成交,
目前该画排在世界最贵绘画的第17位。

纽曼《安娜之光》,1968年
2013年5月14日,
纽曼的油画《Onement VI》,
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
以0.438亿美元的价格,
被一名神秘买家收购。

纽曼《Onement VI》,1953年
2014年5月13日,
又有一位不知名的神秘买家,
以0.842亿美元的价格,
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
拍得纽曼的油画《黑火1号》。

纽曼《黑火1号》,1961年
就是这样,
原来默默无闻的纽曼,
突然有3幅作品闯入,
世界最贵100幅画的行列,
引起世人轰动,
由此纽曼一举成为,
国际绘画市场的新宠儿。

纽曼《是谁在害怕红黄蓝II》
你可能会在想,
纽曼的画作不过寥寥一两条线,
怎么就卖出一亿美元的天价了?

纽曼《Onement I》,1948年
比如他的《Onement III》,
你可能认为纽曼只需要花几分钟,
就能画出这一条线了。
但小艺相信,一切绝没有那么简单。

纽曼《Onement III》,1949年
1905年1月29日,
纽曼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
父母是来自波兰的犹太移民。
高中时的纽曼,
便展现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经常逃课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看各类美术展览,
并加入“艺术学生联盟”,
学习、研究绘画。

后来纽曼在纽约城市学院
攻读哲学专业,
并辅修绘画课程,
该校一共出过11位诺贝尔奖得主,
而纽曼则由于经常逃课,
大多数课程都是勉强及格,
所以他在校时,
绝对谈不上是一名好学生。

大学期间,纽曼就已经开始创作一些抽象作品,只不过当时的作品还不够成熟,当时他的偶像是马克·罗斯科。
即便到现在,我们也总是能在纽曼的作品中找到罗斯科色域绘画风格的影子。

马克·罗斯科《Ochre and Red on Red》,1954年

纽曼《Two Edges》,1948年
1927年,
稀里糊涂毕业后的纽曼,
曾到父亲开的服装厂上班。
没想到的是,
1929年纽约股市大崩盘,
他父亲的服装厂也因此陷入困境。
在此之后,纽曼转行,
从事过美术代课教师、
剧团经理、建筑绘图员、
作家和评论家等多种工作,
甚至热心文化事业的他,
还在1933年给自己,
提名参加过一次纽约市长的竞选。

困境潦倒的纽曼,
没有卖出过几幅作品,
做过的工作也都收入微薄,
还常常失业在家。
谁能想到,这位未来对很多艺术家,
都有着深远影响的抽象艺术大师,
考了三次艺术教师资格证,
都以失败告终,
还在第三次考试时,
水彩画测试只得了33分。

即便生活屡屡受挫,
纽曼却始终执着地,
追求着自己的艺术创作。

画室里堆了一幅又一幅的作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来又因为不满意,
几乎全被纽曼毁了。
日子最艰难的时候,
他甚至得靠妻子微薄的工资度日。
但这所有的一切,
并没有阻止纽曼在未来,
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

最初,纽曼的作品,
在当时的艺术大潮中,
是个不折不扣的“非主流”,
极简的外形、未标示的主题、
去物质化的表现形式……
说白了,当时艺术界,
对他的作品压根就不认可。

纽曼《Canto X from 18 Cantos》,1964年
不过,
成功的道路,
总是离不开环境的造就。
二战后的美国,
抽象画派的“异军突起”,
让世界艺术的中心,
由巴黎转到了纽约。

杰克逊·波洛克《One: Number 31》, 1950年
纽曼的春天就这样到来了。
抽象画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和德·库宁等人,这些人的作品已成为当今国际艺术市场拍卖的中坚力量,当然其中也包括纽曼。

纽曼《The Wild》,1950年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
就是这么简单的几笔,
纽曼或许就得花上半年、
甚至一年的时间去画,
他也并没有用尺子作画,
也没有套用任何格式,
来测度出这些图案,
而凭借的只是他几十年来,
艺术实践所积累下来的判断力。

你可以根据画作表面漂亮的肌理,
上面的笔触清晰可见,
看出它们是手工绘制的,
色彩也从来不是现成颜料直接挤出来了事,
而是各种颜料混合后细腻层叠出来的效果。

纽曼用垂直的细线,
来分隔大块的色彩,
他称这种细小的线条,
叫“Zip(拉链)”,
这种称呼虽然有点无趣,
但确实非常形象生动。

这些抽象的硬边绘画,
拥有极强的空间感,
简单,却又耐人寻味。

纽曼《Canto XV from 18 Cantos》,1964年
尽管抽象绘画流派自诞生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关于这个复杂的流派一直缺乏某种有说服力的理论阐释。
不仅对于公众来说,抽象表现主义的欣赏和接受是困难的,即使对于艺术史和评论界,抽象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含糊不清。
而在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画家内部,也存在不同的风格和观念。

但纽曼始终相信精神艺术的抽象内涵,并认为艺术之美在于充满着神秘感与不可知的东西。
“艺术家以他的欲望、他的意志来建立有序的真理,那便是他对生命与死亡的神秘性态度的表达。可以说,艺术家像一个真正的创造者那样探究宇宙。”

纽曼“形而上学”的艺术作品,
还影响了当时众多艺术大师。
1962年,伊夫·克莱因受纽曼创作于1953年的《Onement VI》的启发,干脆把其中的竖线去掉,创作了一系列单色绘画作品引起国际绘画界的轰动,其画中所用的蓝色甚至被国际上命名为“国际克莱因蓝”。

伊夫·克莱因

伊夫·克莱因作品


法国艺术家Reine Paradis的“克莱因蓝”摄影作品
不仅如此,
艺术和时尚从某种程度上,
是一对渊源已久的双生子,
GIADA创意总监Gabriele Colangelo,
就在GIADA 2017春夏系列中,
大量运用了纽曼艺术作品中的元素。


纽曼的“Zip”与GIADA 2017春夏系列
一天,Gabriele Colangelo来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他目睹纽曼画中那种简约大气,但又充满色彩的冲击力和野性的笔锋的结合,便想起了现代成功女性的特质——姿态优雅却又带着干练的风度。


GIADA 2017春夏系列
于是他将纽曼的艺术作品,
结合到自己的设计当中。
神秘而独立的光带,
将画面一分为二,
一如男性与女性,
或者是古老与现代的艺术碰撞。


GIADA 2017春夏系列
或许,具有超前意识的人,注定是孤独的。
纽曼在世时一直不被看好,直到1985年,一位不知名的美国收藏家在苏富比拍卖行购得纽曼的《尤利西斯》之后,纽曼的绘画才逐渐受到世人的重视和认可。

纽曼《尤利西斯》,1952年
目前,纽曼的作品不仅被拍出高价,而且在世界各地的重要美术馆都有收藏。
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伦敦泰特美术馆、柏林国家博物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等等。

尽管纽曼对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没有高屋建瓴的感知,
但他却仍然没有放弃艺术创作,
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

1970年7月4日,
纽曼因心脏病复发去世,
享年65岁。
去世时在他工作室的墙上,
还留着未完成的巨幅遗作
《是谁在害怕红黄蓝IV》。

纽曼《是谁在害怕红黄蓝IV》
虽然纽曼在世时,
其画作不被理解,
饱受孤独之苦,
但是他又是幸运的,
因为,上帝给了他一个
一生坚定不移支持他的伟大妻子。

纽曼与他的妻子
纽曼去世9年后,他的遗孀通过节衣缩食设立了巴尼特·纽曼基金,以资助艺术创作的方式把纽曼的艺术思想传递下去。
因为她坚信:只要纽曼的精神之火不灭,总有一天人们会读懂并欣赏他的作品。

如果注定会成功,
那么,晚一点也没关系。
本文转自:中外艺术
ID:YISHUZHONG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