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之“封号暗藏深意的翊军将军”

哈喽!大家好。本期我们聊一聊最惹人争议的“五虎上将”——赵云,很多人指出历史上并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赵云也只是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夸大了,历史上的赵云只是个保镖角色,难道真实的赵云果真如此吗?历史上的赵云究竟有没有能力呢?难道赵云真的不受刘备待见吗?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称汉中王时确实只册封了四员大将,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和后将军黄忠,当时赵云的封号是“翊军将军”。那么“翊军将军”和“前后左右”四位将军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在后汉三国时期,各国官职不同,职位高低也略有不同,但是大致如下,以“大将军”、“骠骑将军”和“卫将军”为尊,其次是“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和“征北将军”,合称“四征”将军,再往下就是“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和“后将军”,由于当时刘备刚刚称汉中王,无权册封“大、骠、卫”以及“四征”将军,只能封“前后左右”四个将军,在当时赵云不在其列,而是被封为“翊军将军”,“翊军将军”只是个杂号将军,官职地位在关羽等四位之下。那么五虎上将的说法是如何而来的呢?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关张马黄赵列为一传,且对赵云的记载字数不下于关羽,而后主刘禅在追谥的时候也将赵云列在其中,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又加入了“云别传”,增加了对赵云的记载,因此上,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就出现了五虎上将的说法,并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赵云究竟有没有能力呢?

首先我们看看赵云都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功绩,《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对赵云的记载,“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赵云在早年就跟随刘备一起共过事,在当时刘备依附公孙瓒,协助田楷抗拒袁绍,当时赵云“为先主主骑”,作为刘备的骑兵营营长,担当骑兵主力,而且抗击袁绍的战役中,“绍不能克,乃还”,袁绍以失败告终,领兵撤退,由此可见赵云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这段就是大家熟知的长坂坡单骑救主,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般七进七出,斩杀数员上将,曹军胆裂,但是能在刘备危难之际,救护刘备妻儿,足可见其忠义,要知道当时刘备被曹军追的四处逃窜,“引数十骑弃妻子走”,只有几十个人,面对曹军几千轻骑兵的追赶,赵云还有胆识保护刘备妻小,并且使其“皆得免难”,足以说明赵云不仅忠义,而且有胆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能说明赵云骁勇。后来刘备领兵在葭萌关与刘璋鏖战,召诸葛亮进川,诸葛亮带领张飞和赵云进川支援,到了江州的时候,诸葛亮“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让赵云独自率领一部分人马从水路进军,可见诸葛亮对其才能的认可。由此可见,赵云的人物形象与三国演义中是基本一致的,不仅忠义而且骁勇。那么既然赵云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又有能力,为什么刘备不册封他为“前后左右”将军之一呢?难道说刘备和他有隔阂吗?

在裴松之注中记载,当年赵云辞别公孙瓒回家替兄长守丧,“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刘备抓住赵云的手恋恋不舍,而赵云也明确表态,说明二人感情此时就已经非同一般,后来刘备徐州失守投靠了袁绍,在邺城赵云找到了刘备,刘备对他的态度更亲密,“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和赵云在一个床上睡觉,要知道,在当时乱世有一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果不是完全信任的话,是不可能让这么一个勇武的人睡在自己身边的,而且还让赵云瞒着袁绍,私下里给他招募兵勇,这么一个地下组织的工作是何等机密,袁绍生性多疑,如果知道刘备私下招兵,还能有刘备活命吗?这么一个秘密工作,如果不是自己最信任的人,怎么能放心交给他去做呢?而且在后来的长坂坡,有人对刘备说赵云见势不好反投靠曹操去了,刘备当时就说“子龙不弃我走也”,在自己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刘备都坚信赵云不会背叛他,怎么能说对赵云不信任呢?那么既然对赵云如此信任,并且两人感情十分要好,赵云也为刘备出生入死,为什么册封的时候不让赵云官职显贵呢?

其实刘备是有他的考虑的,古代册封官职主要是对部下的嘉奖,也是对其能力的认可,对其权力的提升,最主要的是他的政治因素,我们分别看看这几个人,首先说关羽,关羽为刘备得天下做出的贡献自不必说,而且这个人“刚而自矜”,特别刚强傲慢,甚至有些自负,跟随刘备多年,刘备自然知道他的性格,于情于理刘备也要把他封为“前将军”,否则关羽肯定不满意,而且他也有能力担任这个职位。然后是张飞,张飞和关羽被程昱成为“万人敌”,性格暴躁,陈寿评价为“暴而无恩”,不仅暴躁,而且不知道体恤士卒,不在士卒之间树立恩德,但是功劳非常大,在取益州的时候立下了大功,担任“右将军”也没问题。然后是马超,按理说马超投奔刘备以后直到刘备称汉中王时,并没有什么功劳,但是他代表的是贵族阶级,是西凉马家的后裔,深得羌人之心,少数民族特别拥护他,让他官居高位,既能拉拢他本人,也能安定羌人之心,某种程度上执行了之前隆中对中提到的“西和诸戎”,册封马超主要是政治作用,也合情合理。最后是黄忠,黄忠的争议是最大的,黄忠最开始是刘表部下,后来刘琮投降曹操以后,他就和刘磐镇守长沙,再后来被刘备打败了归顺了刘备,主要功劳就是在夺取汉中时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取得了汉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亮眼的记载,刘备准备册封他的时候诸葛亮就提出了“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也就是说黄忠的名望远不如关羽张飞,册封他恐怕关羽会不服,结果关羽果然不服,还要诸葛亮出面调解,那么既然这样,刘备为什么还要封黄忠而不是赵云呢?

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黄忠在夺取西川的时候立下了大功,尤其是夺取汉中,黄忠首功,他代表的功臣派,册封他为后将军,是想告诉其他将领,刘备不用人唯亲,而是用人唯才,只要你有功,我就会重用,既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也鼓舞了其它将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备当时刚刚称汉中王,心情肯定非常高兴,而且又是黄忠替他夺得了汉中,自然黄忠就成了他眼中的红人,册封黄忠也是预料之中的事。那么是不是就说明刘备喜新厌旧,冷落赵云了呢?当然不是。

在其他四位将军被册封的时候,赵云的封号是“翊军将军”,这个封号就很有意思,“翊”在古汉语有辅佐、护卫的意思,“翊军将军”说明刘备想告诉赵云,并没有忘记他在刘备危难时候几次救护他本人以及家属,同时“翊”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思维敏捷、见识渊博的意思,是想告诉赵云,希望他理解刘备的处境,体谅他的难处,册封他们是给别人看的,并不是忘记了赵云的功劳。此外呢,“翊”的本意是鸟张开双臂的意思,是为了告诉赵云,你是我的左膀右臂,是我的自己人,不要多心。那么既然有这么多含义,刘备也拿赵云当自己人,为什么偏偏不册封的是赵云而不是关羽、张飞呢?

主要原因是他们二人的性格和赵云不同,前面咱们讲了,关羽是“刚而自矜”,喜欢出风头,喜欢比别人强,自尊心非常强,刘备是不敢不封,张飞是“暴而无恩”,性格直率,心思单纯,恐怕理解不了刘备的含义,反而让他寒心,赵云则不同,在裴松之的“云别传”中记载,当年在博望坡生擒了曹魏的将领夏侯兰,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两个人关系非常好,他就劝说刘备不要杀他,并且这个人精通法律,让他做“军正”,刘备同意了,此后为了避嫌,赵云不再和夏侯兰亲近,“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说明赵云这个人非常谨慎,非常有头脑,刘备认为,封赵云为“翊军将军”,他是一定能明白刘备的深层含义的。那么既然赵云被册封了一个杂号将军,是不是意味着赵云的地位不如其他四位呢?

首先说,“翊军将军”确实是杂号将军,但是杂号不等于杂牌,在平定益州后,刘备是“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把诸葛亮作为股肱之臣,法正作为主要谋士,关羽等人作为大将,糜竺、简雍等人作为宾友,但是我们看糜竺的待遇,当时糜竺被封为“安汉将军”,也是个杂号将军,但是待遇可十分惊人,“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然赏赐优宠,无与为比”,刘备用对待上宾的礼节对待他,虽然没什么兵权,但是赏赐和恩宠,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包括作为股肱的诸葛亮,简雍孙乾也是一样,待遇仅次于糜竺,这说明什么,说明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是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人。赵云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是他能统领刘备的护卫队,这个安全保障工作可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这个人一定是刘备十分信任并且能力被刘备认可的人才能担任,所以赵云丝毫没有因为是杂号将军就被刘备冷落。

官职大小只是名义上的,并不能以此来评价这个人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更不能以此评价此人的能力,因此上,赵云,作为刘备早期的地下组织负责人,作为后期刘备安保负责人,北伐时期上将,我个人认为完全有实力和其他四位合成“五虎上将”,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