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Apollo Moon搅动共享无人车出行格局

标题下方 蓝字 订阅 犀利财经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从马车到汽车到飞机到火箭到宇宙飞船,人类对于交通工具的探索无止境。就像当年阿姆斯特朗的月球漫步震撼世界,今天,百度Apollo带来的Moon,惊喜同样不容小觑。

6月17日,百度Apollo携手ARCFOX极狐汽车共同发布了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
“Apollo Moon全球首秀”、“第一次发布无人车的成本”、“仅仅是行业L4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全球最大规模共享无人车队即将启动运营“……发布会上的这些字眼足以震撼业界,成为全新的里程碑。
或许这只是百度Apollo发展中向前迈出的一小步,但是中国共享无人车的商业化历程中的一大步。
这标志着,中国共享无人车真正走向大规模商业化。
Apollo Moon的撬动支点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对于商业世界来说,产品想要更加大众化,撬动的支点,无非就是,成本+技术。
坦白来说,今天之前,业内的自动驾驶企业对整车成本几乎都是不予置评的,这是因为目前绝大多数处在研发测试和Demo阶段的无人车,是采用“堆料”的方式改过来的。有业内人士表示,业界秘而不宣,不少无人车其实成本居高不下,一辆无人车一两百万的造价很正常。
但是,百度Apollo Moon在发布会上官宣,包括车,包括自动驾驶套件,所有加到一起是:人民币48万元
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表示,这是目前全球成本最低的共享无人车,也是无人车首次进入到网约车运营成本区间。
再来看技术。众所周知,技术是百度这样的科技企业的立身之本。历时8年,百度Apollo已从自动驾驶行业的拓荒者成为引领行业前行的领导者。
8年来,百度智能驾驶测试里程已超1200万公里,并且每天以4万公里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天绕地球一圈。
8年来,百度智能驾驶已拥有的专利数量超过2900个,获得测试牌照244张。
所以此次,Apollo Moon几乎把技术武装到了牙齿。具体来看:
Apollo Moon搭载了Apollo第五代无人驾驶套件,这组套件采用了1颗激光雷达,13颗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的三环视、多冗余的传感器组合,计算平台提供的算力超过800 TOPS。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激光雷达是百度和禾赛一起定制的,不仅显著提升了感知能力和可靠性,成本还大幅降低。
王云鹏表示,Apollo Moon是使用激光Lidar个数最少、线数最少、成本最低的,增加了摄像头的个数,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图像分辨率和帧率,视觉感知能力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比起上一代,Apollo Moon能力提升十倍,复杂城市道路送达成功率高达99.99%,车顶上除了一个与用户交互的接驾屏和一个定制的Lidar以外,其他设备都集成在车身以内,前装量产程度非常高。
正是因为有了技术“护体”,才为Apollo的商业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业化闭环加速形成
Waymo前CEO约翰·科拉菲克曾经这么说过:“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永远不会喝醉、永远不会疲倦、永远不会分心的司机。”其实,无人驾驶所探索的这些命题,已经成为现实。
今年五一期间,百度Apollo共享无人车在北京首钢园无人化开放运营,公众通过百度Apollo GO App约车,4天累计848单,乘客1500人次,充分体现了外界对百度Apollo无人驾驶Robotaxi的认可。
按照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从打造技术到输出技术,从“共享无人车”+量产自动驾驶,再到共享出行市场,百度Apollo正在形成一个商业闭环。此次,Apollo Moon的落地,将会加速商业化闭环的进程。
  • 首先看看成本。

在商业上有一条准绳,任何商品,一旦成本降低,就会加速大规模商业化的落地。而且量产所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可靠性的大幅提升,Apollo Moon的硬件可靠性将能够达到两万小时以上,这也意味着车辆可以确保5年内可靠运营。
按照5年的运营时间,咱们来算一笔账。
假设一台Apollo Moon无人车每个月收入2万元,那么在五年60个月时间里,除去成本(按48万元算),可以盈利72万元。
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来计算传统的网约车,虽然目前的专车成本一般在15-20万元之间,但必定要加上人工成本,假设一个月司机平均收入1.1万元,算起来5年盈利39万元。
  1. 无人车:2万/月营收*60月运营周期-48万车辆成本=72万;

  2. 传统网约车: 2万/月营收*60月运营周期-15万车辆成本-(1.1*60)司机成本=39万。

从核心盈利逻辑上来看,人工是一块巨大的成本支出,而无人驾驶理论上每辆车比普通网约车盈利多30万元。
Apollo Moon降低了Robotaxi运营成本,会加速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落地,自然而然地,车队的规模就会扩大。
  • 接下来,看看运营规模。

百度与极狐签署了全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预计在未来3年落地1000台共享无人车,将在国内多个城市开展更大规模的无人驾驶的规模测试和示范运营。
近期百度Apollo将在北京(新增通州区域)、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开展共享无人车落地运营,届时,当地的市民也能轻松扫码上车,享受真正的完全无人驾驶。
而且,在不远的将来,这个模式将复制到更多的城市,百度Apollo “共享无人车”的商业化道路也会越来越宽广。
Apollo Moon的投入运营将助力百度Apollo在3年内覆盖一线、新一线、准一线城市实现区域内可循环的商业化目标。相信“共享无人车”在这些城市商业化落地之后,将会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也会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服务。
冲击共享出行市场
毫不夸张地说,此次Apollo Moon大规模铺开进军共享无人车商业化市场,犹如一条鲶鱼,将冲击到目前中国的共享网约车格局,也标志着无人驾驶商业化进入全新阶段。
大家应该都注意到近期业界的一则新闻。最近,共享出行巨头滴滴公司提交了IPO招股书,有意思的是,在招股书中,滴滴浓墨重彩的描述了自己的无人驾驶业务的情况,虽然这个业务目前大部分还处于研发阶段。
显而易见,无人驾驶的是各家科技厂商都公认看好的方向。
百度Apollo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共享无人车每两年产品更新一代,能力提升十倍,成本降低一半的目标,并为此不断努力。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量产投入市场运行之后,Apollo Moon将会对现在的网约车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当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后,将直接剔除掉司机人工成本太高的问题。数据显示,滴滴中国去年有1300万的活跃司机,平均每位司机获得了9030元的收入,算一算都是一笔巨资。
其次,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商业化的成功落地,将帮助Apollo形成“造车-打车-行车”一个完整的出行生态闭环,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可以借由出行大做文章。比如结合百度地图布局LBS生态,一网打尽吃喝玩乐;再比如可以提供物流外卖、物资供应等服务,所有的故事都极富想象空间,也具有需求的实际场景,也会吸引更多的资本关注Apollo的发展。
当无人车的安全性足够高,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可靠性足够高,可以保证5年可靠运营;成本足够低,每个月的成本已经低于人类司机,无人车商业化落地还远吗?
所以说,在多个维度上,百度Apollo迈出去的步伐更大,走的也更有底气。
新里程碑
与极狐的合作,是百度Apollo“共享无人车”+量产自动驾驶战略里面,一个协同效应的正循环。可以总结为,技术降维和数据反哺。
事实上,目前由于各地的法律法规等相关要求,百度Apollo“共享无人车”数量还是有限,现阶段还没有办法做到大规模地铺开,但是百度Apollo量产自动驾驶可以多地开花,也将会提供给完全自动驾驶更多的行驶数据、道路数据等等,进一步夯实百度Apollo的数据基底。
另一方面,用更高级的无人车L4技术降维应用到量产车上,而且与L2+车型价格持平,进一步降低了高阶自动驾驶使用门槛,两条腿走路,将会让无人驾驶的安全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此次,Apollo Moon提供了46项安全保障能力,这里既包括了车辆底盘、计算单元、传感器的冗余,也包括了设备自检和传感器自清洁等能力;通过车路协同,在红绿灯识别,盲区检测,超远视距方面借力V2X技术,可以将安全性再提升1-2个数量级;在车辆遇困的时候,可以远程求助5G云代驾。毕竟安全是自动驾驶技术的“第一天条”。
Apollo的无人驾驶业务顺理成章地进入到共享网约车市场,商业化的场景落地无疑将迸发出了更多想象空间,市场上最敏锐的资本早就看到了百度Apollo的技术+商业价值,也成为了资本市场上助推百度整体估值的强大引擎,甚至有机构认为,百度Apollo是百度在香港二次上市中最值得被投资人关注的业务之一。
瑞穗分析师发布研究报告称,将百度自动驾驶业务估值提高了一倍,从200亿美元上调至400亿美元。
2021年百度Apollo Moon“共享无人车”全球首秀必定是一个非常标志性的里程碑,受益的不仅仅是百度,不仅仅是全球的投资者,也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同时也能让中国的老百姓真真切切分享到人工智能、智能出行、智能交通所带来的红利。
但这也许只是Apollo的一个小目标,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耐得住万丈孤独,才能装得下星辰大海,百度Apollo未来的诗和远方必定更值得期待。
知名大V“犀利财经”(xili-caijing)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