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赏析102】诗三首/正慈,赏析/曹红燕

禅诗赏析

一时

正慈

夜深了

静悄悄了

万赖俱寂

的道场上方

空空如也

的风谷

一时

融入在万古

的长空野外

岁月仿佛

穿越过往

音闻

这时

传来

咚咚阵阵

的摇铃声响

撞击

瞬息

念想顿忘

激活泛起

佛号

朗朗

的千万呼唤

风过了

心底

是那样的

恬淡自由

【曹红燕赏析】

“风过了/心底/是那样的/恬淡自由”这步境界,向往之!

有“夜深了/静悄悄了”之“静”、“万赖俱寂的/道场上方”之“寂”、“空空如也/的风谷”之“空”,一时,便“融入在万古的长空野

外”,我即是万古长空,万古长空即我。并且这个“我”也没有了时空的局限,自由的“穿越过往”。

“静、寂、空”之时,“传来/咚咚阵阵的/摇铃声响”,念想被铃声撞击,瞬息顿忘。

佛号声起,绵绵相续,“朗朗的千万呼唤”,天地都在这一片梵音之中。

当住此处,心一境性,入三摩地。

此诗是禅者功夫的体现。是禅者深入禅境的呈现。

此诗的诗句应是禅者在“一时”的状态后在心头的自然显现,禅到诗到,而非做作。诗味恬淡诗风自由。这种“短短句”似乎成了禅者正慈法师独到的诗歌特色。也许这是他喜欢松尾芭蕉等的俳句,而受俳句的影响。

禅到诗到,必须是也有着作诗的深厚功底。这首诗中高明地用到了“音闻”、“撞击”、“顿忘”、“激活”、“泛起”、“千万呼唤”这一组动词,有了这一组动词的应用,就更反衬出了“静、寂、空”之状态。“音闻”摇铃声响,更显心之寂静,心越是空寂,才会体验到声响的撞击,使“念头”在撞击中“顿忘”。这组动词在这一首诗中的重要性,不只是于诗以动写静,于禅,更是在于达到“顿忘”。有一则公案写道:“忽然一声雷震,悟新禅师当即大悟。”

风光

正慈

东山

谷涧

巨石上

隐约可见

一行字

十万洞

不知来意

残垣断瓦

人去留迹

屋前

仍见

一株板栗

老树

几棵桃花

夹杂山径

野茶树散布

沙粒清流

临溪洗面

拂拭

露尔

风光本地

山僧

无他

空穴来风

闹剧脚下

与风月相应

与名利无关

【曹红燕赏析】

东山,谷涧,巨石,十万洞,几棵桃花,一株板栗,野茶树散布……此诗开篇,铺开了这样一幅春光美景。

接着,山僧行至清流,“临溪洗面/拂拭……露尔/风光本地”。

临溪洗面和拂拭,扫除尘埃,断除妄想,真心自性“露尔”,本地风光“露尔”。

“本地风光”是怎样的呢?

有佛学文典中是这样解释:所谓“本地风光”,是在没有任何执著的状况,还有智慧及慈悲等的一切功能。风光,是春光明媚的风景。悟后的心地,称为本地。悟境中的心地,如阳春白雪、无尘明镜,自身不著有无、善恶,却能如实灵活地因应众生所需,故形容为本地风光。

中国禅宗有一篇《十牛图颂》,那是用十个颂文配十幅牧牛的图画,画的就是十个禅修层次的境界。所谓“本地风光”是从第九幅图开始的,风景很美,却没有自己,为了度众生,应化显现,永不疲倦。

“露尔/风光本地”后,“山僧/无他//空穴来风/闹剧脚下……”就容易理解了。

此诗的精彩与巧妙,是在开篇先描写出东山谷涧的“本地风光”,尔后再示现另一个心性中的“本地风光”,这一个“本地风光”才是“本来面目”。

经行

正慈

春光

在树梢上

雨后的绿植上

波光粼粼

偌大的乡野

空旷竟无他人

独留下

老石桥边经行

【曹红燕赏析】

一幅很美的经行图。

春光

在树梢

雨后的绿植

波光粼粼

……

空旷竟无他人,也许真的是无他人;也可以是经行者进入了那份空无的禅境中,而“空旷竟无他人”。

“老石桥边经行”,一诗如一画。

《禅诗赏析》栏目

由《新东西》与现代禅诗研究会联合推出

正慈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千年古刹,药师道场,东方山弘化禅寺、天下祖庭五祖寺方丈。1988年考入北京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1990年就读中国佛学院本科班,1994年考上研究生。1997年,住持弘化禅寺,成为第七十三代传人,2014年于五祖寺升座。正慈法师曾带团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出访柬埔寨、韩国、台湾。正慈法师出版有《茶禅的味道》《出家人的样子》《心安住的地方》《禅就是这样》《慈悲的温暖》五本文集。有诗选入《现代禅诗精品赏读》一书。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