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既然支持木石前缘,为何迟迟不给宝黛完婚?

红楼梦以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斗争为主线,贾母是黛玉最大的保护伞,也是木石前盟最坚定的支持者。

但有个问题颇为蹊跷,她为什么久久不给宝黛二人完婚呢?

其实,这说到最根本上,就是曹雪芹故意制造的悬而不决。

既要让黛玉有保护伞,让黛玉名正言顺、占尽伦理人情,还要让她成为一出悲剧,那贾母就必须人为的出点错误。

否则,如果她行事果断、手腕强硬,对敌人毫不手软,务必荡平奸佞一统天下的话,那黛玉哪儿来的什么悲剧啊?没有了冲突,故事也就没了,书也不用写了,宝黛一见面全剧终。

当然,写书的需要是一回事,故事的逻辑又是一回事。

贾母一面极力保护甚至怂恿纵容着宝黛相爱,一面又长时间拖延着不敲定婚姻,其中必有原因。

贾母到底在想什么呢?作者没有明写,但却在点滴之间暗示出来了。

01 兴儿之言

当众人都以为尤三姐中意宝玉时,兴儿对她说:

“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仔细分析这话的背景,可不是喝多了侃大山,而是为了婉拒尤三姐。意思是:你别惦记宝玉了,否则白白耽误了你。

试想,兴儿原本正要讨好新奶奶尤二姐,但凡有一丁点、哪怕一丢丢的希望,也不能如此当众打击尤三姐的面子。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宝黛的姻缘天经地义,在贾府众人心中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既然都板上钉钉了,告诉三姐便是为她好,显得自己忠心。

为什么有板上钉钉的感觉?显然是贾母多年的苦心经营。

所以兴儿这句话里的文章可大了!既印证了尤三姐个人条件的优秀(倒是一对好的),又补写出贾母多年来对木石前盟的力挺,还交代了暂时不成婚的原因。

按他说的,原因有二:1、黛玉身体不佳;2、两人年龄小。

真是如此吗?细想这两条,感觉诡异得很。

首先说年龄,45回金兰契时黛玉已经15岁,此时是66回,又过了一年。所以黛玉16岁,宝玉17岁,在崇尚早婚的古代,这个年龄还算小吗?

若说身体有病,再过两三年就一定好了吗?这是什么道理,谁预订的啊?若是体质本就不行,压根不宜成婚,或者胜任不了贾府少奶奶角色的话,不应该早点另作打算吗,为什么又铁定了是她呢?

所以兴儿说的不婚理由,好似有理,又似无理,到底怎么回事呢?

02 贾母之言

书中宝玉唯一一次被提亲是在清虚观,贾母当时回复说: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

张道士说的那个十五岁的姑娘,就是薛宝钗,资深红迷都知道的。证据众多,你要是不了解,参看《金钏悲剧为哪般?轻佻不是错,错在出场时间

因为提亲对象是宝钗,贾母一定会回绝。这是曹雪芹给她设定好的立场。

但因为要回绝,这句话就一定是托词吗?

不,恰恰相反,因为这话太像托词,反而不是托词,曹公喜欢考验人的逆向思维。其实这是真的!

【上回有和尚说了】,是哪回呢?她要表达的意思是【不久前】

此时是29回,不久前真有和尚来过贾府!贾母指的和尚,就是25回为宝玉摩石治病的癞头和尚。

原来是癞头和尚说宝玉不宜早婚的。

贾母贾政这些人是否对此深信不疑呢?当然了!除了癞头和尚已展现过神奇的治疗效果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贾珠。

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后来一病而死。从这个履历表上,你看出点什么了吗?

贾珠很优秀,很上进,但每样事都好像在争头名、争时间。他应该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但很可能正是这些东西把自己累死或委屈死了。

如此优秀的儿子毁于一旦,势必给长辈留下惨痛的教训。其中之一就是,成长宜缓不宜急。

怎样才算缓呢?既然提到了贾珠不到二十娶妻生子,那二十肯定是个关卡,是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分界线。

SO,你现在明白了吗?贾母贾政这些人本就忌惮于贾珠的教训,加上癞头和尚的警告,大家就达成一项内部铁定法则:

宝玉必须要过了二十岁才能成婚。甚至为了不给他压力和不良影响,二十岁之前连说亲、订婚这些事全部免谈。

03 相关证据

这个设想,并非凭空而来。有很多证据来佐证。

1、78回王夫人撵走晴雯后,向贾母汇报,好一顿抹黑晴雯,同时狂赞袭人:

不过使他自己知道越发小心学好之意。且不明说者,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老爷知道了又恐说耽误了书;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反倒纵性起来.....

王夫人跟贾母说这些,毫无疑问跟钮祜禄甄嬛大封后宫一样,为了抬高自己的嫡系队员。她希望贾母认可袭人的身份,从此由地下化变为合法化。

但有意思的是,都到这个份上了,生米煮成熟饭又放凉了,还是没给袭人任何名份,连个通房都没给,别说姨娘了。

关键是,并非贾母故意阻拦,而是王夫人自己否定给名份。她的意见是只给工资。

看王夫人的话,上来先说【一则宝玉年纪尚小】,这时候宝玉都18岁了耶,还是小。难道她当着贾母,张口就说傻子话吗?

很显然,18岁的宝玉在这些长辈看来,确实是”小”,因为不到20呢!

【二则宝玉再自为已是跟前的人不敢劝他说他】,这不就是早婚早育的不良影响吗?

说来说去,核心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要等宝玉真正成人了、有历练了、成熟了,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对于抹黑晴雯,贾母当即表示反对。但对后面这串分析,贾母却表示赞同。可见无论是宝玉娶妻还是纳妾,都必须过了20。在这个问题上,几个长辈倒是达成了一致意见。

早期王夫人也曾急功近利过,就是宝钗提亲那次。贾母第一时间搬出和尚的预言,顿时给她当头一棒,让她无话可说,就连元春都偃旗息鼓了。

这和尚的话,就这么厉害!后来她终究还是怕了命,不敢再拿儿子来试验了。因为,就是因为宝钗提亲被拒,王夫人发邪火搞死了金钏,引发宝玉被打!

总之,宝玉差点一命呜呼,追本溯源是因为张道士吃饱了撑的,搅和得天下大乱。详见《金钏悲剧为哪般?轻佻不是错,错在出场时间

就算不去掰扯其中的因果关系,起码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紧密相连,这边刚有人提亲,那边就差点殒命,难道还不应该有点后怕?

所以,不要以为王夫人那么乖,只因为贾母一句轻飘飘的托词'和尚说过...',就立马消停了。王薛联手打造金玉良缘费了那么多事,张牙舞爪地撒下铺天大网,这么轻易就撤军了?

当然不可能,贾母对王夫人的威慑力远没那么大。真正吓着她的,是神奇的命运!

癞头和尚必须负责帮助顽石渡劫。他若再不来帮,宝玉就被拿下了。而以他当时那个年龄,百分之百没有自省和觉悟的可能,如此就彻底糟蹋了他的灵性。

2、兴儿说:

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这个时候宝玉17岁,再过三二年,不多不少正好20岁。可见,贾府全家都知道这个秘密!大家都在等待这最后的三二年。

3、 凤姐和平儿筹谋家族大事:

平儿道:'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

凤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下三四个,满破着......

在这段话里,凤姐把未婚青年逐个盘点,而且话里有尊卑排列,顺序不是随意的。

宝黛放在最前面,所谓【一娶一嫁】,清晰地表明是同时进行,意思是一场事能办完两人。假如不是一场事,以黛玉的年龄排序和收养身份,一定放在最后才补充说她。

宝黛的婚姻费用,管家人都盘算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什么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呢?难道贾母喜欢谁,谁就不用走官中账目了吗?于理不通。

其实此处是个非常重要的暗示:宝玉和黛玉必然是贾母私产的继承人!

反正贾母的钱都要给他们,再让他们使用官中的钱结婚,合适吗?好意思吗?

凤姐当众揶揄贾母一心把私产留给宝玉,这也是贾府公开的秘密,人尽皆知的。

遗产安排跟孙媳妇的选择,看似两桩事,实则是一桩。贾母要把她一生积蓄留给她最爱的人,也要留给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她选择的人,才能真正经营好这笔资产,以她的意志传承下去。

04 小结

把这些问题看明白后,再回过头看兴儿的话,你才能恍然大悟。

宝玉必须到20岁才能谈论婚姻大事,这是个不成文的禁忌,也是宝黛长期不婚的最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次要原因,那就是如何跟王夫人达成妥协,让王夫人真正乐意接受黛玉。毕竟,未来还有一辈子的婆媳相处呢,并不是结个婚就万事大吉。

黛玉如果真的身体差到不能成婚,贾母不会强求,也不会耽误她的宝贝孙子。所以,她身体弱虽然是真的,但跟订婚、结婚都不冲突。

说她身体只是个托词,言外之意是要等等看,贾母正在争取某种东西,在筹谋某些事,在为黛玉积累着什么。对此凤姐知道,贾府很多人知道,连兴儿也知道。

可惜,后世读者误解众多。因为贾母没有及早给宝黛完婚,又因为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人们看不懂,就说贾母不爱黛玉了,放弃黛玉了,看上了薛宝钗.....弄到最后,高鹗就把贾母凤姐都写成金玉良缘的成就者了。

你说贾母冤不冤?凤姐冤不冤?

那么,贾母到底在筹谋什么呢?为什么失败了呢?这跟金兰契的崩盘,息息相关。两者貌似无关,实则是一桩事。卓语将在下文继续为你解析。#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