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治疗水肿的方子, 真是屡试屡效!
水肿——麻黄熟地汤(施文德方)
组成:麻黄9g,熟地黄2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宣肺滋肾,平喘消肿。主治周身浮肿、喘急尿闭重症,选用通阳化气等常法治疗无效者。
方解:盖水肿之症,关系到肺、脾、肾三脏而“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肿喘并见,关键在于肺肾。故方以麻黄宣达肺气,熟地黄滋补肾精。方仅二味,阴阳互用,开合并施,标本兼顾,对症投之,大有出奇制胜之效。
验案:仇某,女,61岁。务农。始由感受寒邪、恶寒咳嗽气急,胸胁满闷,肢节酥软。苔白腻,脉弦滑。曾投疏寒解表之剂,汗出未畅,仍咳呛气急。1周后出现面浮肢肿,喘息不得卧,口不渴,身无热,全身乏力,动则喘甚,尿少。乃用小青龙、五皮、五苓、真武汤等方,喘肿依然如故,小便欲下不畅。
因悟及仲景治水有金匮肾气丸,为“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之法,谈阴阳互根,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在补肾之同时尤补肾阴,则肾之阴阳得配而化源自充,自能通调水道。
今喘息不止,肺失通调下输之机,水肿何由得退。遂用净麻黄9g,大熟地黄20g,二味同煎。服头煎约15分钟后,腹中即有响声。3小时后又进2剂,服后腹中更响,旋即小便直下如流,量半桶余,全身顿舒。是夕小便续利数次,翌日全身肿势顿然全退,气喘亦平。继用益气养神、健运脾肾之剂,不数剂即告痊愈。
水肿——泄洪饮(陈潮祖方)
组成:麻黄10g,制附片15g,细辛5g,陈皮10g,茯苓皮30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生姜皮10g,紫苏梗15g,白术10g
功效主治:用于水肿
方解:吾师指出:凡水肿症,气滞水停是其矛盾焦点。其形成根源在于:或邪阻气滞,湿郁水泛,此为实;或正虚气弱,湿潴水溢,此为虚。
纯实纯虚者少,虚实挟杂,本虚标实者多。自《金匮》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后,千百年来,历代医家无不奉为绳墨,少有会意变通者。
陈老毕生穷究仲景学理,认为仲景强调发汗,意在启上以开下;强调利小便者,意在因势而利导。均在示人以法,而非囿人之思。
治水当以肺、脾、肾三脏为中心,以化气、行津、导浊为原则。仲景所出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越婢汤诸方,所体现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点,均不离此。但每方各有专主,而非通治之方。
针对水肿症本虚标实为多的特点,通治之方的研制,对简化治疗程序,扩大运用范围,增强疗效,均有重大价值。于是针对水肿症多本虚标实的特点,以自己深刻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仿仲景治水之法,效仲景组方之意,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合五皮饮加减化裁,制得一方,名“泄洪饮”,用治多种水肿,均有突出疗效。
方中麻黄宣肺气,开腠理,通毛窍以启上焦之闭而助水津布散;附子暖命门、壮元阳以助三焦气化流行而复脏腑用清排浊之功;白术健脾除湿以助水液运化吸收;五皮行气利水,专走皮里膜外而导浊阴下行;紫苏梗芳香行气,亦宣亦降,既可助麻黄开启毛窍,又可助五皮直走膜腠,还可通行三焦气机而导浊下趋;细辛走窜三焦,深入命门,最能拔动肾中机窍,促进元气流行,附子得之而命门真火立壮,麻黄得之而表卫毛窍顿开,五皮得之而膜腠气液流行。全方肺、脾、肾三脏并调,扶正与祛邪兼顾,发汗与利水同施,实为治疗水肿的最佳配伍。
加减:寒邪束表,表闭较甚,兼恶寒、无汗、脉紧者,麻黄增至15g,另加桂枝、杏仁各15g;寒湿郁表,兼全身酸痛困重者,加羌活、独活各15g;脾阳不运.兼纳呆、口淡、吐清水者,加干姜15g;肾阳虚衰较甚,兼腰膝冷痛、脉微者,附子增至50g,另加肉桂5g,干姜10g;水邪壅盛,形肿腹满者,加防己10g,椒目、葶苈子各15g,生大黄5g。
验案:罗某,女,16岁。1991年11月11日以全身浮肿就诊。
自述:4个月前因感冒发热注射青毒素过敏,经抢救脱险后继发水肿,经中西两法治疗4个月余,毫无效果。询知卧病以来,头晕,口淡,纳呆,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观其全身浮肿发亮,皮下有波动感,肿势随体位改变移动,有如盛水皮囊;舌胖而淡甚,苔薄白滑;切得六脉沉而弦滑。诊断:水肿。
辨证:阳虚湿盛。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泄洪饮。
制附子30g(另包先熬1小时),陈皮15g
大腹皮20g,生姜皮30g,桑白皮10g
茯苓皮30g,炒白术20g,麻黄20g
细辛10g
上方1剂之后尿量明显增加,愈服小便欲多。每日1剂,连进4剂后,小便量如常人,全身浮肿消退。
二诊时全身皮肤皱缩,形体消瘦,食欲增加。唯下肢压之尚有凹陷,且口仍淡,头仍昏晕无力。原方去桑白皮,麻黄、细辛、茯苓皮、腹皮各减半,以干姜易姜皮,加红参15g,续服10余剂而诸症痊愈。
按:此案系由药毒所致五脏六腑元气大伤引起,而肺郁、脾虚、肾虚为突出矛盾,故治疗以此三脏为重点。脉沉而弦滑,弦滑非热邪内郁之象,而是水邪壅遏之征,不得妄佐清解之品。二诊时水邪大势已去,而元气未复,故减利水之五皮,而加补气之人参,温中之干姜,益元培本,以绝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