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每一种都有无限可能!

乡侬物语

近几年,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

各种合作社、农家乐纷涌出现,

成为了人们喜爱的旅游地之一,

那如何让乡村旅游和乡村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呢?

今天,

乡侬君收集到以下10种开发模式告诉你!

一、10种开发模式

01

个体农庄模式

个体农庄模式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通过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附近闲散劳动力,通过手工艺、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02

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开发休闲农业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气候资源、人文资源、形成独特的旅游模式,势必持续实现盈利。

03

共享农庄模式

主要把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多种模式,再通过互联网对外出租。“共享农庄”模式充分尊重农村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在不影响正常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与经营意识。

共享农庄提倡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下小规模、创新性发展农业经济,避免了过度城镇化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侵害,能让无法规模城镇化的区域也享受人居升级,还可以逐步实现农民增收与科技导入、城乡交流融合。

04

“农户+农户”模式

这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普遍有一定的顾虑,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生怕有什么闪失使其“陷”进去,他们更相信那些“示范户”。

在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在当前乡村旅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他们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05

“公司+农户”模式

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产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因不良竞争而损害游客的利益。

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

06

“公司+社区+农户”模式

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社区(如村委会)搭起桥梁,公司先与当地社区进行合作,再通过社区组织农户参与乡村旅游。公司一般不与农户直接合作,所接触的是社区,但农户接待服务、参与旅游开发则要可经过公司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规定,以规范农户的行为,保证接待服务水平,保障公司、农户和游客的利益。

此模式通过社区链接,便于公司与农户协调、沟通,利于克服公司与农户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同时,社区还可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保证乡村旅游正规、有序发展。

07

公司制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发展进入快、起点层次高、开发有规模,如果思路对头、经营科学,容易使乡村旅游开发迅速走上有序化发展的道路。

公司制模式比较适合乡村旅游初期阶段,随着农民的关注与参与,这种利益主体是公司的模式,将难以适应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农民作为乡村旅游参与主体,其积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采用公司制模式,农民很难从旅游收入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受益的仅是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获得。

乡村旅游生财之源是公共资源,应是农民共同的公共资源,但在使用这种公共资源中最大受益的则是旅游公司.当地农民很难得到相应利益,并且还要承担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这种资源与利益的严重失衡,极易引起农民的不满。

08

股份制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是通过采取合作的形式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按照各自的股份获得相应的收益。根据旅游资源的产权,可以界定为国家产权、乡村集体产权、村民小组产权和农户个人产权四种产权主体,在开发上可采取国家、集体和衣户个体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效一般按股份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

对于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旅游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以及乡村旅游扩大再生产等公益机制的运行,企业可通过公益金的形式投入完成。

这种模式有利于乡村旅游上规模、上档次。特别是通过股份形式,扩大了乡村集体和农民的经营份额,有利于实现农民参与的深层次转变,从而引导居民自觉参与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的保护中去。

09

“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避免了过度商业化,保护了本土文化,增强了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从而为旅游百T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模式各级职责分明,有利于激发各自潜能,形成“一盘棋”思想。

具体来讲,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农民旅游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方戏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俗,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

10

“政府+公司+农户”模式

从目前一些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这一模式其实质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农户”:就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由县、乡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按市场需求和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地点、内容和时间,发动当地村民动手实施开发,开发过程中政府和旅游部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由当地村民或村民与外来投资者一起承建乡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旅游经营管理按企业运作,利润由村民(乡村旅游资源所有者)和外来投资者按一定比例分成,除此以外,村民们还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而获取收益。

这个模式一是减少了政府对旅游开发的投入,二是使当地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三是减少了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因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关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国外有许多成功模式,典型的莫过于欧美的“度假农庄”模式,新加坡的“复合农业园区”模式和日本的“绿色旅游”模式等。

但是国内明显不同的旅游消费特色,督促我们必须探索适合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本土模式。

下面,乡侬君再介绍2个国内的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二、2个成功案例

1

袁家村:缺山少水但越做越大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典型村”。

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硬是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袁家村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袁家村先是建起农民个体经营的“农家乐”,后来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来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资源,提升了乡村旅游层次。随后又打造“月光下的袁家村”,发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间经济,还通过成立股份公司、群众入股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2007年,现在很多村民收入是打工时的10倍。据村干部介绍,现在每户村民能保证年入20万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轻人也几乎全部回村发展。袁家村还带动了周边10个村发展,吸纳了超过2000名外村民众来此就业。

2

芭蕉村:曾经的光棍村-如今最美乡村

2012年以前芭蕉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20户,几乎都住老旧瓦房和茅草房,环境卫生脏乱差,农民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还有40多个单身汉。

改变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白沙将芭蕉村纳入“美丽乡村”打造计划之列,采取农户出一点、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集体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共投入3000万余元进行了整村大改造,让家家户户都住上了143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纵横有序的林荫村道取代了泥泞土路,告别了每到雨季,村里都是泥泞遍地、污水横流的日子。

美了村庄环境,也美了村民的心。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村民们开始主动外出打工,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接触的人多了,40多位新媳妇一个接一个地娶回来——“光棍村”成为历史。

芭蕉村村民们借着邦溪镇整体开发的机遇,纷纷做起了民宿,还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发动全体村民入股,吃上了旅游饭。

依托芭蕉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村里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发展。此外,芭蕉村还整合1460万元资金启动休闲农庄建设,打造集民宿、餐饮、自驾、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休闲乐园,让全村在去年便实现了旅游增收15万元。

经过4年多的打造,2015年10月中旬,农业部揭晓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榜单,芭蕉村以“特色民俗村”跻身其中,成为海南西部年度唯一入选者。

来源:农业新闻

(0)

相关推荐

  • 农民如何融入乡村振兴?3个案例给你启迪,增收致富或许成为现实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拉开了帷幕,这或许是我们农村人增收致富的又一次大的机会,可是该如何去抓住这次"东风",把我们农村人的钱袋子鼓起来,确实是一个难题.不过在我看来,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 ...

  • 产业振兴,村支两委该从哪里发力?

    这里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首席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由谈再红休闲农业服务工作室发布.关注我们,多赚钱,少走弯路!近期平台计划推出"休闲农业100问"大型系列讲座,为促进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

  • 如何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盈利模式的谋划

    这里是中国休闲农业首席教学平台,由谈再红休闲农业服务团队创办.主要展示休闲农业专家最新研究成果,为新农人提供国家政策.基础理论.实战运用.规划设计.赢利模式.营销推广.生产技术.案例解析等培训服务.点 ...

  • 乡村旅游休闲农庄的经典开发模式

    _  _  _  _  _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是一 ...

  • 休闲农业发展新模式:托管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引擎

    导读:休闲农业是一种全新的.有活力,有前途的产业.但休闲农业也不是租一片地,请一些人,随便种点什么就能做地主的.应该是由更为专业的人来从事生产经营,将农园弄成公园,将农产品弄成跟工业品一样,休闲农业和 ...

  • 长三角一体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联盟成立

    本网讯(李达 记者 陈兵)日前,由江苏省休闲旅游农业协会牵头,上海市乡村产业行业协会.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行业协会.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共同发起的长三角一体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联盟成立大会暨 ...

  • 上海发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线路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既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又是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载体,9月15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旅游局和市交通委联合发布上海9个涉农区18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线路及10条最美乡村路 ...

  • 课程总结|2018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占据先机?要点这样把握

    4月21日-25日,农学谷举办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训班"在山东淄博的中郝峪村开课,这次课程在保留了以往的课堂学习的精华外还深入到一个典型的乡村,通过实际体验中郝峪村的吃.住.游 ...

  • 访休闲农业专家谈再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我们是中国休闲农业专业首席教学平台,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谈再红休闲农业服务团队创办.   近三年以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表休闲农业原创文章618篇,发布与解读国家政策文件96份 ...

  • 浅谈滨水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开发模式

    一.滨水休闲度假目的地开发模式类型 目前国内滨水休闲度假目的地的开发主要有"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政府主导与企业合作开发模式" ...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核心是提升其盈利能力

    导语 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首先是生存.发展,最终都要实现盈利,作为以农业为基础,农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须打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不断提升盈利能力. 很多人把投资休闲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