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第11讲

如何写起句和承句

初3第1讲 

在初1、初2年级,我们已经学习和交流了律诗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新内容。这节课,我们主要讲如何写起句和承句。

起句指的是七律和五律的第1和第2分句。一首诗写成以后,总是要拿出来给别人看的,起句就相当于人的脸,脸有多重要,相信每位朋友都不会不知道。那么,起句要怎么写才会美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交流一下起句的写法。

我们先从格式开始说起,起句的格式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起句格式有四种,其中两种押韵、两种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式)

这几种格式大家最好灵活记住,不要死记硬背,具体的请参考前面的讲义。按宋朝定型的格律,起句一般押韵不用对偶,若起句不押韵的话,一般来讲,以选择对偶较佳。注意:我们只是说一般,没说必须!

归纳起来,在初学阶段,起句的写法要求如下:

1、内容较严肃的时候,起句用偶句;反之,起句不用偶句。

2、兴起。所谓兴起,按照朱熹的理论就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就是说,为了要表达你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你必须在起句的第一分句,先说一个“他物”,这个他物就是睹物而兴起中的“物”,既然是“睹”,就是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物,没有这个物,后面的话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抒之情也纯属无病呻吟。

兴起不是唯一的,但是兴起是最常见的,对初学者而言也是最好理解、掌握和运用的。兴起说的是“睹物而兴起”,这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个“物”是要看得见的物,如现代生活中已经看不到帆船了,如果我们写律诗起句再用帆船这个物,这就不妥了。

3、选择符合主题的物象

起句除了兴起以外,选择合理的物象,这点很重要,这就跟我们现在写议论文和散文是一个道理,所选的物象必须无条件为主题服务,比如:你的主题如果是高兴的,你就选阳光灿烂的物象;如果你的主题是不高兴的,你就选阴雨雾霾的物象。起句的物,只是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物还不够,还得要符合主题,不符合主题的物,就不能为主题服务。这样的物,对律诗作品只会损害,不会增益。一首诗,题目就是主题,他就像一个队长,诗中的物,就像是队员,如果队员不服从队长,各自为战,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4、起句要用景语。

我们创作律诗,或悲或喜,或是或非,最后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起句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打好坚实的基础,为后面的入情,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做好铺垫。如果一开始就用情语,后面就无法或者说很难递进和升华;一开始就入情,就会使后面的情语成为多余和累赘,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这跟我们唱歌一样,调不能起的太高,否则,后面就会唱不上去,就会跑调。

5、要直入主题,切忌拖泥带水。拖泥带水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这样会给人带来很不舒服的感觉。

6、不得负面。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这样的: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诗言志,诗言正,由此可见,诗,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体裁,诗是用来吟唱的,是一种给人美感和享受的东西,一切负面的和太过俗气的东西,都不是诗要表达的内容,比如鞭挞时弊等,就不适合写进诗中,这种东西更适合写在议论文里。所以,起句要求剔除负面的东西。

现在我们开始讲怎么写承句。

承,打开韵典,搜索“承”字,得到的答案是:会意。看甲骨文字形,上面像跪着的人,下面像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能被捧着的是什么呢?虚的东西能捧吗?答案是否定的,捧着的当然就是物,这就是起句的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上面讲要求兴起的原因,兴起就为后面的承作了铺垫。正因为捧着的是起句的物,所以,承句它就有了第一个功能,即承接起句的功能。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律诗的景+情,指的是律诗的起句和承句(上章)要用景语,转句和合句(下章)要用情语。可想而知,承句的后分句就是景语的结束部分了,就是说,上章的物象,就跟演员一样在这个时候都要一一登场了,否则就没有机会了,因为转句不可能也不必要还一直在景上纠缠,转句要开始入情。那么,作为承句后分句的物象,作为景语压轴部分,是不是应该比前面部分的物象更为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换句话讲,承句后分句所选的物象相对于前面三个分句的物象而言,应该要更深入,更突出,更引人入胜,更能把作品引向一个小高潮,这就叫承句的扩展和扩张。从这个层面上的意义上来说,上章所选之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物就应该安排在承句后分句的位置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扩展和扩张,这是承句的第二个功能,即扩展扩张功能。

承句扩展和扩张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就是为了转句入情做准备,所以,承句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引领转句的功能,这个功能跟承句的第一个承接起句功能一起,合称为承上启下的功能。

总结起来,就是承句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和扩展扩张的功能。

下面我们来看上一讲用过的例诗。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例1

这首诗中,“鸿雁”承接前面的“初渡河”,不仅是鸿雁要渡河,而且从偏旁来看,鸿和河都是相同的,这种承就是非常完美,天衣无缝的;“客中过”引领“关城”也是如此,承句的承上启下,非常明显;从“鸿雁”通过“云山”一直到“过”,扩展和扩张,也相当漂亮,结论:本诗的承句完全实现了它本身应该有的功能。

再来看看另外一首: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便:拼音:pián  韵部:先 )

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例2

忽,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忽”的意思就是前面的东西都可以忽略,忽,从心,苦辛,当然也是心里的东西,所以,这里的承也是非常完美的;“武陵春”引领下面的岭北,也是非常到位,天衣无缝;另外呢?从“迁谷鸟”到“春”,这里的扩展和扩张也是相当漂亮。所以,我们同样可以得出结论,本诗的承句也完全实现了它本身应该有的功能。

从截图的箭头可以看出来,这两首诗的承句在承上启下和扩展扩张方面也都做得很到位,换句话讲,这两首诗的承句的功能是一览无遗的。

翻开唐诗,这样的承句比比皆是,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概括起来讲,承句的扩张和扩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如例1和例2。所示,跟照相的原理一样,不要把镜头锁在一个地方,而是要通过调焦距,把镜头拉远拉近,这个近可以近在眼前,这个远,可以是远在天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承句的扩展扩张。

2、由动及静,由静及动。如例3和例4。静和动是两个不同的层面,通过两个不同层面的涉及,同样可以实现承句的扩展和扩张。

3、各种感觉器官之间互换,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比如前分句写了颜色,后分句就可以写声音,等等,不一而足。

4、由空间到时间,或者由时间到空间。如前分句是万里,后分句就可以写千年,等。

以上列举的是几种比较常见扩展和扩张的方法,尚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需要我们在读唐诗的时候自己去体会和总结,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作一一介绍了。

承句除了必须承担以上所述的两个功能,还必须是偶句,

如: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偶句)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例1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

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偶句)

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

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例2

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

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偶句)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

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例3

偶句就是两个有对偶关系的句子,前面的讲义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总结一下,偶句有以下特征:

1、符合“对”特征:前后两个句子在句式上是应答关系,句式的内容包括字数、平仄、词类、字义等;

2、符合“偶”的特征:前后两个句子句义上关联非常紧密。

再次提醒大家,平仄是元朝开始才有的,而词性也是现代汉语里才有的概念,所以,这两者都不是唐诗所采用的标准,唐人用的是平上去入、物和非物等概念。我们今天上课之所以采用平仄和词性,完全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以便大家更好地运用。

偶,要求前后两个分句合起来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好比是前后两个分句就是两个半圆,合起来能够成一个圆似的,又好比是一男一女能组合成一个家似的。关联不紧密的,从来都跟“偶”无关.为什么不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一个圆,而要用两个半圆合起来拼做一个圆呢?这是格律的要求,这样的对称美正是律诗的特色,偶句不允许也不可能由一个句子去独立完成一个完整意义的表达,两个句子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这就是律诗的偶句美,是律诗独有的美。跟我们现实中家庭生活一样,男女分工非常合理,一对夫妻正好构成一个家庭,和和美美,生生不息。

以上几首例诗,都符合以上的条件,这就是偶句,唐诗都这样(特例除外)。

除了承句要用偶句外,我们知道,承句是属于上章,因此它还必须是景语,同理,在选择物的时候必须选择符合主题的物象,否则,就无法为主题服务,就会使作品乱象繁生,根本无法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大家试想一下,这样的作品,怎么去跟读者沟通?怎么去得到读者的认可呢?

本讲提纲:

1、起句的要求

(1)格式;(2)起句兴起;(3)选择符合主题的物象;

(4)起句要用景语;(5)要直入主题,切忌拖泥带水;(6)不得负面。

2、承句的要求

(1)必需是景语;

(2)承句所选之物必需符合主题,无条件为主题服务;

(3)必需是偶句;

(4)必需做到承上启下,承句的后分句必需有扩展和扩张。

尚有少量纸质讲义,需要购买的请QQ小窗找我!

关注本刊,即可收藏慈善诗会所有电子版讲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