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为什么偏偏跟你过不去?

【前言】在职场,只要是稍微有点地位的人,很多都会被人不断地攻击和陷害。常常,被别人诽谤,常常第一反应是回击和破解,却不去思考,别人为什么偏偏跟你过不去?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澄清一个诽谤,只要始作俑者没有被消灭,就还会有更多的诽谤接踵而来,永远不得安宁。

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只有从底层逻辑解决人的问题,才能正本清源,所有问题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征和2年 前91年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

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译文】皇上行法很严厉,任用的官吏大多峻密苛刻。太子则很宽厚,常会去昭雪冤案,奏使从轻处理。所以虽然很得民心,然而执法的大臣都不高兴。皇后担心长期这样下去会获罪,经常告诫太子,应该留心吸取皇上的意见来裁决案件,不应擅自有所宽赦。

皇上听到这件事后,认为太子的做法是对的,而皇后的劝谏是错的。群臣中一些宽厚的长者大都依附太子,而用法严苛的大臣都在损毁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结党,所以太子誉少而毁多。卫青去世后,太子在大臣当中,再也没有强力支撑,奸臣们都争相去构陷太子。

【解析】在这则材料里,卫太子刘据至少犯了以下三个错误

一、没有认清当下形势

由于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朝是一个酷吏横行的时代。汉武帝使用酷吏,好处是执行力强,工作卖命;坏处是过于残暴。在这个遍地都是酷吏,朝廷各个重要堂口都被酷吏把持的时候。太子没有意识到酷吏力量的强大。

二、过早表态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想实行仁政很好,没什么不对。但是,不合时宜的表态只会过早的给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

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酷吏,有个案子从你手上过,你判决嫌疑人满门抄斩,已经形成决议,这个时候太子跳出来,利用自己的储君身份给该案平反。

这个时候,你有什么心理活动?是不是会觉得太子和自己过不去?是不是会觉得一旦太子当上皇帝,自己仕途就此终结?

而作为一个酷吏,手上沾满了鲜血,是没有退路的,退一步就是粉身碎骨,如果失去了皇权的庇护,这些酷吏平时得罪的人,马上就会冲上来,将他们撕碎。

对于他们来说,失去权力,意味着死亡。所以,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要不要想方设法阻止太子继位?要不要和太子玩命?

太子在自身权力不够稳固的时候,过早的表露自己的政治主张,大张旗鼓的把自己树立成一个改革者的政治形象,不停地去否定当下的既得利益团体,不仅无法达成自己的政治抱负,反而会打草惊蛇。

这相当于提醒这些既得利益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只会让他们过早的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政治阻力,变成自己走向皇位的一座大山,把普通模式玩成了地狱模式。

三、基本盘没有凝聚力

卫青不死,一切都好办。卫青一死,霍去病又死了,公孙贺、公孙敖也前后死于非命,对于太子刘据来说,基本盘就只剩那些宽厚长者了。

所谓宽厚长者,这些人大多不善于快速的拧成一股绳,无法马上统一思想,没啥凝聚力,战斗力是非常低下的,光靠这样的一群人,是没有办法捍卫自己的权力安全的。

这样的一群人,在太子继位以后,可以用,对百姓会不错,但是,政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如果连眼前的苟且都过不去,又谈什么诗和远方?

四、刘据应该怎么办?

刘据犯的错误,其实和扶苏是类似的,详见权谋史观:扶苏跌倒在哪里?

真的很可惜,刘据借鉴了扶苏的事迹,果断的起兵造反。却没能看清楚扶苏是怎么一步步走到深渊边缘的。

其实历史只是一个轮回,很多事情,其实早已发生过了,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详细的解决方案,还请大家移步权谋史观:扶苏跌倒在哪里?

通过扶苏和刘据的事迹,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是,如果自己实力不够,就不要贸然的表态去得罪人,不自量力的去表态,只会让自己更加的陷入被动,最后走向败亡。

潜龙勿用,并不丢脸。大丈夫能屈能伸,才能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贸然的表态是很难看到春天的。只有通过合理运作,时机成熟,待到山花烂漫时,才有机会在丛中笑。

(0)

相关推荐