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馆藏元代古瓷,让你一次看个够!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赏故宫的珍宝......

吉州窑白地黑花卷草纹罐,元

通高6.5cm,口径5.5cm,足径6cm。
罐直口,直壁,平底,附嵌入式盖。

外壁采用白地黑彩装饰,主题图案为缠枝卷草纹,盖面饰一折枝花卉纹。

此罐形体较小,应为蟋蟀罐。图案简捷流畅,自然大方。
这种白地黑花装饰技法缘于北方磁州窑,但又具有吉州窑自身的特色。

其白地泛黄,黑花发褐,

底色与纹饰色彩的对比没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瓷那样强烈。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

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

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

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

腹部绘云龙纹。

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

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肩演变而成。

龙泉窑青釉塑贴四鱼纹洗,元

高7.2cm,口径27.6cm,底径24.5cm。 
洗口呈花瓣形,腹较浅,坦底。

外底正中有脐心内凹。

胎体厚重。

内外施青釉。

外底一环行区域内不施釉,脐心施青釉。

外壁刻凸弦纹两道。

洗内用刻划技法装饰水波纹、莲花纹,并贴有模印的四鱼纹。

此件作品造型规整,釉色柔和,在盛水使用时,器内的纹饰将更显生动活泼。

青花鱼莲纹罐,元

高31cm,口径21cm,足径20.3cm。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宽圈足。

砂底上有不规则的 釉斑。

通体青花装饰。

颈部绘海水浪花纹,肩部绘缠枝牡丹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

近足处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青花罐以写实手法描绘鲭、鲌、鲤、鳜四条鱼游弋在莲花水池中,

青花发色浓艳,使人赏心悦目。

绘有鱼莲纹的元代青花罐,

在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日本出光美术馆、土耳其托普卡匹·撒莱博物馆等单位均有收藏。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

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

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

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

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

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

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

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

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

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

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此罐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

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

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

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

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钧窑天蓝釉盘,元—明初

高3.2cm,口径13.1cm,底径7.1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

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

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内无釉。

钧窑天蓝窑变釉碗,元

高8.5cm,口径18cm,足径6.4cm。

碗敛口,深弧壁,圈足。

内、外施天蓝色釉,底部无釉露胎。

此碗周身釉色呈现出如火焰蓝光般色泽,鲜艳夺目。

此种色彩为钧窑首创,最初是因为窑工对于着色剂呈色原理的无知,使得釉色在窑内发生自然变化,称为“窑变”。

后来这种烧造技术被人为加以利用,形成独具特色的釉装饰。

诗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来赞美此种千变万化、绚丽多彩的釉色。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元

高3.5cm,口径4.5cm,足径2.5cm。

碗敛口,深弧腹,圈足。

通体施天蓝釉,紫红斑装饰,红斑呈色较宋代钧瓷上的红斑略显浅淡。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元

高28cm,口径16.5cm,足径13cm。

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

外壁通体白地黑花装饰。

其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

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

肩部绘缠枝菊纹,肩以下至足部描绘龙、凤纹。

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磁州窑黑彩人物双兔纹罐,元

口径14.6cm,底径16.6cm,高27.4cm。

通体白地黑花装饰,图案层次分明,颇为繁复。

由上而下共有6层装饰。

近口沿处为缠枝菊纹,其下依次绘波浪纹、花卉纹、几何纹等,近底足处亦绘缠枝菊纹。

腹部主题纹饰为人物、双兔纹,一面绘二位仙女、侍女模样的人物。

另一面绘白兔二只,形态各异。

磁州窑作为宋元时期北方著名民窑,其产品格调朴拙,画面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

白地黑彩的装饰风格,将制瓷与绘画艺术融合一体,

是磁州窑的创新之处和最具代表性的独有特点,对后来的制瓷业影响深远。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梅瓶,元

通高39.3cm,口径3.8cm,足径7.2cm。

瓶小口,圆唇,短颈,肩以下渐敛,圈足。

盖为覆杯形,盖沿及盖内壁下半部无釉。

灰白色胎。

通体施天蓝釉,釉层棕眼较多,釉垂流现象明显。

盖及瓶腹均涂抹紫红色斑。

足根及底部无釉,盖、瓶无釉处均为酱褐色。

此件梅瓶在天蓝色地釉上施紫红色斑块,犹如片片彩霞,爽心悦目。

这种装饰完全出自工匠施釉时的随意涂洒,烧成后却呈现出诗意的画面。

作为酒具的梅瓶在流传过程中多数瓶盖已失,

且钧窑瓷器中梅瓶也较为少见,

因此这件带盖的钧窑梅瓶流传至今殊为难得。

青花花卉纹鼎,元

高11cm,口径10.1cm,足距7.7cm。

鼎直口,口沿上对称置双耳,浅腹,圜(huán音环)底,下承以三柱状足。

通体内外施青白色釉。

腹中间凸起弦纹一道。

外口下绘青花菱形锦纹,下腹及足绘青花折枝花纹,青花发色艳丽。

此器形制朴实而兼具挺拔清秀,这种特色在元代瓷器中较为少见。

折枝花纹的曲线与菱形锦纹的直线形成对比,十分雅致。

青花八卦纹筒形香炉,元

高9.5cm,口径15.3cm,底径12.5cm。

炉筒形,方唇,直口,斜壁,口径略大于底径。

胎细白。

内壁近口缘处、口沿及外壁施釉,釉层温润,微泛白。

沿部青料满铺。

外壁近口沿处与近底处各绘青花弦纹两道,腹部绘青花八卦纹、仰莲瓣纹。

此器青花发色深暗,铁锈斑突出。

仰莲瓣纹的瓣尖较尖,莲瓣互不相连,

明显具有元代瓷器上“八大码”的时代特征。

蓝釉白龙纹盘,元

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

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

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

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

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元

口径8.7cm,足径11.5cm,高32.7cm。

壶盘口,细颈,圆腹下垂,细长流,流与壶颈之间连一曲形扳,曲柄,圈足。

通体施青釉,釉下刻划庭院蕉石等花纹,若隐若现。

壶体高大厚重,造型端庄沉稳。

此壶为龙泉窑制品,釉色莹润,青翠欲滴,造型为玉壶春瓶形,具有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

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元

高12.5cm,口径3.5cm,足径5.3cm。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

腹部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

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盖一侧及壶口沿外侧各置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

通体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珍品。

壶身的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梨形壶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的造型,形体小巧,应是用于餐桌上。

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元

高4.5cm,通流长17cm,底径8.5cm。

匜(yí 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

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

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

口边和外底无釉。

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

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

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

龙泉窑青釉执壶,元

高25cm,口径4.5cm,足径3cm。

执壶直口,口下渐丰,垂腹,圈足微外撇。

壶一侧置长流,相对一侧置曲柄。

附平顶圆纽盖。

口、足边露胎。

通体施青釉。

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

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旨在传播收藏资讯,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