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经方理论证治经验【第二十七章〈其他类方〉】【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535人已读
1、乌梅丸方:(方剂组成)乌梅 300 枚,细辛 48 克,干姜 90 克,黄连 134 克,当归 42 克,炮附子 48 克,蜀椒 42 克,桂枝 48 克,人参 48 克,黄柏 48 克。(用法)以上九味,异捣筛,合治之。乌梅以苦酒渍一宿,去核、蒸之,捣成泥,和药令相得,以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 10 丸,日三服,稍加至 20 丸。禁生冷、滑物、臭 食等。今酌减用量作煎剂亦验。 (方解)既以黄连、黄柏清在上之热,又以辛附姜椒驱在下之寒。另以人参当归补其气血,桂枝降其冲气。妙在主 用乌梅渍之苦酒,大酸大敛,一方面有助人参、当归以补虚,一方面有助黄连、黄柏以治泄,并还有以制辛、附、 姜、椒的过于辛散。此为中虚寒自下迫,虚热上浮,固脱止利的治剂。酸苦辛甘并用,亦驱虫的妙法。 第 338 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 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 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注解:脉微而厥,为虚寒之候,至七八日更进而周身肤冷,不烦而躁,无暂安时者,此为纯阴的脏厥,而非阴阳 错杂的蛔厥。蛔厥者,其人当吐蛔,病此者静,不似脏厥的躁无暂安时,其所以复时烦者,以胃中寒,蛔上入其 膈故烦,须臾蛔得暖而安,则烦亦即止。得食而呕又烦者,以蛔闻食臭出,因使呕且烦,故其人当自吐蛔,乌梅 丸主之。本方不仅治上述的蛔厥,若久利不止者,并亦主之。 (辨证要点)厥逆、烦躁、或腹痛呕吐时缓时作,或虚寒久利者。 (验案)索某,男性,57 岁,初诊日期 1965 年 7 月 16 日。胃脘疼,心下痞满,腹疼腹泄 2 年余,西医诊断为过敏 性结肠炎,长期服中西药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诸症更加重。近 1 周来每日大便 2-3 次,质溏,伴 见肠鸣、头疼、口苦咽干思饮,四肢逆冷,苔白腻,脉沉弦细。证属半表半里虚寒证,寒热交错,为乌梅丸的适 应证,给予汤剂:乌梅 15 克,细辛 6 克,干姜 6 克,黄连 6 克,当归 6 克,制附片 10 克,川椒 10 克,桂枝 10 克,党参 10 克,黄柏 6 克。结果:上药服六剂,口苦减,四肢觉温,大便日 1-2 行。上药继服 14 剂,胃腹疼消 除,大便日1 。
2、柏叶汤方:(方剂组成)柏叶、干姜、艾叶各 10 克。(用法)以水和马通汁煎,温服。 (方解)柏叶为一止血药。马通汁即马粪取水化开,以布滤汁澄清,此物亦善治吐衄,故本方实一强有力的止血药, 但性偏温,宜于寒证,而不宜于热证。又马通汁秽臭难服,可以黄土汁代之,或加阿胶更佳。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 14 条: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 注解:服诸止血药而还吐血不止者,宜以本方主之。 (辨证要点)吐衄下血、烦热腹痛而脉无力者。
3、蜀漆散方:(方剂组成)蜀漆(洗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各等分 (用法)以上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 2 克。温疟加蜀漆 2 克,临发时服 3克。 (方解)蜀漆引吐除饮,为截疟要药,云母、龙骨补中镇静,此治牝疟胸腹动悸或烦惊者。 《疟病》第 5 条: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注解:心为牝脏,心为痰阻,则多寒少热,因称之为牝疟,宜以蜀漆散主之。 (辨证要点)疟寒多热少者。
4、栝蒌牡蛎散方:(方剂组成)枯萎根、牡蛎(熬)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饮服 2克,日三服。 (方解)栝蒌根润燥止渴,与牡蛎为伍,故治虚热而渴、或胸腹动悸不安者。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 7 条: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 注解:百合病复成渴者,经过百合洗法的治疗而渴不解者,宜以栝蒌牡蛎散主之。 (辨证要点)虚热而渴、或胸腹动悸者。
5、百合地黄汤方:(方剂组成)百合 7 枚,生地黄汁一杯 (用法)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煎取一杯,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杯半,分温再服, 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方解)百合甘平,补中益气,利大小便。与生地为伍,故治血证而虚热者。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 5 条: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注解:百合病是病名,谓:“论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 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 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本条所谓病形如初,即以上之证,还未经吐下、发汗等误治而有 所变化的意思,则宜以百合地黄汤主之。 按:百合病,即全身性的血脉病,如上所述“意欲食复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常默默”等等,显然是 无暂安时的精神失常证。此与桃核承气汤证的其人如狂一样,均属瘀血为患,只是证有虚实罢了。方后谓“大便 当如漆”,即是服药驱下瘀血的效验。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亦正是虚热的为候,本方解虚热并兼祛瘀血, 故主之。 (辨证要点)百合病口苦、小便赤、脉微数者。
6、猪膏发煎方:(方剂组成)猪膏 72 克,乱发(如鸡子大)3 枚。(用法)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 病从小便出。 (方解)猪膏润燥通便,乱发利尿,故治大便难而小便不利者。 《黄疸病》第 17 条:诸黄,猪膏发煎主之。注解:诸黄以一方主之不合理,可能有脱简。 《妇人杂病》第 22 条: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猪膏发煎导之。 注解:胃气下泄,本宜出后阴,但由于谷气实,大便难因致阴吹有声,以本方导使大便通畅即治。 按:此证妇人多有宜注意。 (辨证要点)少腹满、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者。
7、文蛤散方:(方剂组成)文蛤 (用法)上一味,杵为散,以沸汤送服 3 克。 (方解)文蛤, 《神农本草》谓“主恶疮蚀五痔。”其为一寒性收敛药甚明。寒能解燥,敛能养液,当治津液枯燥而渴 欲饮水不止者。 《消渴小便利淋病》第 7 条: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注解:渴欲饮水,虽饮而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辨证要点)渴欲饮水者。
8、矾石汤方:(方剂组成)矾石 18 克。(用法)以浆水煎三五沸,浸脚良。 (方解)矾石收涩,用以浸脚,可有燥湿祛水之效,可能为宋人所附。 《中风历节病》第 12 条: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注解:脚气痿弱不仁,而气上入冲心者,宜本方洗之。 (辨证要点)脚气痿弱不仁、气上冲心者。 9、蛇床子散方:(方剂组成)蛇床子仁 (用法)为末,以白粉(即铅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方解)蛇床子苦平,有温子脏、逐寒湿,疗阴中肿痛等作用。铅粉杀虫、杀菌,合为坐药,当治阴中寒下白物, 或有肿痛湿痒者。 《妇人杂病》第 20 条: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注解:阴寒,即阴中寒,暗示有白物或湿痒诸证,宜温中坐药,本方主之。 (辨证要点)妇人**寒湿肿痛、或瘙痒下白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